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9)
2023(8660)
2022(7342)
2021(7170)
2020(5920)
2019(13562)
2018(13861)
2017(26002)
2016(15438)
2015(17492)
2014(17975)
2013(16917)
2012(16112)
2011(14949)
2010(15617)
2009(14481)
2008(14228)
2007(13298)
2006(12266)
2005(11398)
作者
(42157)
(34519)
(34432)
(33290)
(22113)
(16319)
(16063)
(13338)
(13337)
(12860)
(11522)
(11435)
(11198)
(11166)
(10943)
(10829)
(10429)
(10247)
(10215)
(9965)
(9172)
(8641)
(8458)
(8011)
(7978)
(7911)
(7826)
(7825)
(7087)
(7027)
学科
(49651)
经济(49587)
管理(39416)
(35665)
(27759)
企业(27759)
中国(22856)
教育(20985)
方法(18716)
(17177)
(16564)
数学(16383)
数学方法(16131)
(15966)
(12330)
理论(12026)
(11900)
银行(11884)
(11511)
(11197)
贸易(11190)
(11163)
(11151)
(10941)
业经(10285)
农业(10208)
(10109)
金融(10102)
地方(9721)
(8737)
机构
大学(212933)
学院(210985)
(82591)
经济(80372)
研究(78040)
管理(72793)
理学(60612)
理学院(59868)
管理学(58811)
管理学院(58373)
中国(56965)
(47620)
(44035)
科学(43182)
(39889)
(36555)
师范(36303)
研究所(35367)
(35131)
中心(34368)
教育(33503)
财经(32872)
(31869)
北京(31866)
(29587)
师范大学(29136)
(28028)
(27674)
业大(26238)
技术(26152)
基金
项目(122415)
研究(100666)
科学(96375)
基金(83461)
(70542)
国家(69781)
社会(59540)
科学基金(58015)
社会科(56047)
社会科学(56036)
教育(53454)
(48906)
编号(45390)
(42926)
基金项目(41925)
成果(41911)
资助(35580)
课题(35034)
自然(34063)
自然科(33168)
自然科学(33158)
自然科学基金(32564)
(29347)
(29239)
重点(28587)
(27831)
(27558)
项目编号(27233)
规划(25746)
教育部(25632)
期刊
(99627)
经济(99627)
研究(79650)
教育(57162)
中国(53698)
(32897)
(29794)
管理(28047)
学报(27508)
(25316)
金融(25316)
科学(25248)
大学(22415)
技术(21412)
农业(19940)
学学(19279)
业经(16939)
财经(16537)
经济研究(16094)
职业(15088)
(14337)
问题(13285)
(12443)
(11697)
论坛(11697)
国际(11186)
理论(10456)
图书(10368)
技术教育(9694)
职业技术(9694)
共检索到350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彭静雯  胡华秀  
维护并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迈向大众化阶段,社会弱势群体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必要性角度出发,结合扩招以来弱势群体遭遇的尴尬入学实际,拟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提出“建立一个基本理念,完善两种支持,进行三项改革”的解决意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易立峰  王庆安  
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受教育状况以及影响其受教育权利因素的分析,提出应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资助体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等措施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使弱势群体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弱势状况,走上自强自立的道路,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印度几代领导人都宣称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之一,面向弱势群体保留权政策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60多年来,通过保留权政策的施行,印度弱势群体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保留权政策受到了印度上层阶级的强烈抵制,多次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实施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它的全面有效落实还需要社会各界付出更大的努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谭友坤  卢清  
幼儿弱势群体是指0至6、7周岁,在经济、文化、身心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儿童,即幼儿中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缺乏对幼儿弱势群体早期教育的政策支持,也缺乏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国家可通过立法确立就近入园学前教育制度,减免或延缓支付教育费用制度,建立幼儿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制度,社区弱势幼儿教育状况监护网络等,以促进幼儿弱势群体早期教育的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军  米如群  
权利实现和保障缺乏导致的能力剥夺是弱势群体弱势的根本原因。迫切需要提升能力的弱势群体,却受到高等教育的排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首要正义。政府必须改变现有政策的短视和功利,站在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实施伦理关怀,采取如改变城市本位的教育公共政策、改革完善高等教育入学体制、建立高等教育平等权运行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的学生资助体系等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而弱势群体自身心怀感恩、自尊自强则是改变其弱势的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苏滨  
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是主要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政府作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主体,要建构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共识,完善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体系,计划并实施扶助弱势群体的行动项目,消除弱势群体不能控制的外在因素对其教育状态的不利影响,走向以天赋和努力程度为根据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和高等教育学业成功机会平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本先  刘世清  
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民工等是构成当前弱势群体的主要成份在弱势群体子女的义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严重失衡解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问题必须综合考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方跃平  汪全胜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平等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平等权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与要求。实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实质平等,需要确立"比例平等"的原则,即在少数民族每万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应与全国比例大概平衡。在未实现或达到比例平等前,我国还应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施一些优惠政策,但要在现有的优惠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例如:将比例平等作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质平等的原则与目标;区分不同的少数民族,体现优惠政策的差异性;区分不同区域的少数民族,以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防止政策制定与实施上的反向歧视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培峰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学前教育改革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然。目前,存在学前教育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民办园与公办园结构失调、管理体制不协调、群众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失衡、城乡和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等五大结构性矛盾。责任型政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基本视野。为此,应逐步建立完善全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在推动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治理上加强公共政策设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慧  莫淑坤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对于择校有不同的政策安排,而对于什么样的择校政策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大规模实证调查,对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非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以及参加课后辅导等择校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择校竞争中处境明显不利,而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和择校收费行为则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弱势群体择校自由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瑾  宋占美  
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既包括直接的经济支持,也包括间接的经济支持。通过教育支持,发达国家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上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支持是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一项重要策略。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教育支持的结构及趋势能够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慧慧  闫树涛  
由于成人教育的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服务精准扶贫上具有其他教育类型不可企及的优势,因此,需要通过精准识别,关注弱势群体、精准帮扶,设立专项基金、精准培养,加强师资保障、精准发力,集合扶贫力量等策略,来推动成人教育扶贫工作开展。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君  马茹茜  
教育是增长农村弱势群体知识,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能力和农村社区品味的关键所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给予农村弱势群体在教育服务方面以强势关怀,这是坚持先富与共富并重、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的体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价值,认真剖析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科学、高效、合理的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有效运用多种教育服务策略,大力提升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的教育功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萧今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性人口流动使职业重新区分和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工商业实体,由于缺乏充足的职前教育培训准备,缺乏可利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居住的社区缺乏社会服务设施,他们长期陷入不利境地,成为弱势群体。教育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第二次机会,政府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应该着重放在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弱势群体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便于不同的教育服务机构和志愿者进入,为弱势群体提供切身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