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
- 2023(810)
- 2022(751)
- 2021(695)
- 2020(553)
- 2019(1148)
- 2018(1147)
- 2017(1950)
- 2016(1105)
- 2015(1187)
- 2014(1250)
- 2013(1222)
- 2012(1195)
- 2011(1097)
- 2010(1041)
- 2009(955)
- 2008(941)
- 2007(791)
- 2006(730)
- 2005(723)
- 学科
- 济(5124)
- 经济(5116)
- 管理(2628)
- 地方(2594)
- 业(2419)
- 企(1855)
- 企业(1855)
- 方法(1527)
- 地方经济(1506)
- 农(1435)
- 中国(1407)
- 数学(1363)
- 数学方法(1324)
- 学(1286)
- 业经(1228)
- 农业(1005)
- 制(943)
- 策(850)
- 环境(844)
- 财(799)
- 贸(758)
- 及其(757)
- 贸易(756)
- 易(712)
- 发(667)
- 银(629)
- 融(628)
- 金融(628)
- 银行(627)
- 和(619)
- 机构
- 学院(15182)
- 大学(15044)
- 研究(6503)
- 济(5690)
- 经济(5551)
- 管理(5161)
- 中国(4733)
- 科学(4350)
- 理学(4315)
- 理学院(4231)
- 管理学(4111)
- 管理学院(4078)
- 京(3445)
- 所(3436)
- 研究所(3191)
- 农(2933)
- 江(2904)
- 中心(2772)
- 范(2480)
- 师范(2445)
- 院(2422)
- 财(2392)
- 农业(2289)
- 业大(2268)
- 州(2204)
- 省(2172)
- 师范大学(2096)
- 北京(1992)
- 科学院(1977)
- 技术(1888)
共检索到25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晓明
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何晓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清廷一部分力图自强的封疆大吏与开明的中枢亲贵联手发起的洋务运动,有着政治、军事、文教、外交等多方面的内涵,但是,无论从发起者的主观努力方向或者运动的客观重心考察,它本质上都更是一场物质文化层面的运动。八十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涛
整整一个世纪以前,湖北新军在武昌打响了反抗中国两千年帝制的第一枪,从而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不仅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更使民主、科学等近代化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对于这次起义,辜鸿铭曾说:"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张之洞,号香涛)的合作。"张之洞的门生张继煦更夸张地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江娇娇
清末课程改革自一启动便遭遇紧张的中西文化冲突及文化认同危机问题。为解决这一文化难题,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文化调和理论,并以此作为其主持清末课程改革的行动纲领,试图使中国教育在不得不吸收"西学"之余,守住原有"中学"文化认同。虽然在清末人心日益激进的变革洪流中,张之洞的系列努力最终是以失败收场,但其经验及教训仍能为处理当代中国课程改革的文化难题提供历史参照。
关键词:
张之洞 课程改革 文化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尔豪
清理"僵尸企业",是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改革,抑制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键。但"僵尸企业"退出,不仅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影响,而且容易导致银行贷款责任"悬空",增加信贷风险传染性,对当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健运行产生巨大威胁。在淘汰地方"僵尸企业"过程中,商业银行要破除"三不"现象,增强盘活"僵尸企业"贷款的主动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代鲁
张之洞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七月正式选定汉阳铁厂厂址,十月动工兴建,十九年九月基本竣工,二十年五月开炼(二十五日升火二十七日流出第一炉铁水),二十二年四月由盛宣怀招商承办。此谓之汉阳铁厂的官办时期。对张氏创办汉阳铁厂一举,当年即屡遭朝野的訾议,日后长时间来论者更是多所贬损,时人也每每因袭陈说,迄未有个公正评价。因此,就其是非得失进行实事求是地检讨,将或有助于张之洞这一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也或有助于对洋务派的部分活动及某些洋务企业的认识,而且还会对我们今天正确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有所裨益。 应当说,张之洞于19世纪90年代创办铁厂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实际的.国内对于铜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馨
1989年4月《张之洞全集》编辑组成立时,确定以北平文华斋1928年刊刻的由王树楠编《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做如下三项工作:一、辑佚;二、求真;三、断句。努力的目标是:文献求完备,编次求有序,版本求真实,校勘求精审,断句求准确,出注求简约,便于使用,有裨研究工作。在本书编辑整理工作已进行四年并被列入国家第九个五年出版计划的重点图书之后,199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组织编辑《张之洞全集》,并于1998年出版(下文简称河北版)。该书收录丰富,使我们受益匪浅。但觉得仍有继续工作的必要,并力求做到比该书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文献更多一点,真一点;断句准一点;错漏少一点;编排更合理一点。我们的书后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把增强
晚清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尤以光绪年间为重。张之洞为官时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其出任山西巡抚时期,还是督任两广、湖广时期,其辖区灾荒都极为严重。从人口方面讲,灾荒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哀鸿遍野、走死流亡。从农业生产而言,灾荒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灾荒导致被灾地区土地大量荒芜;二是老百姓的物质财富因之而遭到严重破坏;三是有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本身就是对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摧残。所有这些均给农业生产的恢复造成一定困难。传统工商业也遭到致命打击而一蹶不振。此外,灾荒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等等。
关键词:
张之洞 灾荒 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桂勤
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桂勤培养人才,这是各国共同的教育目的。但什么是人才?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各国的人才观却不尽相同,存在着历史与文化的差异。比较历史文化背景对人才观的影响则是比较教育研究一个十分重要课题,因为人才观作为对所期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房亮
张之洞从“通经”思想出发,改变了古代书目“聚传习一部古典之书为一类”的分类原则以及“以时为次”罗列经部文献清单的著录标准。《书目答问》首先区分“经”与“经说”,确立“正经”具有公理前提性,也是所有“经说”的对象和基础;其次,又将“经说”区分为“古注”与后续的列朝“经说”。前者是“经说”典范,故亦称“正注”,并成为后者的标杆。由此形成从“正经”到“正注”再到列朝“经说”的由源竟流的学术演进之迹;反过来,从列朝“经说”到“正注”再到“正经”的因流溯源,则成为“通经”从而表彰儒家经典价值的必由进路。至少就经部而言,“通经”的学术诉求比目录学自身的逻辑更为本质地制约着《书目答问》的文献著录与分类。
关键词:
张之洞 《书目答问》 通经思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其屏
入世之前,我国一直就入世对整个国家是机遇大还是冲击大,对不同的行业是利大还是弊大,对政府和企业是政府重要还是企业重要这三个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入世之后,就没有必要再讨论这些问题,而应该积极去应对,去适应。不要争论是机遇大还是冲击大,关键要有正确的应对战略;不要争论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要积极去适应新环境;不要争论是政府重要还是企业重要,关键是要守规则讲信用。
关键词:
中国 入世 争论 关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吉辰
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清末留日军事教育的有力推动者。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底的第一次大规模官费赴日留学之前,他已开始自行筹划派遣以军事学生为主的留日学生。而在日方做出邀请之后,他顺势开始持续派遣大量留日军事学生。由于当时中国的新政事业迫切需要人才,留日军事学生往往被提前召回国内,未及深造。湖北的赴日军事留学开展较早,规模较大,毕业生成为他省督抚与练兵处竞相延揽的对象,引发激烈的人才争夺。在中日关系、军事改革和政治诸方面,湖北的留日军事教育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湖北省 留日学生 军事教育 张之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和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保监会公布了寿险定价利率改革方案,市场反应热烈。有乐观判断的,总的说法:一是降价,将利好客户,刺激需求;二是资本金释放,将利好公司,提高效率。也有担忧顾虑的,总体说法:一是将压缩公司盈利空间;二是担心可能引发退保。但笔者认为,事情远非这么简单,要确保这次改革的顺利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需要全行业坚持"三不原则",即不简单地看这次改革,不绝对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向远
东晋释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中的"三不易"之"不易",一直被训释为"不容易"。而从文字训诂及道安一以贯之的翻译思想来看,"不易"之"易"宜作"轻易"解,"不易"宜作"不变"解。"不易"并非"不容易",而是不变、"不轻易"或"勿轻易"之谓。"三不易"是为了规避"五失本"而对译者提出的三条"勿轻易而为",概言之:勿轻易以古适今、勿轻易以浅代深,勿轻易臆度原典。可视为翻译的"三戒"。假若将"不易"解释为"不容易",便会把"三不易"当做三条"不容易"做而又要努力去做的事,这不仅不符合"五失本"与"三不易"之间的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译论 道安 “五失本、三不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