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2)
2023(7452)
2022(6271)
2021(5787)
2020(4742)
2019(10838)
2018(10489)
2017(20554)
2016(11312)
2015(12176)
2014(12235)
2013(11939)
2012(11152)
2011(10159)
2010(10295)
2009(9527)
2008(9448)
2007(8423)
2006(7567)
2005(6954)
作者
(32544)
(27110)
(26751)
(25920)
(17506)
(13090)
(12248)
(10418)
(10310)
(10002)
(9243)
(8981)
(8940)
(8768)
(8678)
(8404)
(8172)
(8163)
(8040)
(7647)
(6899)
(6834)
(6610)
(6228)
(6212)
(6167)
(5989)
(5932)
(5527)
(5361)
学科
(44847)
经济(44806)
管理(33846)
(33245)
(27201)
企业(27201)
方法(18557)
数学(16561)
数学方法(16317)
(14240)
中国(12933)
(12812)
(10654)
地方(10440)
(9520)
(9345)
业经(9309)
(9232)
贸易(9226)
(9000)
(8708)
(8695)
财务(8687)
银行(8677)
财务管理(8667)
企业财务(8369)
(8343)
农业(8100)
(8089)
金融(8089)
机构
学院(158965)
大学(157553)
(68161)
经济(66726)
管理(60626)
研究(56409)
理学(52187)
理学院(51605)
管理学(50731)
管理学院(50405)
中国(42927)
科学(33973)
(33590)
(32379)
(28772)
(27237)
研究所(26004)
财经(25927)
中心(25505)
(24789)
(23655)
业大(22912)
农业(21427)
经济学(21200)
(20702)
(20408)
北京(20286)
师范(20171)
(19459)
财经大学(19327)
基金
项目(105711)
科学(84335)
基金(77961)
研究(76351)
(68420)
国家(67881)
科学基金(58269)
社会(49309)
社会科(46938)
社会科学(46928)
(41267)
基金项目(40085)
自然(38047)
自然科(37195)
自然科学(37185)
自然科学基金(36567)
教育(35256)
(35146)
资助(32864)
编号(29504)
成果(24731)
重点(24223)
(23877)
(23276)
(22005)
课题(21629)
(21200)
创新(20723)
国家社会(20452)
教育部(20382)
期刊
(74992)
经济(74992)
研究(49447)
中国(31581)
(25479)
学报(24998)
(24734)
科学(23233)
管理(23184)
大学(18798)
(18560)
金融(18560)
学学(17915)
农业(16610)
教育(16420)
财经(13011)
经济研究(12941)
技术(12851)
业经(12119)
(11199)
问题(9690)
(8783)
(8613)
国际(7691)
技术经济(7593)
统计(7509)
(7263)
现代(7245)
(7228)
科技(7227)
共检索到241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铮  
协同好周期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关系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2021年,我国政府充分利用经济运行压力较小的宝贵时间窗口,以推动中长期结构性政策为重点,集中精力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同时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时、度、效”,既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实现了较高经济增长速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梁洪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因此理解“双支柱”调控对企业商业风险的影响机理不仅有利于拓展“双支柱”的微观视角,而且有利于明确“双支柱”调控的金融稳定效应。文章尝试从商业风险视角,基于“宏观政策工具-金融体系特征-微观企业风险”框架,并借助中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2010-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风险的“逆周期”调控作用。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的宽松或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提高企业的商业风险,而“双支柱”调控则能够抑制企业商业风险的增加,发挥微观金融稳定效应。(2)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双支柱”对商业风险能够发挥“周期性”调控效应;对于不同金融市场结构和企业投融资结构的企业,“双支柱”对商业风险能够发挥“结构性”调控效应。总体而言,文章进一步将“双支柱”拓展到了微观稳定效应的研究视角,对于我国优化“双支柱”框架的顶层设计和丰富调控政策工具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璐  
银行业的顺周期性既具有内生性,也与现行资本、拨备、公允价值计量政策有关。缓解顺周期性和建立逆周期调整机制,被一致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关监管当局已在朝着建立资本缓冲、实行前瞻性的拨备制度、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修订新资本协议这些方面努力。但银行业内生的顺周期性很难消除,确定合理的资本缓冲技术上非常困难,动态拨备机制的建立尚存争议,当前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改变也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实质。因此,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各种逆周期监管工具的设计还应抓紧研究,监管者应提高对经济变化和风险变化的敏感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红生  
经济学家对顺周期性财政政策这一反常现象给出了四大理论解释并做了相应的经验研究。本文认为,在理论上,尽管与贪婪效应论、腐败与民主互动论和社会偏好极化论相比,金融约束论并没有给予其合理解释,但是后者可以增强前者在经济衰退期的解释力。在经验上,现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识别哪个是更好的理论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除此之外,本文还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从两方面有助于中国周期性财政政策行为的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天琦  杨岚  苗文龙  
作为反周期工具的财政政策,调控行为及效果是研究的一个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利用计量方法、设计相机财政统计量、检验财政政策行为特征,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财政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财政支出总量波动顺周期行为显著,但结构变量波动周期特征不一,从类别上分析,购买性支出变量较转移支付变量顺周期特征明显;从时间上分析,财政支出在1998年之前具有一定的顺周期特征,之后逐渐呈现出经济繁荣期的顺周期与经济萧条期的逆周期并存的非对称性特征。与其他国相比,中国相机执行了更多积极的财政刺激措施,在经济下滑时期表现出更高的逆周期性;在经济上升时期具有更高的顺周期性;相机抉择效应大于自动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灼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和发展给经济周期施加了新的正反馈关系,它能正向响应经济周期并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我们分别通过VAR和MS-VAR模型的分析显示,衡量经济周期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各自的正向冲击会导致影子银行融资比重上升,影子银行融资比重的上升又会强化经济周期波动。MS-VAR模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经济扩张时期,经济周期的向上波动更倾向于提高影子银行融资比重,影子银行融资比重的提高也会反过来导致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更大幅度地上升。中国影子银行融资的这种经济顺周期性会减弱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调控效力,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必要将影子银行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影响纳入考虑范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郎丽华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国家利益和经济与贸易周期的存在,各国政府必将在经济与贸易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本国的经济和贸易实行不同程度的干预,贸易政策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保护性色彩和周期性特征。因此,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周期性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一般而言,在经济和贸易的扩张期,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呈现紧缩的特征,而在经济与贸易的收缩期,贸易保护政策则以扩张性的特征为主。只有正确认识贸易保护政策周期性存在的必然性,并在经济和贸易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贸易政策,才能够尽量避免经济贸易周期以及贸易政策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梅波  吕朝凤  
本文应用H-P滤波法对G20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9年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基本具有同周期性,G20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具有可行性。在1999年G20协调机制运行前后,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G20协调机制有利于成员国缓和经济波动和促进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发现,结论对中国同样适用,这表明,G20协调机制的运行有利于缓和我国经济的波动程度、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百花  
围绕BaselⅡ能否被各国接受以及最终付诸实施后存在哪些问题,经济学家和各大金融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亲周期性和国际政策协调的可行性。本文运用数量分析与博弈论方法从理论上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我国推行BaselⅡ亦存在相关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应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常国珍  
商品房价格由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国内商品房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每一个周期性价格波动的拐点,均伴随着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出台。2003年2015年国内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出台,均以稳定房价为基本调控导向。受房地产供给侧缺乏价格弹性的影响,针对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的信贷政策,能够在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的情况下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但无法稳定商品房价格;而针对供给侧的信贷政策紧缩,则会抑制市场需求方资金流动性,对商品房价格上涨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霞  
通过对失业进行分解,利用菲利普斯曲线间接地估算自然失业率,研究表明中国实际失业率的变动趋势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模型对财政政策变量与就业变量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增长的确引致了政府投资的增加,但政府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率并不是很高即政府投资存在逆就业倾向;虽然中国政府投资支出与就业量增长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但政府支出拉动就业的成本要远高于民间投资拉动就业的成本。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此两种不同成因的失业,一方面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以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才能够有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竹志奇  武彦民  丁硕伟  
本文在厘清债务规则与财政规则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新《预算法》中债务规则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债务规则的出现是我国财政政策逆周期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该结论部分解释了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积极性遭遇某些质疑的原因。而后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扭曲税率的NK-DSGE模型,考察了三种不同经济下行原因的情况下,财政政策逆周期性下降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政策逆周期性的减弱虽然在短期内造成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出恢复速度降低;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逆周期性下降可以有效降低债务风险和提高经济的中长期恢复速度。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新《预算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及其具体效应,最后基于结论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本文首先从农业投入角度肯定了财政支农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然后检验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短期波动的调控作用 ,发现财政支农的波动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波动明显同步 ,财政政策未能发挥缓周期作用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推波助澜的因素。财政支农的不稳定及其在反周期方面的不良作用 ,主要是由于总体财力有限这一根本原因所造成的。在新形势下 ,国家应在扩大财政规模的前提下 ,逐渐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和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志刚  
始自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国际性金融危机,危机的不断蔓延给全球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也动摇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念。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金融危机,财政买单"成为各国政府应对此次危机的主要举措。尽管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