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4)
2023(4196)
2022(3677)
2021(3586)
2020(2984)
2019(6685)
2018(6548)
2017(12538)
2016(6624)
2015(7567)
2014(7607)
2013(7295)
2012(7020)
2011(6159)
2010(6702)
2009(6166)
2008(6419)
2007(6204)
2006(5814)
2005(5615)
作者
(19164)
(15888)
(15692)
(15171)
(10311)
(7655)
(7070)
(6037)
(5931)
(5899)
(5412)
(5407)
(5178)
(5132)
(5084)
(4810)
(4721)
(4578)
(4549)
(4390)
(4057)
(3916)
(3879)
(3675)
(3588)
(3588)
(3569)
(3556)
(3190)
(3176)
学科
(25356)
(25310)
经济(25307)
管理(21631)
(21217)
企业(21217)
(10119)
中国(10115)
(7832)
(7565)
技术(6901)
业经(6881)
农业(6768)
(6617)
银行(6615)
方法(6371)
(6307)
地方(6228)
(6031)
(5685)
贸易(5676)
(5562)
金融(5562)
(5557)
(4951)
(4571)
数学(4535)
(4486)
理论(4458)
(4366)
机构
学院(94462)
大学(93761)
(39672)
经济(38652)
管理(36722)
研究(35713)
理学(29797)
理学院(29443)
中国(29149)
管理学(28999)
管理学院(28789)
(21134)
(20556)
科学(19792)
(18276)
中心(16525)
(16503)
研究所(15746)
财经(14863)
北京(14470)
(13684)
(13369)
(13337)
师范(13306)
(13227)
(12937)
(11672)
业大(10697)
财经大学(10667)
技术(10638)
基金
项目(53390)
研究(43228)
科学(42182)
基金(37043)
(32247)
国家(31464)
科学基金(26219)
社会(26157)
社会科(24691)
社会科学(24681)
(21012)
教育(19144)
基金项目(18632)
编号(18367)
(17751)
成果(16842)
自然(15412)
资助(15299)
自然科(15031)
自然科学(15026)
自然科学基金(14760)
课题(13385)
(12399)
重点(11984)
(11881)
(11677)
(11612)
项目编号(11283)
(10977)
创新(10965)
期刊
(54010)
经济(54010)
研究(34546)
中国(24840)
管理(17598)
(16603)
(14066)
教育(13745)
(13146)
金融(13146)
科学(12355)
学报(10880)
业经(9226)
农业(9185)
大学(8739)
技术(8589)
学学(7849)
经济研究(7640)
财经(7414)
问题(6877)
(6849)
论坛(6849)
科技(6437)
(6434)
(6376)
图书(6124)
国际(6052)
世界(5381)
理论(5068)
现代(5063)
共检索到169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军徽  李哲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中之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围绕战略科技任务动态组织的体系化优势科技力量,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科研团队及科研人员,而非科研机构整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决策推进能力不够,协同攻关体系化能力不强。现阶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围绕更好地完成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进行统筹部署,坚持中央决策、专门管理、点将挂帅、借助市场,举措建议包括建立中央层面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决策机构、设立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组织推进机构、建立战略科学家牵头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实施体制机制、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咨询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郑莉  
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升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对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分析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存在未能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力量分散、整体力量不足以及未能形成面对重大需求、分工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对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一核-三维-五力”的分析框架,并从政府层面、高等教育系统层面以及高校层面就如何重构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策略建议,指出要立足于高校战略科技力量之源、之基、之重等核心构成要素,构建国家需求传导机制、高校分层分类定位机制、学科会聚协同机制以及战略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西明  陈劲  贾宝余  
新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抓手。本文立足新发展阶段,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观和整合式创新理论,探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内涵、突出特征和分类,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基础、战略与三大主要路径,为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科学决策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知干  
<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格局均发生深刻改变,美国实施“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遏制中国“竞赢中国”图谋不减,产业链区域化布局趋势强化。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也是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难题,是需要学术界深入研究、有重大意义的真命题。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正风  
党和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当代国家发展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丰富内涵、时代特征、形成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和准确把握,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和偏差,没有形成必要的思想共识,也导致实践上存在一定的混乱,难以形成应有的战略合力。本文从国家、战略和科技力量这三个关键词出发,探讨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丰富内涵,并回答三个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庆龄  曾立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阶段中国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察国际国内已有相关研究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根基主要在于国家战略力量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故本文在吸收借鉴相关有益观点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要义做出新的界定。通过具体性质分析,总结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政策导向、多层结构、公共属性、包容开放等多样化特征,其在实际发展中逐渐从初步提出到趋于成熟,现已将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囊括在内。在把握内涵特征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构成,论述其提升国家创新效能、引领科技跨越赶超、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功能形态,为国家创新活动顺畅运行提供更好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示波  贾敬敦  仲伟俊  
在大科学时代及产业变革的驱动下,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鉴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处于建设之中,本文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开展学术研究,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结构特征分析着手,深入分析体系化推动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逻辑,并借鉴司托克斯象限模型将科研活动和机构重新划分为八类。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防建设体系中的“主战-主建”思想,构建一种矩阵耦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网络模型,并分析模型中的三种网络协同耦合模式,以便为更好地推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谦   王少华   赵琦   周冬  
以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发展任务,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出高校的作用和价值,为我国落实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章围绕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度剖析与探索了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该项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劲   吴丰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向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范式转变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逻辑须从创新驱动发展演进为更强调通过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来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引领发展。基于这一逻辑转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须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向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范式转变,基于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培育以先导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围绕产业创新强化创新联合体建设,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栋   薛澜   梁正   陈凯华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对国家安全与发展起关键性影响的科技力量。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与政府合作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研究型大学有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良好基础,目前也存在制约发挥高价值战略作用的约束与障碍。本文研究世界范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经验与高水平大学发挥作用的历程,比较我国高水平大学与各类型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战略性作用的经验方式,归纳大学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承担的重要功能与角色,剖析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指出我国大学强化发挥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参与建设高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方向与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遂  刘志成  
全球科技革命、国际科技竞争、国内高质量发展都要求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科研基础设施、协同创新平台、科研创新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和创新生态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建设需遵循科学的路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应注重规划引领和经费支持,高度重视交叉研究和技术转移。下一步我国应坚持前瞻布局、整合研究力量、完善投入与产出机制、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发挥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方能  封颖  
文章从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入手,论述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型,探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对清洁能源问题的认识的主要差异。随后,着重提出制定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构想,从顶层设计和具体设想两个层面阐述了加强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密   胡可欣   丁明磊  
新时期全球竞争格局出现了重大转变,中国崛起的趋势与外部遏制压力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探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特征与趋势,对中国谋划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总路线图、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大国博弈与国家使命双重导向下的中美科技发展形势,提出美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建立全球绝对领先优势为总目标,并分解为战略安全、技术安全、国防安全、产业安全四个子目标,进而协同政治引导力量、科技研发力量、军工战备力量、企业实施力量四大力量,在场景变化、技术预见、国家实验室改革、人才组织、军民融合、产业载体、数字转型等方面呈现最新发展趋势。本文从提高主动应对、构建技术预见系统、优化国家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系、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增强产业自主可控、发挥领军型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数字经济支撑等角度进行总结,为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耀东  
《日本战略文化与"普通国家化"问题研究》一书2015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日本战略文化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日本战略文化的构成与表现形式""日本‘普通国家’的内涵""‘普通国家’提出的战略文化渊源""战略文化与‘普通国家化’的实践"。冷战结束后,"普通国家化"成为日本事实上的国家战略。尽管这些年来学术界关于日本"普通国家"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更多地是根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金龙  
“科教融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内涵、协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底层理念、关键举措与内在要求。面对科教融合进程中存在的“科融教难融”“物融人难融”“面融实难融”三大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国家科研机构跨越建制壁垒,共同探索出组织融合、学科融合、要素融合、制度融合四大有效路径并取得良好成效。实践证明,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必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命引领下履践守正创新的教育共识、在高质量衔接互补合作进程中筑牢科技创新的教育根基和在高水平治理体系能力基础上共建有序运行的教育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