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2)
2023(6045)
2022(5409)
2021(4968)
2020(4496)
2019(10842)
2018(10679)
2017(20776)
2016(11573)
2015(13185)
2014(13437)
2013(13605)
2012(13019)
2011(11772)
2010(11879)
2009(11174)
2008(11218)
2007(10357)
2006(8774)
2005(7979)
作者
(35053)
(29591)
(29537)
(28309)
(18821)
(14378)
(13655)
(11580)
(11023)
(10506)
(9943)
(9926)
(9437)
(9377)
(9327)
(9297)
(9239)
(8710)
(8603)
(8510)
(7360)
(7260)
(7209)
(6811)
(6727)
(6645)
(6638)
(6482)
(6044)
(5954)
学科
(52055)
经济(52010)
管理(29909)
(29784)
方法(26722)
数学(24286)
数学方法(24102)
(22687)
企业(22687)
(15215)
贸易(15214)
(14878)
(14875)
(14035)
(12156)
中国(12103)
地方(11545)
(10660)
农业(9654)
业经(9198)
(8510)
(8442)
出口(8435)
出口贸易(8435)
(7469)
财务(7454)
财务管理(7426)
(7394)
技术(7097)
环境(6993)
机构
大学(171545)
学院(169767)
(72351)
经济(70876)
管理(64181)
研究(57815)
理学(55185)
理学院(54518)
管理学(53519)
管理学院(53210)
中国(44013)
(37013)
科学(36938)
(32988)
(32538)
(30132)
中心(27870)
业大(27733)
研究所(27464)
(26502)
农业(26231)
财经(25987)
(23577)
经济学(23303)
北京(23209)
(22122)
师范(21883)
经济学院(21456)
(20806)
(20556)
基金
项目(112932)
科学(87682)
基金(81723)
研究(79982)
(71591)
国家(71040)
科学基金(59856)
社会(49884)
社会科(47311)
社会科学(47291)
基金项目(43897)
(43672)
自然(39455)
自然科(38519)
自然科学(38505)
自然科学基金(37813)
(37676)
教育(36939)
资助(34050)
编号(32398)
成果(26000)
(25709)
重点(25658)
(24548)
(22877)
科研(22302)
课题(22188)
教育部(21638)
创新(21542)
计划(21477)
期刊
(76563)
经济(76563)
研究(47773)
中国(31945)
(29224)
学报(28961)
(25940)
科学(25340)
大学(21239)
管理(20350)
学学(20090)
农业(19400)
(14812)
金融(14812)
技术(14754)
教育(14600)
财经(12813)
经济研究(12483)
业经(12209)
问题(11476)
(10962)
(10893)
(10784)
技术经济(9299)
统计(9055)
理论(8764)
资源(8729)
(8690)
国际(8495)
实践(7966)
共检索到250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忠  张继良  
虚拟水战略是水资源社会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应用地区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剔出外地调入品影响,通过本地完全需水系数,以及完全需水量与直接用水量比较,计算了张掖市产业间虚拟水的净转移以及区域虚拟水的调入调出,进一步构造了产业间虚拟水转移矩阵,清晰量化各产业间虚拟水的转移去向。结果表明,种植业及其他农业是虚拟水最大的净转移和输出部门,利用的水实际向制造业和畜牧业大量转移,畜牧业又将种植业转移来的水大部分输出外地。通过量化经济部门之间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关联效应,从投入产出分析视角为张掖市水需求管理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玉桃  蒋璐  
本文引入了虚拟水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虚拟水贸易的计算模型。在《2007年投入产出表》基础上,依据投入产出分析原理,计算分析了中国17个行业的各种用水系数和虚拟水进出口量。结果表明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是虚拟水净出口最大的三个行业。其中食品制造业间接用水较高,这启示我们对于这类行业,应从整个生产过程中去寻找用水源头,抓住重点,降低其用水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双英  陆文聪  
分析各产业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状况对建立江西特色的水资源利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结合水资源公报、中国环境年鉴等统计资料,对2007年江西省各经济部门虚拟水消费与贸易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量及相应的用水系数,并分析了各部门之间用水相关关系;编制了2007年各部门虚拟水转移矩阵。江西省水资源消耗较大的部门为种植业、畜牧业部门,水资源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需优化农、畜产品输出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设定防止水质型缺水的政策保障;适度发展耗水量大的第三产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旭  杨志峰  陈彬  
虚拟水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水资源量,其贸易和消费的研究是这一概念应用的两个主要方向。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虚拟水贸易及消费的计算模型,并同时提出水足迹的计算模型。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当年中国的直接用水系数、虚拟水含量、最终消费的虚拟水量、水足迹以及虚拟水的进出口贸易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是虚拟水直接系数和虚拟水含量最大的两个部门,其它部门的虚拟水含量均以间接系数为主,尤以轻工业的5个部门较大;农业最终需求相对较小而虚拟水消费相对较大,服务业则相反,而工业因为最终需求较大导致虚拟水消费较大;我国城镇居民的水足迹明显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野  胡聃  
居民在消费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即在消费隐含其中的虚拟水,并且虚拟水的消费量远大于实物形态的水的消耗。不同消费模式对水资源的需求差异很大。文章借助投入产出方法计算了2002年中国各省及城乡居民的虚拟水消费情况,并分析了造成虚拟水消费差距的原因。结果表明,人均虚拟水消费量省际间及城乡间差异显著,基本是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城镇高于农村;每万元消费的虚拟水含量省际间及城乡间也有所不同,基本是欠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农村高于城镇。分析认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梅燕  沈浩军  
基于"虚拟水"理论,利用2005年和2007年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延长表)和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价值型-实物型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05年和2007年浙江省各产业部门的虚拟水贸易量。结果表明:浙江省通过商品贸易向他省和国外输出的虚拟水主要集中在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通过商品贸易向省内输入的虚拟水集中在农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和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从虚拟水贸易结构来看,农业和重工业为净输入虚拟水贸易行业,轻工业为净输出虚拟水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启荣  高敬峰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了2002-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虚拟水量,然后,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向国外输出的虚拟水量大于进口贸易从国外输入虚拟水量,而且由于前者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后者,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净输出水资源量迅速增长;研究还表明,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高耗水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而进口贸易中高耗水产品所占比重较小,这说明,我国的外贸结构不利于节约水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杜杭成  刘淑彬  
运用水资源扩展型的投入产出法计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12年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最终消费、内部转移和外部贸易情况。结果显示:(1)辽宁省农业部门的直接、完全用水系数最大,各部门用水放大系数变化存在差异;(2)虚拟水消耗量和经济价值不匹配,产业用水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3)农业是最大的虚拟水净输出部门,部门间主要的流出-流入组合包括农业-轻工业,采选业-重工业,重工业-建筑业;(4)辽宁省是虚拟水净输出地区,重工业部门的虚拟水贸易量最大且以虚拟水输出为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玉桃  蒋璐  
在引入虚拟水概念和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得出中国2002年、2005年、2007年三年的各行业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量,对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量的趋势发展及2007年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的结构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城乡居民的虚拟水消费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量来看,都是处于一个逐年递降的好势头,但其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出现较少的最终需求和较大的虚拟水消费的局面。②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量来看,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量都远远大于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尽管城镇人口在增加,但只要保持人均消费量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量总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③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中耗水量大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圣林  邱国玉  熊育久  
虚拟水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种途径。投入产出法是研究虚拟水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分为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RIO)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鉴于SRIO和MRIO单独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论文提出同时运用单区域投入产出表和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研究虚拟水,即:利用SRIO计算完全用水系数,并直接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表区分本地水足迹与外来水足迹,再根据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广东省的案例研究显示:①2007年广东省水足迹为333.9×108m3,其中本地水足迹223.6×108m3,外来水足迹110.3×108m3;②广东省同年虚拟水输出量445.4×108m3,输入量454.1×1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莲  郭家琦  
根据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出我国各行业的虚拟水进出口量,并采用SDA结构分解法构建虚拟水测算的模型,对引起虚拟水贸易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3个行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都呈下降态势;我国是一个"虚拟水净出口国",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对于虚拟水出口,规模效应是导致其增大的唯一原因,其它因素都抑制了虚拟水出口的增长;对于虚拟水进口,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都导致其增长,系数效应和投入产出效应则带来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莲  郭家琦  
根据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出我国各行业的虚拟水进出口量,并采用SDA结构分解法构建虚拟水测算的模型,对引起虚拟水贸易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3个行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都呈下降态势;我国是一个"虚拟水净出口国",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对于虚拟水出口,规模效应是导致其增大的唯一原因,其它因素都抑制了虚拟水出口的增长;对于虚拟水进口,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都导致其增长,系数效应和投入产出效应则带来了较强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檀勤良  韩健  刘源  
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我国各省份间的净虚拟水流量,并通过关联分析及量化的风险指标表征了虚拟水流动对输入地区的风险缓解与输出地区的风险增加作用。结果表明:净虚拟水流动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与虚拟水输入地区相比,输出地区集中于新疆、黑龙江、安徽等个别省份,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净虚拟水高达1.92×10~(10)吨。地区间通过虚拟水的流动实现了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传递,虚拟水输出与输入双方增加或减少的风险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新疆地区输出虚拟水增加的风险明显大于其输入对象降低的风险。从风险传递价值的角度出发,可通过调整行业税收、刺激跨区域消费或生产结构优化等方式适当鼓励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的虚拟水输出,减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虚拟水输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雪妮  
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加剧了水危机的可能,将虚拟水战略运用在我国区域间贸易为缓解贫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提供了理论思路。本文以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2002-2007年我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以论证我国现有的区域间贸易是否真正起到了缓解贫水压力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由于用水效率的不同及部门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各地区不同部门直接用水系数、间接用水系数和拉动系数各不相同;部分贫水地区更多的输出用水系数大的产品,而富水地区更多的输出用水系数较低的商品;区域间虚拟水贸易仅缓解我国部分贫水地区水资源短缺情况,部分贫水地区大量净输出虚拟水,富水地区虚拟水大量净流入或仅仅保持了当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晓欣  张艺鹏  
本文依据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及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理,通过构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三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分离了虚拟经济中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在此基础上,测度虚拟经济中自我循环的总量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量;考察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分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别对就业、税收和投资等的宏观经济影响。理论分析认为,虚拟经济的基本部门是金融和房地产,其自我循环指在金融和房地产内部以自行增殖为目的的、脱离以实体经济为价值决定的虚拟资本的独立化运行。实证检验发现:美国虚拟经济自我循环规模膨胀显著,对自身的关联性高企,而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Ⅰ类实体经济关联性渐弱,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Ⅱ类实体经济关联性持稳。虚拟经济对经济总体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呈反向变化,与之相对,第Ⅰ类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感应度明显减弱,第Ⅱ类实体经济则相对平稳。另外,基于增加值结构的宏观效应表明,虚拟经济投资引力和税赋压力优于实体经济,但带动就业的效果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