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7)
2023(7474)
2022(6609)
2021(6070)
2020(5186)
2019(12498)
2018(12342)
2017(24058)
2016(13505)
2015(15282)
2014(15924)
2013(15830)
2012(14985)
2011(13653)
2010(14056)
2009(13001)
2008(13191)
2007(12254)
2006(10515)
2005(9526)
作者
(41089)
(34246)
(34149)
(32840)
(21811)
(16619)
(15844)
(13455)
(12860)
(12426)
(11630)
(11564)
(10982)
(10919)
(10900)
(10762)
(10683)
(10192)
(10014)
(9955)
(8577)
(8577)
(8408)
(7897)
(7784)
(7747)
(7668)
(7611)
(6972)
(6903)
学科
(60383)
经济(60332)
管理(36301)
(33946)
方法(27746)
(26755)
企业(26755)
数学(24649)
数学方法(24439)
中国(17809)
(15745)
(15458)
地方(14244)
(12788)
(11605)
业经(11063)
(10577)
贸易(10573)
(10191)
农业(10186)
(9707)
财务(9686)
财务管理(9650)
理论(9416)
企业财务(9102)
(8773)
(8636)
环境(8613)
银行(8608)
(8109)
机构
学院(200833)
大学(200518)
(81588)
经济(79531)
管理(73409)
研究(67908)
理学(62584)
理学院(61746)
管理学(60600)
管理学院(60203)
中国(50901)
(43432)
科学(43274)
(37559)
(35508)
(35463)
(32203)
研究所(32084)
中心(31684)
业大(30550)
财经(29904)
农业(28062)
(27512)
北京(27328)
师范(27214)
(26926)
经济学(25963)
(25636)
(24303)
经济学院(23668)
基金
项目(128106)
科学(99323)
研究(92596)
基金(91033)
(79185)
国家(78523)
科学基金(66487)
社会(57153)
社会科(54101)
社会科学(54080)
(50875)
基金项目(48891)
教育(43328)
自然(43116)
(42779)
自然科(42067)
自然科学(42054)
自然科学基金(41272)
编号(38666)
资助(37591)
成果(31488)
重点(29197)
(28255)
(28250)
课题(27160)
(25730)
科研(24559)
创新(24173)
大学(24105)
教育部(23836)
期刊
(91571)
经济(91571)
研究(59536)
中国(38085)
学报(31718)
(30927)
(30733)
科学(28615)
管理(24032)
大学(23206)
学学(21761)
教育(21365)
农业(20186)
技术(18185)
(16805)
金融(16805)
业经(15077)
财经(14822)
问题(14393)
经济研究(14378)
(12798)
(11039)
技术经济(10595)
商业(10169)
图书(10095)
(9935)
统计(9933)
理论(9587)
现代(9425)
(9401)
共检索到296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建华  
吴良镛称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通过创办实业,形成了以棉纺织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推动了以金融、商业和航运业为主体的近代城市第三产业产生和发展,构建了较为和谐的人居环境,使南通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民族工业城市,推动了通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区域城镇化进程。张謇创造性开展城市建设,改变了过去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形城廓和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形成了以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各具功能特色的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空间形态模式,但这种空间形态过早分散了南通城市功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玲梅  姚庆梅  田蕤新  胡静  
借助GIS软件支持,综合遥感影像和其他空间数据,提取南通市1994年和2008年建设用地图形信息,对南通市自建城设州以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用传统拓扑分析技术研究南通市拓扑空间特征,介绍了南通市市区建设用地现状,从数量、速度、结构和布局方面对南通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作了总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佐平  
张謇在其30多年所从事的创办实业、兴办教育和参与政治等各种活动中,围绕实业与救国;农业、工业与商业;官助与商办;内资与外资;产业与产业;实业与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其十分丰富而又独特的经济思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长春  张宏  范占军  
传统地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南通城市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城市色彩。在城市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南通传统建筑色彩逐步丧失、城市色彩缺乏系统性的现状急需改变。最后,本文提出了南通城市色彩的规划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鹏   元丽娇   孙滢悦  
文章基于城市兴趣点(POI)与夜间灯光对城市空间结构反映的真实性、直观性的优势特征,以福州市2018年、2020年、2021年的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空间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福州市总体的城市结构为单中心结构,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发展特征为中部强、西部弱、东部增强趋势明显。(2)耦合区关系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高—高、高—中、中—高耦合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高—低耦合区分布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地,中—中耦合区分布在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地区,而中—低、低—中、低—低耦合区则分布在城市外围郊区经济欠发达地带。(3)2018—2021年夜间灯光与POI核密度耦合相同区域面积总体在增加,即高—高耦合与低—低耦合区;2018—2020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面积大幅度增加,中—高耦合区减少;2020—2021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则有所减少,中—高耦合区增加。(4)福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是经济、政治、人口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季跃东  
张謇、黄炎培在举办职业教育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从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诚信、服务、合群、勤劳节俭等方面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通过养成教育、实践认知、岗位培训等途径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建华  
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玉  
"岭南通"IC卡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跨区域互联互通城市一卡通系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欢迎,此卡的推广应用必将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涉及IC卡的收费及相关问题一直是媒体和社会的热议话题。本文尝试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证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并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对其定价模式的选择进行探讨分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姬秀丽  
晚清以来,作为开启民智、辅助学校教育的重要机构,近代图书馆与博物馆在中国应运而起。张謇在接纳维新派共同发展图书馆与博物馆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并践行了图书馆博物馆一区建设模式。文章通过梳理该模式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历史影响,提出这种模式实质是张謇基于教育救国和区域协调发展所作的尝试,它为我国图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薛华培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沿江沿海经济发展轴交汇处,是省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部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江苏省江海联运的枢纽和实施"海上苏东战略"的重要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市在国内率先实现人均产值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水映,李晶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等内在因素的外在表现 ,孤立从某个或某些侧面来评价和判断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是没有多大实质意义 ,甚至有可能误导我们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决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 ,只要废除户籍制度、放开城门即可。而是需要我们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等方面入手实实在在地推动城市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文  
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是人口在空间上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产品和服务生产的专业化,家庭、企业、政府内部及相互之间联系的密切,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的不断增强等。19世纪中期以来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毋庸置疑是受工业化高潮的影响。18世纪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村田喜代治 ,穆英华  
伦敦、纽约等世界特大城市已经达到了过熟时期,衰退的苗头也开始显露出来。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煤炭的使用,城市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也造成了煤炭污染的城市。从十九世纪末到廿世纪初对城市盲目扩大所发生的矛盾采取了措施。开始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开展了对贫民区的改造计划,标准型住宅的建设,城市建筑的美化,公园、广场的建设等等,并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方案。但是,工业城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只不过是进行了表面的改善而已。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不足,因此,建筑物向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素  廖冰雅  
能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人口、产业、交通、建筑等各要素决定了城市能耗的高低,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全局主成分析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东、中、西部城市的规模、结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所引致的城市能源消耗增长率完全不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东部地区应继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并大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中部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西部地区则应提高城市密度,改善大而散的城市结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汤小银   吴浩波  
新发展格局下,异质性技能劳动力在城市间与城市内的有效配置是影响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和规模结构均衡的重要因素。基于Behrens等建立的城市模型均衡框架,探讨了实现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和规模结构均衡时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技能匹配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理论逻辑以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全国287个地级市2010—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均衡取决于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分布结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均衡取决于高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集聚、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劳动力技能匹配质量,也取决于城市集聚因素与城市成本因素间的权衡。据此提出了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政策建议:制定城市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城市技能劳动力分布结构;继续提高城市规模,尤其是优化大型城市的公共供给;提高中小型城市吸纳异质性技能劳动力的能力;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劳动力供给水平,提高技能匹配质量和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