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3)
2023(12638)
2022(10593)
2021(10077)
2020(8473)
2019(19495)
2018(19291)
2017(36732)
2016(19912)
2015(22542)
2014(22563)
2013(22198)
2012(20374)
2011(18546)
2010(18665)
2009(17452)
2008(17317)
2007(15163)
2006(13249)
2005(12182)
作者
(57017)
(47911)
(47679)
(45595)
(30624)
(22861)
(21552)
(18523)
(18089)
(17172)
(16516)
(16108)
(15629)
(15522)
(15239)
(14788)
(14209)
(13933)
(13712)
(13596)
(12145)
(11702)
(11651)
(10862)
(10808)
(10727)
(10716)
(10378)
(9634)
(9515)
学科
(84036)
经济(83930)
管理(61521)
(57963)
(48736)
企业(48736)
方法(40531)
数学(36520)
数学方法(35924)
中国(24583)
(22138)
(20436)
(20063)
技术(17724)
(17605)
贸易(17593)
(17302)
业经(17167)
(15821)
(14805)
银行(14782)
(14207)
(14171)
金融(14169)
(13796)
理论(13403)
(13276)
财务(13222)
财务管理(13191)
农业(13009)
机构
大学(290053)
学院(287167)
(126730)
经济(124389)
管理(108892)
研究(101769)
理学(93869)
理学院(92841)
管理学(91035)
管理学院(90489)
中国(79390)
(61586)
科学(59195)
(59026)
(51470)
财经(46858)
研究所(46589)
(45703)
中心(45537)
(42883)
(41479)
经济学(40904)
业大(40644)
北京(39376)
经济学院(36732)
(36284)
农业(35785)
财经大学(35196)
(35009)
师范(34637)
基金
项目(191606)
科学(152455)
基金(142798)
研究(137963)
(125751)
国家(124862)
科学基金(106923)
社会(90336)
社会科(85984)
社会科学(85962)
基金项目(73551)
(71710)
自然(68769)
自然科(67326)
自然科学(67311)
自然科学基金(66146)
教育(64772)
(61479)
资助(60455)
编号(52833)
(44495)
重点(43869)
成果(43626)
(40784)
(39920)
国家社会(39099)
(38852)
教育部(38585)
创新(38401)
课题(37667)
期刊
(133758)
经济(133758)
研究(88108)
中国(60731)
(46354)
学报(45153)
科学(43066)
管理(42999)
(41630)
大学(35119)
学学(33216)
教育(30439)
(29785)
金融(29785)
农业(28345)
技术(27729)
财经(24525)
经济研究(23244)
(21219)
业经(18395)
问题(17404)
(16464)
(16319)
技术经济(15786)
统计(15488)
国际(14812)
世界(14785)
(14232)
科技(13801)
(13376)
共检索到433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江  
本文建立一个强制性技术变迁假说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价格水平"二元分化"、周期性通胀等宏观现象的决定过程,并以2001年1月到2008年5月宏观月度数据为基础对本文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表明,技术引进、国家强控制力、产能缺口加速通货膨胀,而产品出口利于减缓通货膨胀波动。这些结论对于今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米咏梅  王宪勇  
我国目前又面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找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但是经济学家们对通胀的原因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使用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通胀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同时,本文也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对这些因素对通胀的长短期影响给出了动态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郭永济  丁慧  范从来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元性,要求通货膨胀预测过程必须关注模型与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综合有效利用。本文构建了基于动态模型平均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我国的通货膨胀,模型根据预测表现动态选择解释变量、系数时变程度和模型维度,在有效控制模型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宏观经济信息。基于我国20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同时考虑解释变量动态选择、系数时变程度动态选择和模型维度动态选择的通胀预测模型,其预测表现优于单一维度的随机游走模型、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贝叶斯模型平均模型,特别在经济波动较大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通胀预测模型表现更加出色,增加不同维度的子模型也提高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静一  朱柏松  简志宏  
文章建立了一个带反馈机制多因素随机波动模型来刻画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基于粒子滤波与MH抽样相结合的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利用粒子滤波方法得到通货膨胀的一步向前预测及随机波动分量的光滑估计。研究表明,与Stock and Waston(2006)的模型相比,带反馈机制的多因素随机波动模型可以刻画经济波动的随机性和经济波动的极端事件,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行为,从而对通货膨胀可以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本文基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典型事实,将全球化因素引入微观厂商定价机制,基于微观基础构建我国新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理论模型。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估计,充分考虑模型的内生性和序列相关性问题,并运用工具变量信息集投影技术解决由随机噪音信息造成的估计结果不精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对通胀率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化因素显著超越了国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全球化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与启示,同时为中国曾经历的"缩长"之谜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洋  王传毅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测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本文对1994年1月到2005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数据进行拟合,并建立了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现象;其后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程度进行短期预测,并结合控制图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区间,分析了通货膨胀出现过冷或过热的状况;最后实证检验该模型预测通货膨胀的可行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新飞  舒元  
理论分析显示FDI会通过国际收支、国内投资、货币供给量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引发中国的通货膨胀。本文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每增长1%的FDI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24%,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国内投资引发了通货膨胀率上升,而贸易开放度抑制了通货膨胀。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外汇储备是影响长期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因素,FDI对外汇储备的冲击存在正向作用且效应呈递增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百胜  
本文研究了动态模型平均方法 (DMA)及其参数估计。DMA方法允许方程所含变量、变量系数及模型所含方程同时变动,适用于对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实时预测。本文利用DMA对中国通货膨胀进行实时预测表明,DMA方法下的中国通货膨胀预测解释变量处于0~3;以CPI指数和GDP平减指数作为通货膨胀衡量指标的情况下,不同预测期的解释变量被包含概率是时变的;遗忘因子为0.95时,利用DMA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测效果最佳,优于贝叶斯模型平均和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祥兵  严广乐  杨卫忠  
利用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建模,并基于此展开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强惯性、波动集群性、杠杆效应等特征。依据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和机制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和合理疏导微观主体的通胀预期,也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和稳定市场经济,并最终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以,我国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通货膨胀特征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那些与市场制度逻辑不一致的政策传导因素以及对政策信号不能作出理性反应的市场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正新  周煜麟  
运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和2000年1季度-2015年2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滑入通胀预期陷阱,时间分别是2005年2季度-2006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5年2季度。前一次由于有关部门误判公众通胀预期态势而采用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诱致了政策型通胀预期陷阱,后一次则是政府初步治理通胀预期陷阱的有效尝试。最后提出要认真甄别流动性陷阱与通胀预期陷阱、慎用凯恩斯式的刺激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改善并加强对通胀预期的预测能力、克服货币政策时间的不一致性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俞忠英  
中国从70年代末以来出现了“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发展膨胀”型式,以别于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的“停滞膨胀”型式。尽管这是出现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新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费方域  
一、基本的瞬时配额均衡模型现代瞬时配额均衡模型假定只存在商品和劳动两个市场。每个市场上都有众多的家庭和企业,他们的行为由“代表性家庭”和“代表性企业”刻划。被分析的时期,长至当事人足以调整行为,但又不够货币价格p和货币工资w得到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郑文风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传统的(Bai- ley(1956)定义的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方法)和当前流行的Lucas(2000)一般均衡框架下,用补偿思想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的估计方法)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5年的数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认为:名义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彦斌  刘玲君  陈小亮  
前瞻性预测通货膨胀率有助于央行等政府部门更好地使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以防范通货膨胀对于市场主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有助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主要使用AR和VAR等线性模型对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对于变量间非线性关系以及历史数据信息的挖掘相对欠缺,因而已有文献的预测策略及其准确性有待改进。LSTM模型能够充分挖掘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处理复杂的长期时序动态信息,从而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为此,本文使用LSTM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考虑到新常态以来中国的CPI和PPI走势多次背离,只使用CPI很难对一般物价水平进行全面把握,因此,本文使用LSTM模型对CPI和PPI两个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STM模型在预测中国通货膨胀率时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且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BVAR模型。有鉴于此,本文建议将LSTM模型更广泛地用于通货膨胀率预测领域。除了CPI和PPI,未来还应该更加关注对核心CPI指标的预测,从而为货币政策的制度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