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9)
- 2023(5305)
- 2022(4784)
- 2021(4275)
- 2020(3975)
- 2019(9318)
- 2018(9161)
- 2017(17864)
- 2016(10092)
- 2015(11724)
- 2014(11964)
- 2013(12207)
- 2012(11593)
- 2011(10521)
- 2010(10636)
- 2009(10053)
- 2008(10202)
- 2007(9514)
- 2006(7966)
- 2005(7142)
- 学科
- 济(43413)
- 经济(43370)
- 管理(27049)
- 业(26611)
- 方法(23384)
- 数学(21173)
- 数学方法(21007)
- 企(20352)
- 企业(20352)
- 农(12864)
- 财(11292)
- 中国(10045)
- 学(9740)
- 贸(9119)
- 贸易(9119)
- 易(8853)
- 农业(8382)
- 地方(8320)
- 业经(7590)
- 制(7508)
- 务(7087)
- 财务(7073)
- 财务管理(7052)
- 和(6644)
- 企业财务(6639)
- 银(6591)
- 银行(6564)
- 融(6402)
- 金融(6400)
- 行(6206)
- 机构
- 大学(154215)
- 学院(153608)
- 济(62454)
- 经济(61082)
- 管理(56157)
- 研究(53963)
- 理学(48488)
- 理学院(47919)
- 管理学(46987)
- 管理学院(46708)
- 中国(39730)
- 农(36575)
- 科学(36041)
- 京(32757)
- 农业(29626)
- 所(29607)
- 业大(28563)
- 财(27805)
- 研究所(27197)
- 中心(25440)
- 江(23400)
- 财经(22331)
- 北京(20403)
- 经(20195)
- 经济学(19558)
- 农业大学(19262)
- 范(19202)
- 师范(18954)
- 州(18500)
- 院(18114)
- 基金
- 项目(102026)
- 科学(77782)
- 基金(72690)
- 研究(69668)
- 家(65652)
- 国家(65160)
- 科学基金(53237)
- 社会(42404)
- 省(40908)
- 社会科(40116)
- 社会科学(40097)
- 基金项目(38748)
- 自然(36018)
- 划(35156)
- 自然科(35137)
- 自然科学(35119)
- 自然科学基金(34473)
- 教育(32246)
- 资助(30399)
- 编号(28274)
- 重点(23872)
- 成果(23180)
- 部(22729)
- 发(22341)
- 计划(21380)
- 创(20795)
- 科研(20450)
- 创新(19601)
- 课题(19566)
- 科技(19073)
共检索到21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宋归华 张晓 张伯桥 李曼 江伟 吴素兰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扬麦13理化品质和饼干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设4个氮肥处理:A1(120 kg·hm(-2))、A2(180 kg·hm(-2))和A3(24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1:2模式;A4(300 kg·hm(-2)),氮肥运筹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5:1:4模式。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品质 稳定性 氮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永禄 吴晓丽 吴元奇 李朝苏 吴春 郭大明
四川盆地小麦的粒重优势明显,但其稳定性受生育后期不利环境的影响较大,研究籽粒灌浆参数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粒重和产量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以10个粒重、熟期和株叶型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试验环境(年份×地点),研究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千粒重差异很大,环境均值变动在42.9~53.0g之间。多数灌浆参数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且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相同年份,粒重(TK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mean)、渐增期(T1)、缓增期(T3)及快增期灌浆速率(R2)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CM104、CM42、CY23和NM836等...
关键词:
小麦 灌浆参数 基因型差异 稳定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跃建 宋荷仙 朱华忠
对9个小麦基因型在四川省7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这3个性状均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其稳定性参数b和S2d因基因型不同而表现各异,收获指数受环境的影响大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在高中产环境中,收获指数等3个性状均好于低产环境。不同环境中,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都对籽粒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高低与其稳定性之间彼此独立。改良基因型的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对提高籽粒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新开 郭文善 周正权 封超年 彭永欣 凌启鸿
研究了基、追氮肥用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氮素吸收与运转、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成熟期植株含氮率和积累量都上升,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提高,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植株花前氮积累量与基施氮肥量、花后氮积累量与追施氮肥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籽粒氮产量与花前氮积累量、花后氮积累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前氮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氮积累量及花后营养器官氮输出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氮肥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基、追氮肥平衡施用,氮素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高;中筋小麦扬麦10号施氮量低于266.55kg穐a-1,为“氮素调节...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0号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张学林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小麦品质 AMMI模型 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艳荣 贾秀领 马瑞崑 张全国 冯延茹 胡阿丽
通过多年多地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中南部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品质性状稳定性及地域和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均达到强筋麦标准,吸水率和湿面筋部分达标,而沉降值均偏低。地点间品质性状稳定性顺序是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有很大差异,以藁9415是品质性状和品质稳定性较好。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随纬度降低而降低,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相反。说明河北南部较中部更适宜强筋小麦种植。开花至成熟期间平均最高气温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正相关,与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负相关;日照时数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品质稳定性 气候因子 地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爱大 蔡金华 温明星 李东升 曲朝喜
为了给江苏淮南地区的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75、112.5、187.5 kg/hm23个追氮水平和苗期、拔节期、孕穗期3个追氮时期,于2010-2012年研究了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镇麦168'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追氮187.5 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从苗期到孕穗期,随追氮时期的后移,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拔节期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镇麦168'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千粒重随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的后移而...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籽粒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家柱 尤明山 李保云 郭仁峻 尹峻玉 田立平 苏青 刘广田
研究证明:Zeleny沉降值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即环境条件对不同基因型的作用相对一致,并且这种相对稳定性水平至少要高于千粒重。相比之下,SDS沉降值则更多地受到基因型和环境间互作的影响,表现为环境稳定性相对较差,实践中应根据研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另外新推出的膨胀系数(SIG)法表现出了和Zeleny法几乎同样的环境稳定性,并可以很好地区分品种、种植地点和密度差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麦田基本苗密度从稀条播降至点播水平后几乎所有品质性状都得以改善。这说明密度是优质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淋雨导致的穗发芽对Zeleny沉降值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但使SDS沉降值...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沉降值 膨胀系数 环境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睿 任富平 王哲笃 陈久芳 刘党校
【目的】探讨追施氮肥对中筋小麦小偃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关中主栽小麦品种小偃22高产调优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2006年以小麦品种小偃22为材料,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不同量的氮肥,检测其产量、籽粒品质指标和面粉粉质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后小偃22平均单产较对照提高13.6%,其中以拔节期施纯氮37.5 kg/hm2+孕穗期施纯氮75 kg/hm2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净增1 350.5 kg/hm2,增幅达20.8%。追施氮肥处理平均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干面筋含量及出粉率和吸水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依次较对照提高6.6%,9.2%,9.9%,2.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平 张哲夫 安林利 行翠平 韩东翠 曹亚萍
经过试验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高产稳定性 ,计算简便且分析容易 ,但比较粗放。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为详细准确 ,缺点是比较繁琐。所以在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 ,用高稳系数法较简便容易 ;如需详细分析时 ,则用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准确可靠。同时对几种品种稳定性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品种间回归系数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品种间稳定性差异程度的大小 ,其对稳定性的代表性要准确于其他稳定性参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蒋聪 邹茜 朱振华 苏振喜 袁平荣 戴陆园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犇 任开明 马尚宇 樊永惠 张文静 黄正来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对稻茬弱筋小麦干物质分配及转运、灌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与小麦配方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比例、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并且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延长有效灌浆天数、增加粒质量。缓释掺混肥料、控失肥、腐殖酸肥料、小麦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料和小麦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9.27%~24.30%,11.64%~22.98%。缓释掺混肥料2 a间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3.14%,36.88%,小麦配方肥2 a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平均提高36.31%,39.35%。小麦配方肥处理2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小麦配方肥可作为试验地区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施肥模式之一,或适当降低缓释掺混肥料的施用量作为稻茬弱筋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施肥模式之一。
关键词:
稻茬弱筋小麦 肥料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普晓英 曾亚文 杜娟 杨树明 杜威
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分析方法,对9个参试啤酒大麦品种的6个主要性状2年8个试点的非平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环境因素对不同性状的效应不同,产量主要是试点效应为主,其次是品种×试点互作随机效应;②产量与全生育期,穗粒数之间协方差分量估计值为正,环境对这些性状的作用一致;③各参试品种比对照(港啤1号)增产显著;④保大麦6号、澳选1号、澳选2号和澳选3号这4个品种各个性状稳定性最好,比较适于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推广。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区域试验 稳定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广才 万富世 常旭虹 刘利华 杨玉双 杨丽珍 池忠志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kg氮素仅比施用225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
关键词:
强筋小麦 产量 蛋白质含量 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