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6)
- 2023(11488)
- 2022(9920)
- 2021(9146)
- 2020(7963)
- 2019(18264)
- 2018(18072)
- 2017(35196)
- 2016(19221)
- 2015(21734)
- 2014(21749)
- 2013(21910)
- 2012(20429)
- 2011(18469)
- 2010(19007)
- 2009(17808)
- 2008(18019)
- 2007(16565)
- 2006(14484)
- 2005(13060)
- 学科
- 济(81057)
- 经济(80968)
- 业(60049)
- 管理(48800)
- 农(47665)
- 企(36002)
- 企业(36002)
- 方法(33429)
- 农业(31445)
- 数学(29371)
- 数学方法(29108)
- 中国(20992)
- 业经(20672)
- 财(18949)
- 学(18435)
- 地方(17940)
- 制(16694)
- 贸(15368)
- 贸易(15361)
- 易(14926)
- 环境(14123)
- 发(12860)
- 银(12484)
- 银行(12450)
- 行(11892)
- 和(11742)
- 融(11661)
- 金融(11659)
- 策(10919)
- 务(10853)
- 机构
- 学院(278287)
- 大学(275807)
- 济(112635)
- 经济(110083)
- 管理(105594)
- 研究(96655)
- 理学(90482)
- 理学院(89436)
- 管理学(87803)
- 管理学院(87313)
- 中国(74964)
- 农(68739)
- 科学(62249)
- 京(59588)
- 农业(53063)
- 所(50667)
- 财(50040)
- 业大(49605)
- 中心(46949)
- 研究所(46046)
- 江(44549)
- 财经(39313)
- 范(37556)
- 北京(37311)
- 师范(37178)
- 经(35666)
- 州(34988)
- 院(33713)
- 省(33124)
- 经济学(33093)
- 基金
- 项目(186303)
- 科学(145200)
- 研究(135434)
- 基金(133821)
- 家(118391)
- 国家(117059)
- 科学基金(98337)
- 社会(85087)
- 社会科(80023)
- 社会科学(79994)
- 省(73950)
- 基金项目(71888)
- 自然(63430)
- 划(61910)
- 自然科(61742)
- 自然科学(61724)
- 自然科学基金(60626)
- 教育(59707)
- 编号(56702)
- 资助(53301)
- 成果(46041)
- 重点(42192)
- 发(41830)
- 部(40811)
- 创(38061)
- 课题(37741)
- 农(37025)
- 科研(35952)
- 创新(35521)
- 国家社会(34898)
- 期刊
- 济(132867)
- 经济(132867)
- 研究(77139)
- 农(69295)
- 中国(57773)
- 学报(48167)
- 农业(46905)
- 科学(43354)
- 财(38205)
- 大学(36137)
- 学学(34142)
- 管理(32649)
- 业经(27418)
- 融(27131)
- 金融(27131)
- 教育(24981)
- 业(23869)
- 技术(23227)
- 问题(18961)
- 财经(18580)
- 经济研究(18280)
- 图书(16857)
- 版(16469)
- 经(15893)
- 资源(15393)
- 农村(14773)
- 村(14773)
- 世界(14445)
- 农业经济(14293)
- 技术经济(13953)
共检索到42193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友 杨宁 邹冬生
张家界市作为国家级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主体所在地,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理应实现多功能化。基于张家界市2006-2012年统计数据和农田环境实地调查资料,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从服务功能惠益价值、环境损害治理成本和服务功能净效益三个方面,对其现存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益进行了估算,客观定量评价其现存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服务的价值。结果表明,2006-2012年张家界市农田生态系统年均服务惠益值为28.40亿元,年均环境损害治理成本值为0.59亿元,年均服务功能净效益值为27.81亿元。其中,服务惠益价值的95.67%源自于产品生产、光合释氧、养分循环和综合固定CO2...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新章 周海林 谢高地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化评估。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服务价值为19121.8×108元(2003年现价),其中,正面服务价值为22334.1×108元,由于灌溉、化肥及农药的使用,给人类福利造成的损失为3212.3×108元;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服务价值为18960.6元/hm2,其中,农产品生产的价值为14788.7元/hm2,其它服务价值为4171.9元/hm2,灌溉等给人类福利造成的损失为3185.2元/hm2;各地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别较大,其价值量波动在86.8~5050.8×108元之间,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关键词: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 经济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万发 裴光富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的效益。结果表明:稻-蟹-泥鳅田饵料转化率在16.57%~18.34%之间,比稻-蟹田13.61%提高2.96%~4.73%。1hm2稻-蟹-泥鳅田产出无公害水稻9111kg、无公害河蟹474kg,分别与稻-蟹田水稻9200kg和河蟹489.6kg相近。增收无公害泥鳅145.8kg,经济效益比稻-蟹田14458元增加1015.6元。其中养泥鳅利润为1191.11元。
关键词:
水稻 河蟹 泥鳅 无公害食品 生态效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倩 帅红
张家界市位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带给当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张家界市4区县为例,基于SEE-VSD模型构建SES脆弱性指标体系,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29个指标,探讨贫困山区旅游地脆弱性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研究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脆弱性指数分别出现"较快上升""波动上升"和"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2)系统脆弱性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变化趋势;2008—2011年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2012—2017年则为"东高西低"。3)适应能力指标对研究区SES的脆弱性影响最大。由此表明,加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坚守环境质量底线对于实现贫困山区旅游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倩 帅红
张家界市位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带给当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张家界市4区县为例,基于SEE-VSD模型构建SES脆弱性指标体系,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29个指标,探讨贫困山区旅游地脆弱性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研究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脆弱性指数分别出现"较快上升""波动上升"和"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2)系统脆弱性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变化趋势;2008—2011年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2012—2017年则为"东高西低"。3)适应能力指标对研究区SES的脆弱性影响最大。由此表明,加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坚守环境质量底线对于实现贫困山区旅游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学锋 金晓斌 张晓霞 周寅康
为在项目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以江苏省宜兴市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案例,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从项目建设-使用过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2个时间维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建设-使用过程维度,1)项目建设期大量物料投入和电力等资源输入,导致能值投入加大,能值产出下降;2)受土地整治影响,项目建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自给能力减弱,对外界经济投入依赖度增加,净能值产出率下降,环境负载率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从生命全周期来看,3)由于土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志新 郑大玮 文化
由于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京郊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4513384.07×104元下降到2002年的3426990.22×104元,减少1086393.85×104元。其中粮食作物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在逐年降低,其它作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年间农业总服务价值平均值大约是其农业增加值的8倍,相当于8元服务价值产出1元经济生产力。6年间接价值平均为3461605.08×104元,大约为直接价值的6倍。农民承担了保护耕地资源的责任,却没有获得相应收益。从构成来看,在京郊现有耕作制度下,提供农产品份额为12.41%;调节大气成分和净化环境价值占据绝对主体,两者之和占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7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翎燕 李伟霄 张梅 谈俊忠
定量研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挖掘农田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05~2019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收缩中趋于集聚化,净碳汇重心总体上朝西北方向移动;(2)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则呈现较为稳定的“北高南低”的空间集聚特征;(3)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局部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较而言,苏中地区较苏南、苏北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盐城市区、启东市及泰州市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波动性;(4)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局部空间联动性较弱,空间集聚性表现出较高的路径锁定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辉 周长艳
农田水利是地域性较强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其治理绩效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作者基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调查,对山地丘陵区农田水利产权治理的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用水户参与式和农户私人治理模式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山地丘陵区农田水利产权治理的"四位一体"模式,提出了完善山地丘陵区农田水利产权治理模式的新路径。
关键词:
山地丘陵 农田水利 产权治理 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同小娟 李俊 于强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进行了连续3年的涡度相关观测,对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LUE)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的LUE季节变化明显。冬小麦田和夏玉米田的最大日平均LUE分别出现在4月中下旬和8月初。2003~2005年的季节平均LUE冬小麦田分别为0.8、1.2、1.0 gC.M J-1;夏玉米田分别为2.0、1.9、2.0 gC.M J-1。冬小麦田的LUE随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呈对数增长。在玉米田,营养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增加先增后降;生殖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减少线性降低。相同LAI下,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的LUE明显低于营养生长阶段。LAI大于4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徐媛媛 王福利 罗明灿 陈建成
以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域主要农田投入、产出及耕地面积等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分析其时序和空间格局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农作物碳吸收能力最强的是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10%,化肥在主要碳排放途径中占比最高,达到了56.26%;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由2001年的16.37×10~6 hm~2下降到2020年的13.41×106 hm~2,整体呈现出碳生态盈余。(2)从空间上看,中国31个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在总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东部和北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且海南和西藏等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天津和上海等呈下降趋势;受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单位面积碳足迹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省域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单位面积碳足迹最大的北京和最小的广西之间相差0.35 hm~2/hm~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冉清红 岳云华 谢德体 魏朝富 孙传敏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落实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是必要的。1961~2005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在提高,能效率却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对能效率的贡献,按照劳动力能投入量、蓄力能投入量、有机肥能投入量、化肥能投入量和农业拖拉机能投入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要采取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管理农田,因地制宜地推广小农机,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除了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上有机肥能投入比重外,应该合理施肥,培养地力,以提高耕地产出的能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静 冯永忠 杨改河 陈兵
【目的】分析山西省农业碳循环过程,为该省的农作物布局,以及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山西省11个地区2000-2006年作物产量、种植面积、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对山西省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进行了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以来呈现波动增加趋势,碳吸收总量从2000年的2 010万t增加到2003年的2 330万t,上升近11%,但从20世纪初期以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2 330万t下降到2006年的2 230万t;2006年运城和临汾主要以小麦碳吸收为主,其余各市都以玉米碳吸收为主,其中玉米的碳吸收量和单位面积碳吸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徐媛媛 王福利 罗明灿 陈建成
以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域主要农田投入、产出及耕地面积等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分析其时序和空间格局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农作物碳吸收能力最强的是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10%,化肥在主要碳排放途径中占比最高,达到了56.26%;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由2001年的16.37×10~6 hm~2下降到2020年的13.41×106 hm~2,整体呈现出碳生态盈余。(2)从空间上看,中国31个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在总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东部和北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且海南和西藏等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天津和上海等呈下降趋势;受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单位面积碳足迹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省域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单位面积碳足迹最大的北京和最小的广西之间相差0.35 hm~2/hm~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杭晓宁 张健 胡留杰 罗佳 马连杰 廖敦秀
利用2006—2015年重庆市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对全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分析,探讨造成碳排放和碳吸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有排放因子中,氮肥的排放量和占比均最高,约为50%,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51.35%下降到2015年的47.32%;水稻是重庆市第一大农作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碳吸收第一大来源,截至2015年,其全生育期碳吸收量达到4.099 5×106 t,占全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的39.16%;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占同时期播种面积的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9.78%下降到2015年的17.44%,即农田生产产生的碳排放需要全市约1/5的播种面积来消纳;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碳盈余状态,2015年达到了2.727 2×106 hm2,重庆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逐年提高。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