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2)
2023(8283)
2022(7173)
2021(6571)
2020(5653)
2019(12593)
2018(12400)
2017(24707)
2016(13723)
2015(15237)
2014(15276)
2013(15340)
2012(14292)
2011(12813)
2010(13106)
2009(12543)
2008(12761)
2007(11539)
2006(10488)
2005(10096)
作者
(39108)
(32649)
(32426)
(31365)
(20757)
(15759)
(14807)
(12372)
(12174)
(12091)
(11315)
(10959)
(10661)
(10631)
(10602)
(10052)
(9648)
(9620)
(9506)
(9221)
(8414)
(7996)
(7903)
(7560)
(7553)
(7348)
(7298)
(7218)
(6715)
(6477)
学科
(48251)
经济(48148)
管理(45163)
(41742)
(35630)
企业(35630)
(22432)
(21871)
税收(20395)
(20221)
方法(18729)
(17539)
数学(15464)
数学方法(15206)
中国(13993)
(13850)
(13105)
财务(13071)
财务管理(13038)
企业财务(12407)
(11692)
银行(11679)
业经(11609)
(11600)
(11597)
金融(11595)
(11133)
贸易(11129)
(11070)
(10923)
机构
大学(195084)
学院(193822)
(81342)
经济(79503)
管理(69503)
研究(67729)
理学(58355)
理学院(57702)
管理学(56770)
管理学院(56391)
中国(54071)
(49354)
(40917)
科学(38522)
财经(36374)
(35165)
(32784)
(31576)
中心(30801)
研究所(30686)
(30616)
财经大学(26873)
北京(26305)
经济学(25889)
业大(25427)
(24807)
(24030)
农业(23553)
(23458)
(23397)
基金
项目(118787)
科学(93399)
研究(88010)
基金(87182)
(75796)
国家(75213)
科学基金(63880)
社会(56697)
社会科(53891)
社会科学(53876)
基金项目(44994)
(44938)
教育(40277)
自然(40025)
自然科(39118)
自然科学(39107)
自然科学基金(38427)
(38297)
资助(36380)
编号(34826)
成果(31300)
(28175)
(27348)
重点(27035)
(26599)
课题(24883)
(24798)
(24410)
国家社会(23989)
教育部(23787)
期刊
(95858)
经济(95858)
研究(67968)
中国(42059)
(40968)
学报(30179)
(29161)
管理(27489)
科学(25966)
(23918)
金融(23918)
大学(23094)
学学(21823)
教育(20193)
农业(18927)
财经(18444)
(16997)
(15949)
(15755)
经济研究(15198)
技术(14411)
税务(14165)
业经(13701)
国际(13179)
问题(12984)
(12826)
财会(10548)
会计(10087)
理论(9424)
(9405)
共检索到316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廖益新  冯小川  
晚近国内外关于改革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以增加国际税收确定性的讨论中,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支持在双边税收协定的相互协商程序机制中引入强制性仲裁程序。然而,由于税收的强烈公益性和税法区别于民商事法律的性质特点,以及各国国内所得税制存在着较大差异和国际税收协调发展的程度有限,采用具有对抗性的强制性仲裁方式解决相互协商程序机制未决争议问题,有悖"一带一路"倡议所倡行的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国际税收治理新理念,不利于维护和发展缔约国双方在双边税收协定下的国际税收合作关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邢花  
文章从医药分业的基本含义出发,详细分析和探讨了医和药的关系。认为医和药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医和药处于松散的结合状态。医和药并不是要合分、要分合的问题。医药分业并非灵丹妙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几项解决医药管理诸多弊端的积极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慧蓝  陈雪梅  
集群理论成为近20年来最受关注的理论之一。本文对集群概念和集群理论提出了七个疑问,指出了集群概念和集群理论存在一定的混乱性,从而对把发展集群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良方的做法提出质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传林  
始于80年代初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其弊端却日益突出,甚至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障碍。有些学者认为应变革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农村土地私有制,还认为农村土地私有化具有四大经济效应。本文首先驳斥了农地私有化的所谓四大经济效应,并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客观规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刚性、科斯定理、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等方面来阐释农地私有化的不可行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宇  
国际税收强制性仲裁已经成为晚近美国税收协定发展的新动向。美国税收协定中的强制性仲裁条款基本结构相同,但在仲裁程序适用范围上有所差异。该程序具有补充性和相对独立性,为税收协定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有利于纳税人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利于促使主管当局通过相互协商程序解决纠纷。我国在吸取美国有益经验建立本国强制性仲裁制度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确该制度与国家税收主权并不相悖,在关注和研究强制性仲裁实际适用效果的同时,应积极谨慎的设置相关条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秀芳   李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华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运用迪博内控质量指数,研究了风险承担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存在着仅满足内部控制监管需求而虚化内部控制效用的"机会主义"倾向,且这种倾向在国有企业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良好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国妍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改制上市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救命稻草。但日本银行业历经十年的改革,却仍未取得实质进展的教训提醒我们,仅仅实现形式上的产权多元化和上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业的问题,关键是要吸取日本银行改革的教训,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存在哪些制度缺陷,然后标本兼治,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才能把国有商业银行打造成富有效率、规范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吉文  周元春  
传统理论与实践都认为,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础是书面仲裁协议,但是随着国际社会与国际交往的发展,在仲裁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强制性仲裁。强制性仲裁的出现,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随着发达国家通过投资条约及其他国际条约日益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日益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度,强制性仲裁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其所涉及范围也可能从投资领域扩及到其他领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天健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下,国际合作与贸易壁垒并存,国际税收争议日益增加。传统解决国际税收争议的相互协商程序逐渐暴露出不效率、纳税人参与程度低、并不能必然解决税收争议等缺陷。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国际税收争议的仲裁解决路径上。一方面,在旧有的国际投资仲裁中,涉税投资仲裁已经颇具规模;另一方面,在投资之外的领域,OECD、欧盟、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德国等主要贸易国家也在力推税收仲裁机制。在仲裁机制逐步创新发展与税收争议解决需求日益增长的共同作用下,国际税收争议的仲裁解决路径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就我国而言,通过近年的经济增长,以及"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政策推动,正逐渐从被投资国向投资国、从次要贸易国向国际主要贸易国转型。在此背景之下,仲裁是更能保护纳税人与我国"走出去"企业纠纷的解决方式,应在适当时机审慎推动国际税收仲裁在我国的适用,构筑与国际接轨的税收纠纷解决法律体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天健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下,国际合作与贸易壁垒并存,国际税收争议日益增加。传统解决国际税收争议的相互协商程序逐渐暴露出不效率、纳税人参与程度低、并不能必然解决税收争议等缺陷。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国际税收争议的仲裁解决路径上。一方面,在旧有的国际投资仲裁中,涉税投资仲裁已经颇具规模;另一方面,在投资之外的领域,OECD、欧盟、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德国等主要贸易国家也在力推税收仲裁机制。在仲裁机制逐步创新发展与税收争议解决需求日益增长的共同作用下,国际税收争议的仲裁解决路径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就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旭  
税收争议问题的解决历来是国际税收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无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还是联合国,都通过在范本中引入仲裁制度来完善传统协商制度的不足,其制度技术结构与法理基础各有侧重。本文从法律技术和法理两个角度对新引入的税收仲裁制度进行了评析,并据此提出了国际税收争议仲裁制度对中国国际税收实践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永平  朱克鹏  
公共政策作为一个国际私法的概念,经常被用于拒绝有违法院地法律基本原则的外国法的适用或某些判决的执行。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公共政策与强制性规则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合法性、仲裁裁决的有效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虽然赋予当事人广泛的仲裁自治权,但法院仍然通过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对国际商事仲裁保有最终的审查控制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朱门添  
税收是公民享用公共物品的必要付出,它是有偿的,因而政治权力不能成为征税的依据,更不是税收强制性的依据。税收是具有强制性的,但这种强制性只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的强制性,而不是政府征税行为的强制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美红  
中外税收协定争议解决机制是一种传统的相互协商争议解决机制,这一机制存在许多局限性。引入仲裁程序可以克服该机制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国在引入仲裁程序时,应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新《税收协定范本》的相关规定及其他国家改进或完善双边税收协定争议解决机制的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情,将仲裁程序设计成强制性的、附属于相互协商程序的程序,在赋予中外缔约国双方税务主管当局对争议解决过程的主导权的同时,也要赋予纳税人一定程度的仲裁程序参与权,及决定仲裁裁决约束力的权利,这样的设计能实现国家税收权益和纳税人权益之间的适当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