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8)
- 2023(5047)
- 2022(4287)
- 2021(3883)
- 2020(3308)
- 2019(7384)
- 2018(7142)
- 2017(14073)
- 2016(7683)
- 2015(8252)
- 2014(8213)
- 2013(8223)
- 2012(7630)
- 2011(7145)
- 2010(6979)
- 2009(6215)
- 2008(6265)
- 2007(5616)
- 2006(4911)
- 2005(4589)
- 学科
- 济(30493)
- 经济(30445)
- 管理(19765)
- 业(19603)
- 企(15942)
- 企业(15942)
- 方法(15406)
- 数学(13813)
- 数学方法(13555)
- 学(9455)
- 财(8709)
- 中国(7798)
- 农(6898)
- 制(6665)
- 务(5585)
- 财务(5573)
- 财务管理(5558)
- 业经(5557)
- 企业财务(5405)
- 银(5300)
- 银行(5271)
- 融(5270)
- 金融(5269)
- 行(5035)
- 贸(4917)
- 贸易(4915)
- 易(4797)
- 和(4771)
- 技术(4686)
- 地方(4625)
- 机构
- 大学(113719)
- 学院(110105)
- 济(44290)
- 研究(43758)
- 经济(43392)
- 管理(37902)
- 理学(32825)
- 理学院(32395)
- 中国(32007)
- 管理学(31536)
- 管理学院(31349)
- 科学(29424)
- 农(25830)
- 京(24819)
- 所(24152)
- 研究所(22266)
- 财(21032)
- 农业(20903)
- 业大(20183)
- 中心(19206)
- 财经(16797)
- 江(16688)
- 院(15818)
- 北京(15544)
- 经(15527)
- 经济学(14542)
- 省(14126)
- 范(13619)
- 科学院(13439)
- 师范(13321)
- 基金
- 项目(77936)
- 科学(60712)
- 基金(58456)
- 家(54585)
- 国家(54203)
- 研究(49658)
- 科学基金(44771)
- 自然(31775)
- 社会(31667)
- 自然科(31113)
- 自然科学(31096)
- 自然科学基金(30573)
- 社会科(30096)
- 社会科学(30085)
- 基金项目(29765)
- 省(29235)
- 划(26233)
- 资助(25683)
- 教育(22818)
- 重点(18434)
- 部(17350)
- 编号(17139)
- 计划(16913)
- 发(16358)
- 科研(15953)
- 创(15807)
- 创新(14971)
- 科技(14616)
- 成果(14383)
- 教育部(14270)
共检索到165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贾雨文 李荣平 王国贞 宋艳涛
一、索洛余值法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是由中性技术进步生产函数Y=Af(K,L)导出的。其中,Y为产出,K为资金投入,L为劳动投入,A表示综合科技水平。f(K,L)的形式可以不具体限定,因而可适用于较为广泛的场合。定义α=(?)Y/(?)K·K/Y,β=(?)Y/(?)L·L/Y,α和β就是资金投入K和劳动投入L对产出Y弹性系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兴烁
科技人员规模、科技人员人均科技投入和科技投入产出率,对科技贡献率具有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弹性系数的测定,说明了各影响因素对科技贡献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寻求提高科技贡献率途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肖俊哲
技术进步对推动中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进步贡献率则是对这种作用的有效衡量。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首先需要确定要素产出弹性,针对当前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进步贡献率估计存在的分歧问题,利用参数方法,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在对C-D生产函数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改进了要素产出弹性的估计方法,提出利用灰色理论和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相结合对要素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的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1986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测算中国制造业分时期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小于50%,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属于粗放型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宣江平 樊建强
文章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弹性系数法对公路存量和公路增量的经济贡献大小;各等级公路的经济贡献大小;各等级公路经济贡献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公路存量的经济贡献大于公路增量的经济贡献;等级路的经济贡献大于等外路的经济贡献,公路级别与经济贡献负相关;各等级公路的经济贡献与地区经济状况相关,高等级公路与地区经济状况正相关,低等级公路与地区经济状况负相关。
关键词:
公路存量 公路增量 等级公路 弹性系数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珊珊 翟国方
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突飞猛进,城市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更快发展,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针对城市国际竞争力驱动因子的变化,提出了要素贡献率和要素贡献弹性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从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四个时点上,对长三角25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做出评价,运用要素贡献率和贡献弹性方法分析了沪宁杭甬沿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构建评估结果与制定战略措施之间的桥梁,为沪宁杭甬乃至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凌远云 郭犹焕 魏小梅
对CD生产函数测度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质疑和改进思路凌远云郭犹焕魏小梅目前CD生产函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而测算结果往往因技术进步内涵的理解和资料的选用而存在很大差异。另外,测算结果还产生了经济学界对技术进步涵义与一般人的常识概念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仁船
计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和方法很多,在使用的指标、计量的范围、运用的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也都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具备可比较性。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比较和评价,充分汲取各模型的优点,可以得到一个更加简便、科学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贡献率 计量方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世聪 谈香如
文章对人力资源贡献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对人力资源贡献率的测算以及人力资源贡献价值计量等内容作了系统的论述。并对人力资源贡献率模型和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人力资源 贡献价值 计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丁敬达 王新明
[目的/意义]在科学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科研合著越来越盛行的大科学时代,迫切需要对论文合著作者进行学术贡献评估和分配,以减少科研人员之间的摩擦,促进科研合作。[方法/过程]分析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以及目前合著者贡献率测度方法的功能和不足,结合作者贡献要素声明和作者对不同贡献要素的参与程度,提出并构建一种具有定性性质的合著者贡献率定量测度方法。[结果/结论]该方法不仅改进了既有合著者贡献率测度方法的相关缺陷,而且将文献计量由单篇论文单元深入推进至论文作者的贡献要素单元,提升了文献计量评估指标的精度和效度。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作者的贡献程度和学术能力状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燕 赵婉忻 董凯
[目的/意义]对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p指数进行综合改进得到p_(new)指数,以提高人才影响力评价的公平性。[方法/过程]将学者署名顺序和是否为通信作者作为学者贡献度的考量指标,剔除自引频次,考虑高、低他引论文的不同贡献,以Scopus数据库为数据源,将60名青年学者整个学术生涯的论文产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验证p_(new)指数的合理性。[结果/结论]p_(new)指数能够更加客观地体现学者的被引数量与其对文章的贡献,同时更加有效地筛选出高他引作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傅峰
本文提出了衡量单板层积材强度中实木材性所占份额的贡献率概念,以揭示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程度。以人工林杨木为对象,研究了实木材性对单板层积材强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实木材性好或单板层积材中的单板较厚时,贡献率较高。材性较优的69杨和材性居中的72杨、材性较差的63杨3个无性系杨木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34%、6748%、6472%,厚度为3565mm、2614mm、1545mm单板组配的单板层积材中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400%、6748%和5806%。研究的6项强度性能中,杨木实木材性对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和冲击韧性的贡献率较高,约为8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朝钧 张朝华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万江
中国实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以来,农业转型向纵深发展,粮食生产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并经历了"V"形变化轨迹。本文构建一个粮食产量增量贡献率分析式,从时间、空间和品种三维角度综合分析粮食产量增量变化,结果表明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泛力,三种区域布局变化的交集位于沿海地区并出现粮食减产过速,关键是稻谷这种高产品种下降过快,这将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持续性并将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潜在性隐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刘晓洁 李云
文章改进传统索罗余值法中资本和劳动弹性系数的确定方式,采用势分析的方法对要素弹性系数进行调整,通过索罗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湖北省2000—2016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及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0—2016年期间,湖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波动式上升特点,总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和再上升三个阶段,科技进步贡献率绝对值增长近20个百分点。近些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变化较平稳,存在较小增幅;(2)湖北省的资本贡献率较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2000—2016年湖北省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逐年递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