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0)
2023(17272)
2022(14611)
2021(13589)
2020(11376)
2019(25657)
2018(25157)
2017(47490)
2016(25719)
2015(29015)
2014(28918)
2013(28464)
2012(26690)
2011(24233)
2010(24776)
2009(23672)
2008(23322)
2007(20660)
2006(18395)
2005(17196)
作者
(72901)
(60893)
(60668)
(58016)
(39379)
(29251)
(27606)
(23406)
(23094)
(21804)
(20939)
(20563)
(19563)
(19531)
(19395)
(18766)
(17923)
(17673)
(17665)
(17435)
(15482)
(14884)
(14713)
(13920)
(13779)
(13630)
(13530)
(13361)
(12341)
(11909)
学科
(121290)
经济(121136)
管理(78776)
(73040)
(61133)
企业(61133)
方法(50015)
数学(43613)
数学方法(43208)
(34290)
中国(32977)
(27811)
(26821)
业经(23959)
地方(23641)
(22900)
(22261)
贸易(22241)
(21642)
(21474)
财务(21429)
财务管理(21351)
企业财务(20406)
(20398)
金融(20395)
(19696)
银行(19669)
(19092)
(18795)
农业(18197)
机构
大学(375068)
学院(371152)
(166980)
经济(163893)
管理(138063)
研究(131146)
理学(118120)
理学院(116782)
管理学(115011)
管理学院(114279)
中国(103901)
(82121)
(79376)
科学(73602)
(66445)
财经(64256)
中心(59323)
研究所(58910)
(58512)
(56704)
(55625)
经济学(53794)
北京(50309)
业大(48765)
经济学院(48245)
财经大学(47894)
(46806)
(46641)
师范(46349)
农业(44147)
基金
项目(235582)
科学(187048)
基金(175174)
研究(173340)
(151849)
国家(150635)
科学基金(129238)
社会(115108)
社会科(109331)
社会科学(109304)
基金项目(90609)
(87809)
自然(80635)
教育(80358)
自然科(78744)
自然科学(78723)
自然科学基金(77404)
(74650)
资助(73252)
编号(67642)
成果(57308)
(55030)
重点(53383)
(50083)
国家社会(49150)
(48587)
教育部(48250)
课题(47589)
(47098)
(46768)
期刊
(189870)
经济(189870)
研究(119787)
中国(80965)
(67575)
学报(55637)
管理(53818)
(52179)
科学(51727)
大学(43482)
学学(40908)
(40542)
金融(40542)
教育(37485)
农业(35174)
财经(33996)
经济研究(32504)
技术(29853)
(29290)
业经(26621)
问题(24480)
(23552)
国际(21585)
世界(20923)
(19659)
技术经济(18683)
统计(18032)
会计(17309)
(17197)
财会(16795)
共检索到585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国坚  吴立扬  
本文在国内较早对审计师变更后上市公司对审计师的选择行为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实证研究,并首次比较了自愿性和强制性两种不同审计师变更的差异,运用1997-2001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强制性变更公司和自愿性变更公司在变更前后的财务状况、审计师选择、审计意见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并且,这些审计师选择行为与审计意见的回归结果也存在重大差异,相比之下,自愿性变更公司表现出更明显的“意见购买”迹象,它们通过选择一贯对客户出具非标比例较低的“温和”审计师这种较为隐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目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黄旸杨  
审计师非自愿性变更没有明显提高后任审计师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非自愿性变更后,上市公司有选择小规模事务所的偏好,降低了市场集中度。非自愿性变更对审计质量没有起到预期的监管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斌  王杏芬  何莉  李嘉明  
除了进行强制性的中报审计外,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还自愿进行了中报审计。通过对深沪两市2002-2006年A股上市公司自愿中报审计的需求动机、会计信息质量及经济后果的实证检验后发现:债务代理成本越高、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愿意自愿进行中报审计;由于审计合谋的存在,自愿审计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于未审计公司;由于无法识别自愿审计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投资者只能根据公司管理层传递的信号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因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自愿中报审计行为的规范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从而真正保障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应有权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红英  周露露  
本文以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控制、审计师选择与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控制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对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具有积极影响。研究表明,监管部门通过推动国有控股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来发挥示范作用,有利于增强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动机,审计师自身声誉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动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翟华云  
本文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衡量审计质量,以2004年的1268家上市公司和556家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审计师选择和审计委员会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财务杠杆、管理层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外部融资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成长性,运用Logistic方法检验后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更加可能选择大会计师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越独立和活跃,聘请大会计师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可能性越大。另外,实证结果还证明,公司规模、资产报酬率和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显著正相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美玉  
本文以2006—2008年发生CEO强制性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CEO强制性变更及继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强制性变更后的企业绩效好于变更前的企业绩效;外部继任的企业绩效好于内部继任;在不同经营水平下,两种继任模式的企业绩效明显不同。为此,提出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必须完善上市公司CEO的任免机制,合理选择CEO的继任模式,加快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刘星  
以1999~2004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变更、盈余操纵与审计师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同时后任审计师对此并未保持应有的谨慎;(2)变更审计师当年报告盈利的公司,其操控性应计利润在变更前相对较低,而变更后得以显著增长,且增长主要来自于对资产减值准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利润调节;(3)与此相反,变更审计师当年报告亏损的公司,在变更当年存在调低收益的"清洗"活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变更与前任审计师的稳健性有关,且这种变更行为损害了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斌  孙回回  李嘉明  
本文以 1 998~ 2 0 0 2年间进行了各种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考察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所持的态度 ,并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利润影响程度、有无盈余管理动机、企业财务状况和审计客户规模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主要考虑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非标审计意见的出具并没有显著影响 ,大事务所与小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并无明显区别。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志容  
本文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2年度共300家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上市公司和未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和对照样本,分别混合样本和分年度样本进行了分析,检验自愿性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动因。研究发现:引发自愿性审计师变更行为的显著动因有非标准审计意见、财务困境、事务所级差特征、事务所地域特征以及上市公司管理层变更,在上述动因中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引起自愿性审计师变更行为最危险的信号。此外,公司披露的审计师变更的动因并不可靠,而更可能是为了掩盖意见分歧的借口。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远勤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代表企业声誉,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低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扣除项后的每股收益以及独立董事人数,均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长期稳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方红星  刘丹  
以我国2010年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越大;而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概率则与内部控制质量变化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即对于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在变更方向上,高质量审计需求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当内部控制足够有效时,内部控制与高质量审计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再胜  
不断强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增强高管薪酬激励透明度,一直被视为提升企业高管薪酬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代理成本角度研究了企业管理层实施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动机和策略。实证研究发现:(1)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更多但相关性不高的高管货币性薪酬信息;(2)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高管在职消费信息的程度就越低;(3)企业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与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显著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企业中。上述发现表明,国有企业管理层攫取货币性私有收益后,企业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存在明显的信息操纵。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岚  杨春隆  
明晰自愿性变更审计师行为与审计意见二者深层次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审计产品质量。之前一些关于上期非标准审计意见将会导致本期公司变更审计师的观点有失偏颇。在关于上期审计意见对本期变更审计师、本期变更审计师对后期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研究中,相对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而言,上期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不仅不会倾向于本期变更审计师,而且当公司上期被出具的是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时,本期发生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本期变更审计师行为显著提高了公司后期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降低了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变更审计师的决策依据是预期审计意见的改善而不是上期审计意见类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越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该政策颁布时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民营上市公司的整体价值显著增加,同时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比有政治关联的公司表现更好。说明投资者认为该政策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且政治关联有助于民营企业进入垄断管制行业,但其价值在市场管制放松后降低。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冬华  梁上坤  
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职消费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对高级管理人员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越为明显;上市公司股权越为制衡,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越高。同时发现股权制衡度高的上市公司,其在职消费的激励效率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