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4)
- 2023(6170)
- 2022(5205)
- 2021(4857)
- 2020(4291)
- 2019(9334)
- 2018(9182)
- 2017(18419)
- 2016(9955)
- 2015(10639)
- 2014(10604)
- 2013(10482)
- 2012(9567)
- 2011(8381)
- 2010(8461)
- 2009(7954)
- 2008(8162)
- 2007(7536)
- 2006(6490)
- 2005(5678)
- 学科
- 济(36742)
- 经济(36566)
- 业(34410)
- 管理(31117)
- 企(28906)
- 企业(28906)
- 方法(20454)
- 数学(16484)
- 数学方法(16335)
- 财(15162)
- 中国(12046)
- 务(11453)
- 财务(11438)
- 财务管理(11418)
- 险(11357)
- 保险(11265)
- 企业财务(11079)
- 制(10048)
- 农(9340)
- 银(9297)
- 银行(9283)
- 业经(9084)
- 行(8693)
- 学(8078)
- 理论(7958)
- 融(7671)
- 金融(7670)
- 和(6725)
- 策(6151)
- 技术(5743)
- 机构
- 大学(137702)
- 学院(135715)
- 济(56405)
- 经济(55263)
- 管理(53452)
- 理学(45755)
- 理学院(45267)
- 管理学(44500)
- 管理学院(44221)
- 研究(43580)
- 中国(38194)
- 财(31908)
- 京(28259)
- 科学(25946)
- 财经(25161)
- 经(23009)
- 农(22633)
- 所(21980)
- 中心(20773)
- 江(20152)
- 研究所(19710)
- 业大(19550)
- 财经大学(19250)
- 经济学(18299)
- 农业(17624)
- 北京(17576)
- 经济学院(16577)
- 州(15924)
- 院(15520)
- 范(15061)
- 基金
- 项目(90668)
- 科学(72294)
- 基金(69292)
- 研究(63333)
- 家(60393)
- 国家(59852)
- 科学基金(52158)
- 社会(44266)
- 社会科(40770)
- 社会科学(40751)
- 基金项目(36084)
- 自然(34515)
- 自然科(33809)
- 自然科学(33799)
- 省(33772)
- 自然科学基金(33255)
- 资助(29487)
- 教育(28919)
- 划(28631)
- 编号(23644)
- 部(21143)
- 重点(20101)
- 成果(19380)
- 性(18672)
- 教育部(18461)
- 创(18395)
- 国家社会(18312)
- 科研(18120)
- 人文(17824)
- 制(17331)
共检索到204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秀云
养老金激励是弹性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奖惩”机制对劳动者参保收益水平及其差异不应产生负向影响。本文基于精算中性构建养老金激励模型,模拟引入“奖惩因子”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代表性职工内部收益率的变化,以考察养老金激励对实际参保收益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养老金的内部收益率随退休年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具有正向收入再分配功能;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的内部收益率反向变化,缩小了基本养老金的实际参保收益水平差距;低收入群体的收益率优势随退休年龄提高而消减;养老金奖惩机制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的同时,对不同收入群体参保收益水平差距的影响微弱。建议尽快建立弹性灵活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适时将奖惩机制引入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优化个人账户制度规则和相关参数。
关键词:
弹性退休 激励约束 精算中性 内部收益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增文
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日益加大,2012年政府欲延迟领取养老金计划而征求意见,从效率的视角来看,这种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呢?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流程视角进行切入,分析如何调整才能使得在公平条件下,制度改革更具效率,也就是个体达到退休年龄时的社会保障缴费率与工资税率的一个均衡问题。笔者采用了生命周期模型,在非分离性偏好和残疾概率条件下,估计个体在退休后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状况,并且采用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变化幅度以及退休年龄的自我决定的家庭行为来确定生命周期模型的关键性结构参数。我们估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变化幅度取决于家庭成员子女的消费,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可以延长弹性退休年龄1年以上,从个体所得税的视角来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退休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作者通过测算九大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和边际隐性税率,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普遍的负面激励作用,即会增加提前退休行为出现的概率,并且这种负面激励作用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差异性,低收入行业的职工面临着更严重的负面激励。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对弹性退休制度的精算中性原则进行了反思,并建议我国在进行弹性退休制度设计时,既要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又要注意保护低收入行业职工的权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阳义南
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3.2%的男职工、16.1%的女职工属于提前退休,而推迟退休的男职工只有5.7%,女职工只有3.6%。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了其它控制变量的影响之后,男职工选择提前退休的每月养老金水平会提高5.2%,女职工会提高8.1%,表明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对提前退休者的收益激励。这说明推迟退休并不吻合职工的实际行为,而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难以发挥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提前退休 养老金 社会保障 推迟退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汪润泉 王永念
本文借鉴隐含税收理论构建职工养老保险退休激励精算模型,同时利用CFPS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建立退休决策计量模型,考察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者提前退休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存在显著的提前退休激励,代表性"中人"的最优退休年龄早于53岁;"视同缴费"是促发提前退休激励的重要制度原因;"缴费挤出效应"和"待遇拉动效应"是养老保险诱导劳动者提前退休的两个核心机制;男性、低收入、低教育水平、非党员劳动者面临更强的提前退休激励;降低缴费率、规范养老金增长机制、提高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是缓解养老保险制度提前退休激励的有效举措。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荣
伴随人口老龄化,弹性退休制已成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选项,而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是现行养老金保险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作为政策评价的基础,必须对这一养老制度下的养老金隐性债务进行测算。本文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非连续的随机精算模型对弹性退休制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规模进行测算,为相关部门在弹性退休制下应对隐性债务的相应积累基金的建立、防范养老账户债务风险决策等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键词:
弹性退休制 基本养老保险 隐性债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孟令国
中国社会正呈现出一种未富先老的状态,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退休政策使得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笔者通过建立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不同的弹性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人口的缴费率、老龄人口替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人口老龄化率会随着退休年龄的推迟而不断降低,一方面在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保持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替代率不断升高。因此建设应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和行业的不同特点,渐进式地推迟退休机制。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弹性退休 养老保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锐 官小容
如何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和老年劳动者劳动参与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问题。文章使用Harmonized健康与退休追踪数据测算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劳动者的社会养老保险财富,以及累计值、峰值、期权价值3个退休激励指标,运用久期模型估计其对退休的影响,据此比较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提前退休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累计值和峰值对提前退休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而在美国,二者对提前退休的影响不显著;中美两国期权价值对提前退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中国劳动者的提前退休影响更大,对美国劳动者提前退休影响较小,其中中国男性和女性提前退休激励程度分别是美国的2倍和2.5倍。文章建议,通过改革退休年龄结构和养老金支付结构,优化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俞自由 陈正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新伟
随着人口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成为趋势。文章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涉及到就业、企业成本和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在保证就业和社会公平目标下延迟退休年龄。文章指出,建立以最低工作年限为法定退休条件的弹性退休制度,需要通过经济激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并以政策限制和避免国有企业滥用制度。
关键词:
激励 限制 弹性退休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翠琴 王雅 薛惠元
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内部收益率进行测算发现:城乡居保内部收益率在8.23%~79.50%之间;考虑养老金调整因素后的内部收益率远高于未考虑的情况;内部收益率与缴费档次呈负相关;未考虑养老金调整因素的内部收益率随着缴费年限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考虑养老金调整因素后,内部收益率与缴费年限呈负相关;在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居民参保越晚,其内部收益率越大。建议:科学测算并对外公布城乡居保内部收益率;建立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行差别化补贴,鼓励多缴多得;完善"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适时将城乡居保改为强制参保。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老年人 退休 评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杨阳 刘鸿浩 饶华城
商业年金保险作为社保养老补充,确定性的主险收益加上浮动性的万能账户收益能否抵御通货膨胀风险,从而满足长期养老需求,是投资者一直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保险市场三种商业年金保险投保方式,构建不同结算利率下万能险的年末保单最低现金价值精算模型。研究发现:无论选择哪种投保方式,年金保险保单持有前期,女性保单内部收益率均高于男性,随着保单持有年限增加,内部收益率差距逐渐缩小,最终保单收益率达到趋同,且投保年龄越早、保单持有年限越长、内部收益率越高;在三种投保方式中,内部收益率和抵御通货膨胀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万能养老年金保险、终身养老年金保险和满期年金养老年金保险。基于研究结论,消费者应增强消费者投保商业养老年金保险意识和规划;政府应倡导将商业年金险作为养老的补充方式;保险公司应创新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和服务,注重发挥养老年金保险的保障功能作用。
关键词:
商业年金保险 内部收益率 养老保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薛惠元 宋君
本文依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构建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内部收益率精算模型,在对相关参数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测算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内部收益率,将其与银行存款利率、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具有较高的内部收益率。建议科学核定对外公布的个人账户收益率;严格限制提前退休,优先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采取提高计发月数、加强基金投资运营、推行年金化改革等多种方式,实现个人账户的精算平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熠 张书博 陶旭辉
完善我国退休制度一方面需要加强退休制度的弹性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老龄化进程动态合理地设定退休制度的核心要素。通过一个内生退休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最优退休制度设计关键是把握“两个原则”,处理好“三个效应”。原则一是在效率方面注重“激励效应”和“保险效应”的平衡,既要激励老年劳动者提高劳动参与率,还要避免过度削弱保险功能导致退休前后待遇差距过大。原则二是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在制度设计和延迟退休年龄中关注“再分配效应”。理论模型和实证模拟论证发现:对外生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退休行为仍应当采用完全灵活退休制度以实现保险功能;目前“一刀切”的法定强制退休制度虽然具有激励效应,但由于老年人劳动意愿和能力的异质性,已经造成了福利损失,有必要加强弹性设计;从再分配效应来看,随着退休年龄延迟,应提高提前退休期间的待遇水平以防止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当前最具价值的改革是引入延迟退休待遇,即允许劳动者一边正式工作,一边领取部分养老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