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9)
- 2023(6901)
- 2022(5643)
- 2021(4836)
- 2020(3878)
- 2019(8438)
- 2018(7631)
- 2017(13626)
- 2016(7771)
- 2015(8046)
- 2014(7696)
- 2013(7452)
- 2012(6662)
- 2011(5920)
- 2010(5538)
- 2009(4991)
- 2008(4843)
- 2007(4035)
- 2006(3383)
- 2005(2778)
- 学科
- 济(27009)
- 经济(26979)
- 管理(22966)
- 业(22040)
- 企(16910)
- 企业(16910)
- 方法(13196)
- 数学(12027)
- 数学方法(11943)
- 农(8570)
- 财(8491)
- 中国(7546)
- 学(7220)
- 贸(7183)
- 贸易(7177)
- 易(7024)
- 业经(6614)
- 农业(6227)
- 务(5746)
- 财务(5740)
- 财务管理(5734)
- 企业财务(5514)
- 环境(5217)
- 技术(5213)
- 地方(4730)
- 制(4499)
- 产业(4476)
- 划(4411)
- 银(4002)
- 银行(3952)
- 机构
- 大学(110205)
- 学院(109575)
- 济(42523)
- 经济(41855)
- 管理(41033)
- 研究(39554)
- 理学(37068)
- 理学院(36627)
- 管理学(35940)
- 管理学院(35775)
- 农(30622)
- 科学(28385)
- 中国(27284)
- 农业(24797)
- 业大(24665)
- 京(22412)
- 所(21380)
- 研究所(20273)
- 财(17462)
- 中心(17449)
- 农业大学(17005)
- 江(15073)
- 财经(14924)
- 院(14518)
- 经(13755)
- 省(13582)
- 室(13404)
- 北京(13314)
- 经济学(13104)
- 科学院(12993)
- 基金
- 项目(86662)
- 科学(67054)
- 基金(64006)
- 家(60784)
- 国家(60300)
- 研究(53516)
- 科学基金(49983)
- 自然(35463)
- 社会(35372)
- 基金项目(34750)
- 自然科(34684)
- 自然科学(34670)
- 自然科学基金(34091)
- 省(34036)
- 社会科(33704)
- 社会科学(33695)
- 划(29634)
- 资助(24754)
- 教育(23899)
- 重点(20195)
- 计划(19465)
- 编号(18717)
- 创(18388)
- 发(18365)
- 部(18044)
- 科技(17766)
- 科研(17701)
- 创新(17284)
- 业(17086)
- 国家社会(15629)
共检索到144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琳 赵永钦 王玉珏 赵冰 郭仰东
以中农16号黄瓜为试材,在弱光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条件下,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瓜秧苗主要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温度设定分别为15℃/12℃(昼/夜,下同)、12℃/9℃,光周期为13 h/11 h,处理时间为19 d。另外以温室条件(25℃/15℃)作为对照用以评判低温下贮藏秧苗的质量,温室平均温度为25℃/15℃,白天平均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光周期为13 h/11 h。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12℃/9℃处理的黄瓜秧苗的干质量增幅小,根冠比变化平缓,根系活力变化较其他两个处理有延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一直高于15℃/12℃处理。当秧苗定植到大田后,12℃/9℃...
关键词:
弱光 黄瓜 穴盘苗 贮藏温度 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治强 黄翠平 李静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17,12,7℃)对黄瓜秧苗产后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2和17℃下贮藏的秧苗较其他贮运温度的秧苗质量好,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两项生理指标都下降较小,MDA上升幅度小。干质量最大,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平衡,定植后秧苗的心叶生长速度表现最快。但是贮藏6 d后12℃下的黄瓜秧苗品质优于17℃。
关键词:
黄瓜 穴盘苗 贮藏温度 秧苗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慧 孙治强 张惠梅
番茄秧苗置于12℃、8℃和5℃无光条件下进行贮藏,贮藏5,10,5d后测定秧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以确定秧苗适宜贮藏温度和贮期。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下降,差异显著;秧苗的鲜重、干重、G值和定植后成活率有不同程度下降;秧苗在8℃和12℃下可贮15d,5℃下可贮5d,秧苗适宜贮藏温度范围:8~12℃;贮藏15d后8℃下秧苗品质优于其他温度,可作为该番茄秧苗的最佳贮藏温度。
关键词:
番茄 穴盘苗 贮藏 叶绿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艳蕾 何莉莉 都基帅
在弱光条件下测定了5个黄瓜品种的生理性状。结果表明,津优30号叶面积增加最多,津优2号较多,寒月居中,绿宁3号和北极星最少;津优30号和寒月叶绿素含量增加较多,绿宁3号和津优2号居中,北极星最少;寒月光抑制程度较轻;津优30号和津优2号光合产物转化受抑最轻,叶片淀粉累积量最高;津优30号干物重累积量最多,寒月较多,津优2号居中,绿宁3号和北极星最少。综合比较得出,津优30号的适应性最强,寒月、绿宁3号和津优2号居中,北极星适应性最差。
关键词:
黄瓜品种 弱光 生理适应 叶面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杰 崔世茂 刘杰才 付崇毅 马博 夏永恒
以商品育苗基质(主要成分是草炭)、蛭石、有机肥(腐熟羊粪)为原料基质,按不同体积比组成复合基质,通过对基质理化性质及秧苗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筛选出适合黄瓜穴盘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比,为黄瓜穴盘育苗生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商品育苗基质∶腐熟羊粪∶蛭石=6∶3∶1复合基质各项理化性质均在幼苗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播种后出苗率达90%以上,该基质培育下的幼苗干物质含量、根体积、根冠比、壮苗指数、生长函数(G值)、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比较适宜作为黄瓜穴盘育苗的基质。
关键词:
基质配比 腐熟羊粪 黄瓜 穴盘育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志刚 董春娟 台连丽 尚庆茂
为明确黄瓜穴盘育苗基质适宜养分添加量,以黄瓜‘中农203'品种为试材,3:1:1(v/v)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为育苗基质,研究了基质养分添加量对黄瓜穴盘苗生长发育及成苗质量的影响,测定了种子出苗率、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幼苗形态指标等。随基质养分添加量的升高,黄瓜幼苗根区基质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黄瓜种子前期出苗率和幼苗壮苗指数等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基质养分添加量为500N-100P-500K时,培育的黄瓜穴盘苗质量较优,表现为前期出苗率升高和壮苗指数增加等,分别比其他处理提高了3.35%~20.13%、9.06%~45.17%。
关键词:
黄瓜 穴盘育苗 添加量 成苗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瑞 陈俊琴
在番茄穴盘育苗条件下,对不同弱光条件增施CO2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采用了抑制徒长和提高秧苗质量的株型调控和增施CO2手段,重度弱光下不仅造成秧苗生育量的显著减小,且物质分配愈倾向于徒长,在轻度弱光下增施CO2,虽然不及正常光照下增施CO2的处理效果,但与正常光照下不施CO2处理相比还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也就是说,在轻度弱光下通过增施CO2可以弥补弱光对秧苗生长发育和物质分配造成的不良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亦巍 王永健 吴国胜 张锋 张丽蓉
在低温和弱光下对5个不同来源的黄瓜品种苗期14C-同化物运输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低温20℃/10℃(昼/夜)和15℃持续低温均明显地抑制了喂叶同化物的运输率,与对照均呈极显著差异。显著的抑制部位是向其它叶的运输,而生长点、茎和根系部分均未受到抑制,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低温下不同品种间的不同部位的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关键词:
低温,黄瓜幼苗,~(14)C-同化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愚鹤 李加旺 张文珠
研究了保护地品种津优35号、戴多星和露地品种园丰元6号黄瓜幼苗在30μmol/(m2·s)光照条件下,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饱和光照强度(SL)、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下降,表观量子效率升高(AQY)。津优35号和戴多星胞间CO2浓度(Ci)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园丰元6号Ci上升、Ls降低。弱光导致黄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保护地品种为气孔因素,露地品种为叶肉光合活性下降。RuBPCase活性的下降是黄瓜最大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黄瓜 弱光 光合特性 RuBPCas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吾 安红伟 余纪柱 毛光志
设施黄瓜的生长和产量对光照有很强的依赖性,光照不仅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直接能源,而且对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较低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合点是耐阴植物的重要特征,较耐弱光的品种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说明它们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以6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II设计配制15个组合研究了弱光单一因子条件下黄瓜苗期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和夜间呼吸强度的配合力及遗传规律,将6个亲本分类并得到2个较耐弱光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黄瓜苗期光补偿点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1.75%和21.42%,净光合速率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3.6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世江 司龙亭 马志国 杨佳明 张继宁 张建军 刘洁
【目的】通过低温处理黄瓜幼苗,对耐寒性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取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生长速度不同的2份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klx,昼/夜温度为12/8℃,共处理14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研究生长速度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生长速度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同,显性效应略有不同,总加性效应很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占非常大的优势,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很小。【结论】生长速度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适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丹丹 司龙亭 李季 金正爱 牛海臣
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方法,分析弱光下黄瓜自交系M22、M14及其6个世代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效应,以期能从基因作用方面阐明黄瓜耐弱光遗传机制。6个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弱光下总叶绿素含量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F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60%,43.68%和68.13%。应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进行遗传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其中平均显性度为2.001,为超显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黄瓜总叶绿素含量性状基因间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作用,以微效多基因为主,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关键词:
黄瓜 弱光 叶绿素 遗传分析 微效多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宁 赵贞 林多 赵康 李素美 杨延杰
以鲁黄瓜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光合菌肥灌根处理对基质环境、黄瓜穴盘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菌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基质微生物总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基质中真菌数量,基质中的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显著增强;光合菌肥处理还有效地增强了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增大了幼苗根系吸收面积及根尖数目,促进了根系的形态建成及幼苗生长,显著提高了幼苗质量,且以稀释200倍的光合菌肥处理(T2)效果为最佳。黄瓜幼苗壮苗指数与基质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与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而基质真菌数量则与幼苗壮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89*),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勇进 冯双庆 赵玉梅
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果蔬冷害的效果和机理 ,选用“新丹 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 ,采后分别用 4 2、37、33℃和对照 (2 0℃ )处理 2 4h ,然后 2℃低温下贮藏 ;测定了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相关细胞膜渗透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在 33~ 4 2℃温度范围内 ,热处理可减轻黄瓜低温贮藏冷害 ,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 ,提高膜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 ,可以保护膜的稳定性 ;在低温贮藏过程中 ,乙烯的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 ,且后期逐渐降低 ,但热处理能明显减少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在试验热处理温度中 37℃效果最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显琦 丁瑞雪 毛晋春 王一然 洛雪 史海粟 李堂正 武俊瑞
巴氏杀菌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料乳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及风味,但残留的部分耐热菌和耐热酶,使其保质期缩短,从而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巴氏杀菌乳的运输与销售。已有研究表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大,但针对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品质变化的具体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大型乳品企业当天生产的巴氏杀菌乳,将其分别贮藏在0,4,10,15,25,37℃的条件下,通过测定色差、酒精阳性乳、密度、电导率及乳密度等理化指标,结合脂肪、非脂乳固体(SNF)和蛋白质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综合评定贮藏温度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巴氏杀菌乳的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和L*明亮值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值升高。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L*明亮值、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当牛乳贮藏到第3天时各指标有显著变化,所以变化节点为3d。综上所述,0℃贮藏12d,4℃下贮藏9d,10℃下贮藏6d是巴氏杀菌乳其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显著变化的关键点,达到品质变化的临界点,不推荐在15,25,37℃下贮藏。
关键词:
巴氏杀菌乳 品质 理化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