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
2023(335)
2022(315)
2021(324)
2020(213)
2019(432)
2018(484)
2017(818)
2016(456)
2015(455)
2014(414)
2013(346)
2012(313)
2011(276)
2010(286)
2009(273)
2008(272)
2007(235)
2006(245)
2005(251)
作者
(1019)
(867)
(853)
(780)
(519)
(415)
(391)
(318)
(317)
(284)
(282)
(276)
(274)
(274)
(271)
(265)
(264)
(247)
(247)
(244)
(209)
(207)
(207)
(204)
(197)
(191)
(186)
(179)
(179)
(176)
学科
管理(1559)
(1238)
(1198)
企业(1198)
教育(1152)
技术(840)
(718)
经济(718)
理论(706)
环境(700)
技术管理(657)
教学(600)
(589)
中国(505)
规划(447)
环境规划(437)
政治(406)
思想(401)
思想政治(375)
政治教育(375)
治教(375)
德育(374)
(357)
学法(321)
教学法(321)
(295)
工作(288)
学理(286)
学理论(286)
图书(285)
机构
大学(5562)
学院(5289)
管理(2014)
理学(1760)
理学院(1742)
管理学(1713)
管理学院(1700)
研究(1586)
(1558)
经济(1500)
教育(1300)
(1254)
师范(1252)
(1178)
师范大学(1009)
科学(945)
(919)
中国(888)
职业(865)
技术(864)
中心(788)
北京(743)
(719)
图书(699)
(693)
书馆(680)
图书馆(680)
(627)
(604)
研究所(573)
基金
项目(3488)
研究(3097)
科学(2882)
基金(2326)
社会(1991)
(1942)
国家(1924)
社会科(1865)
社会科学(1864)
教育(1840)
科学基金(1724)
(1570)
编号(1432)
(1324)
成果(1269)
基金项目(1229)
课题(1126)
(1080)
(989)
创新(934)
项目编号(924)
自然(920)
规划(910)
自然科(900)
自然科学(900)
自然科学基金(879)
重点(861)
(827)
大学(808)
国家社会(800)
期刊
教育(2588)
中国(1893)
研究(1841)
(1646)
经济(1646)
图书(937)
管理(751)
书馆(713)
图书馆(713)
技术(685)
职业(669)
学报(599)
(554)
(543)
论坛(543)
大学(513)
科学(510)
科技(447)
情报(442)
高等(407)
技术教育(400)
职业技术(400)
职业技术教育(400)
学学(364)
高等教育(344)
成人(318)
成人教育(318)
(292)
业经(287)
财经(284)
共检索到8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广学  张勇  
今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技术进步带来的网络全球互通,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更是催生了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虚拟环境,经由网络社交到网络社区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自发、自觉、自为的网络社会。这种影响是全面、持续且深远的,身处其中的高校需要不断适应、积极融入。当然,从高校育人的角度,目前更为急迫的是要辩证看待网络对于教育对象即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作用,网络世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勇  杨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创造型与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外重视,在一个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社会生产模式变革的时代,"创新精神"被人们赋予更崇高的意义。创新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人才培养"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高校在社会中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大学生既是伟大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三观及思维模式会对我国未来社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关系我们国家的繁荣与长治久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金红  
<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加严峻。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文化意识很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无孔不入的信息源使高校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把控。但与此同时,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传统学科课程在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后育人成效有明显提升。思政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对思政教育的冲击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楚齐  
书名:全环境育人理念下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研究作者:李珍连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ISBN:9787568156110定价:45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国外多元文化理念的剧烈冲击,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害,故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环境育人理念下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研究》一书,2019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翁铁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担负着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既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又是高校党委培养高素质业务骨干和党政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显然,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具有“双重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俊芝  高彦梅  马璇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做好学校基础管理的有效保障。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群体,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韦莉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三全育人"的改革试点。"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在该育人理念推进中需要明确三个方面对应的实体:重要他人、课程设置和学生主体。职业教育领域实施"三全育人"的路径是:积极构建重要他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重塑课程价值内涵体系,实现全程育人;构筑学生主体内涵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丽萍  
高职院校开展目标教育,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是创新学生教育管理载体的良好选择。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评价"三级递进的目标教育模式的构建,实施目标教育,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满意就业的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淼  张志刚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的特点创新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途径,拓宽了学生的思政学习视野,丰富了思政知识体系。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抓住新媒体思政教育发展的有利契机值得深思。笔者结合河北省文旅厅2022年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HB22-YB075)研究成果,对该书做出深度分析探讨,可供借鉴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课题。由张丹绮等编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立足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分析全媒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当今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以期带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技文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对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形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造了机会。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微博使用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索高职学生微博使用中的心理特征、行为偏好、传播特点等,针对微博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层面的影响效应,提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引导与干预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贾睿   邓猛   王东升  
在我国特殊教育强调质量提升的时代背景之下,盲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越发重要。“三全育人”体现了盲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呼应了盲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有利于破解盲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因此,盲校应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从发挥“全员”育人合力、规范“全过程”育人通路以及整合“全方位”育人资源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高视觉障碍学生政治观念、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帮助其成长成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蓝飞鹏  
在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之下,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进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形成极大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基本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高校顺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趋势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杨娉编著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详析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与效率,为实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贡献微薄之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少容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有效性,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生命教育是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实现的教育,通过教育可有序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生命、洞察生命的意义、塑造精神生命,驱赶生命的雾霾、激发生命潜能,超越“小我”,迈向至真至善至美的价值境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磊花  李敬  
从历史视域上来说,思政教育的发展往往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产生新理念。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个人德行教化和建功立业理念之中,因此在教育上主要围绕儒学教义来展开,直至现在,传统思政教育观念中的德育教化仍然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在新时代特性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许多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的新生态教育表现,这种新生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迎合新时代主流思想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