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2)
2023(13417)
2022(11427)
2021(10709)
2020(9368)
2019(21608)
2018(21606)
2017(41532)
2016(22662)
2015(25818)
2014(26267)
2013(25513)
2012(23672)
2011(21214)
2010(21381)
2009(19968)
2008(19811)
2007(17919)
2006(15103)
2005(13368)
作者
(66038)
(55286)
(55062)
(52469)
(34967)
(26544)
(25425)
(21875)
(20902)
(19667)
(18777)
(18559)
(17417)
(17345)
(17323)
(17110)
(16808)
(16351)
(15991)
(15749)
(13710)
(13593)
(13517)
(12689)
(12581)
(12327)
(12197)
(12174)
(11251)
(11052)
学科
(93213)
经济(93045)
管理(64881)
(63492)
(51550)
企业(51550)
方法(48120)
数学(42217)
数学方法(41572)
中国(25108)
(25046)
(24181)
(19763)
(19411)
业经(18665)
理论(17809)
(16729)
银行(16694)
(16569)
贸易(16565)
地方(16257)
(16059)
(15852)
(15835)
财务(15764)
财务管理(15720)
(15594)
金融(15586)
农业(15421)
企业财务(14880)
机构
大学(326454)
学院(325624)
(131843)
经济(128985)
管理(127329)
理学(109749)
理学院(108585)
管理学(106261)
管理学院(105679)
研究(105315)
中国(82760)
(68492)
科学(64900)
(62922)
(54832)
(53104)
中心(50497)
财经(50097)
业大(49278)
(48336)
研究所(48305)
(45445)
农业(43434)
北京(42789)
(41369)
师范(40882)
经济学(40602)
(38510)
(37916)
财经大学(37325)
基金
项目(218474)
科学(171948)
基金(159022)
研究(157291)
(138621)
国家(137492)
科学基金(118360)
社会(98922)
社会科(93539)
社会科学(93515)
(85818)
基金项目(83301)
自然(78125)
自然科(76371)
自然科学(76348)
自然科学基金(74973)
教育(74347)
(72442)
资助(67008)
编号(64397)
成果(52430)
重点(49291)
(48587)
(45448)
(45128)
课题(44432)
科研(42629)
创新(42176)
教育部(41728)
大学(41084)
期刊
(138894)
经济(138894)
研究(92074)
中国(61893)
学报(51650)
(49900)
(48497)
科学(46221)
管理(45590)
大学(39258)
学学(37128)
教育(34758)
农业(32433)
(31557)
金融(31557)
技术(30506)
财经(24643)
经济研究(22457)
业经(22268)
(21060)
统计(18546)
问题(18416)
(17388)
(16502)
技术经济(16457)
(15923)
理论(15681)
决策(15148)
(14702)
图书(14564)
共检索到473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毕泗锋  傅文亮  
普惠保险的服务对象为弱势群体,但长期以来学界与业界面临如何有效甄别弱势群体的研究难题。本文基于“风险感知”理论,使用保险公司82万份微观保单数据,以投保人收入、职业和教育三个代表性指标捕捉弱势群体特征,探究弱势群体的保障型人身保险需求规律。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保险消费决策中存在较强烈的“未知风险”与“恐惧风险”感知,其保险总需求相对较低,但等量收入增加引致的边际保险需求(保险保障/收入)却相对较高。进一步,弱势群体家庭中的“中青年”或“男性”成员为被保险对象时,边际保险需求显著增强;弱势群体的边际保险需求存在地区差异,经济与保险较为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其边际保险需求更高。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甄别弱势群体的解决思路,弥补了现有文献有关普惠保险服务对象研究偏窄及偏少的短板,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普惠保险政策制定以及保险公司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佳  吕学静  
根据罗尔斯的"最大最小"原则,将影响弱势群体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因素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被访者自身的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情况以及户口。从Probit模型分析结果看,这类因素从整体看已经没有对弱势群体的歧视。第二类是工作状况,包括是否参加工作、主要职业、工作地位、工作类型以及收入状况。这类因素体现出明显的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弱势群体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包括农民、退休及无业者以及低收入群体。第三类是被访者的自身健康状况,包括自评状况和预防保健。根据分析结果,健康状况不存在着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制度整合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正在进行的一场意义深刻的变革。弱势群体的境况能否在变革过程中得到改善,是衡量这场变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但制度整合固然可以有效解决城乡之间和制度之间的公平性问题,是否必然同时解决人群之间的公平性问题呢?本文选取广东省已经完成制度整合的典型地区,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制度整合在总体上缩小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保障水平差距,有力地改善了工人和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保障状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汝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人身保险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按照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消费者需求而展开,本文探究的就是人身保险需求这一概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辉  潘爱民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住宅消费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地位,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的必然性,认为政府应该在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中承担主体责任,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申晓梅  
扶持和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 ,亦是保证市场就业有效运作的条件。要针对目前下岗职工中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转岗转业困难的弱势就业群体的再就业 ,从六个方面即再就业政策援助、再就业岗位援助、社区服务援助、社会保障援助、法律咨询援助等提出应对性措施。以期通过运用更优惠政策、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道德氛围 ,给予弱势群体持久、稳定帮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詹长春,周绿林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试对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现状作出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出一些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英  刘后平  
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体制转型是重要的制度原因。制度变迁对社会弱势群体形成的规模、程度等均有较大影响。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建立和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崔钰  
保障乡村弱势群体公平享受数字服务权益是值得研究的重点议题。研究以数字服务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对象、主体、内容、方式、保障五个维度出发,构建数字服务保障乡村弱势群体权益的发展路径。当前数字服务遵循服务弱势群体、政社企协同参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保障服务质量、发展性制度建设的实践逻辑,反映了数字服务提升数字素养、赋能技术交互、设计应用场景、协同多元主体、完善政策配套的内在机理。然而数字服务保障乡村弱势群体权益也存在对象定位不明确、主体结构不合理、内容应用不丰富、方式创新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充分的现实困境。为此,未来应通过明确对象定位、达成主体结构、完善内容应用、促进方式创新、健全保障机制等手段保障乡村弱势群体的权益,从而真正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婧  
本研究调查了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的类型及其实现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弱势群体时常无法满足自己的公共信息需求,其公共信息需求的实现存在障碍。为了分析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及其实现障碍的具体表现,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将影响弱势群体公共信息需求的诸多因素降维处理找出其中的关键因子,发现信息环境因子、信息权益因子、公共信息服务因子、信息素养因子、经济因子影响着弱势群体信息需求的实现。依托于这5个公因子,本研究从大量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中归纳出这些障碍的具体表现,深入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公共信息需求满足情况欠佳的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忠英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和选择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漏洞。在农村有一部分老、弱、病、残的农民,由于经济困难无力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而被排斥在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外。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应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制度设计:实行由政府资助、社会援助的非纳费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笑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机构单一,金融供求总量存在较大缺口,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农信社作为唯一的农村供给机构,面对农村弱势群体巨大的金融需求,没有足够实力提供金融供给,并且已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不符合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村银行的经验证明,加强"弱势群体金融"是弱势群体由"弱"变"强"的出路。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要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来补充金融供给,同时,加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乐柱  曹俊勇  
通过经济发达地区广东农村268份农户问卷的相关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户进行细分,并添加了金融机构服务等因素对农村弱势群体信贷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家庭人口数、户主的年龄对信贷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农户的期望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经历、对土地和房屋抵押意愿、金融机构服务的改善、农户信用等级和农业保险等对农户的信贷需求都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