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2)
2023(5832)
2022(5289)
2021(4984)
2020(4291)
2019(10329)
2018(10406)
2017(19802)
2016(11231)
2015(13159)
2014(13847)
2013(13629)
2012(12908)
2011(11830)
2010(12139)
2009(11203)
2008(11534)
2007(10868)
2006(9236)
2005(8324)
作者
(34429)
(28956)
(28717)
(27667)
(18223)
(13986)
(13430)
(11350)
(10743)
(10624)
(9741)
(9666)
(9432)
(9302)
(9091)
(9026)
(9004)
(8462)
(8417)
(8376)
(7304)
(7200)
(7060)
(6778)
(6586)
(6518)
(6515)
(6498)
(5916)
(5914)
学科
(46728)
经济(46681)
管理(30228)
(29046)
方法(23525)
(22962)
企业(22962)
数学(20727)
数学方法(20526)
(13643)
(12761)
中国(11664)
(10955)
地方(9463)
(9311)
贸易(9307)
(9079)
业经(9027)
(9000)
农业(8869)
理论(8278)
(8037)
财务(8015)
财务管理(7981)
(7876)
企业财务(7458)
教育(7345)
(7190)
银行(7167)
(6733)
机构
学院(168059)
大学(167576)
(65492)
经济(63846)
管理(60808)
研究(54608)
理学(51435)
理学院(50813)
管理学(49780)
管理学院(49459)
中国(41926)
(36086)
科学(35229)
(31291)
(31159)
(29179)
(27774)
研究所(26243)
业大(26224)
中心(26163)
农业(24695)
财经(24587)
(22965)
北京(22952)
师范(22726)
(22061)
(22000)
经济学(20285)
技术(19519)
(19110)
基金
项目(103316)
科学(78586)
研究(76461)
基金(71310)
(61730)
国家(61155)
科学基金(50887)
社会(45053)
社会科(42432)
社会科学(42413)
(42024)
基金项目(37909)
教育(36682)
(34827)
编号(33693)
自然(32718)
自然科(31860)
自然科学(31848)
自然科学基金(31270)
资助(30099)
成果(28278)
重点(23502)
课题(23343)
(22780)
(22375)
(20989)
科研(20016)
大学(20005)
(19821)
项目编号(19799)
期刊
(74761)
经济(74761)
研究(48607)
中国(34345)
学报(28058)
(27765)
(26815)
科学(23565)
教育(22149)
大学(20498)
管理(19862)
学学(18919)
农业(18199)
技术(16201)
(14395)
金融(14395)
业经(12886)
财经(12360)
经济研究(11568)
图书(10807)
(10610)
问题(10330)
(10115)
(9106)
技术经济(8982)
商业(8629)
理论(8622)
统计(8305)
财会(8263)
(8186)
共检索到252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房亮  
张之洞从“通经”思想出发,改变了古代书目“聚传习一部古典之书为一类”的分类原则以及“以时为次”罗列经部文献清单的著录标准。《书目答问》首先区分“经”与“经说”,确立“正经”具有公理前提性,也是所有“经说”的对象和基础;其次,又将“经说”区分为“古注”与后续的列朝“经说”。前者是“经说”典范,故亦称“正注”,并成为后者的标杆。由此形成从“正经”到“正注”再到列朝“经说”的由源竟流的学术演进之迹;反过来,从列朝“经说”到“正注”再到“正经”的因流溯源,则成为“通经”从而表彰儒家经典价值的必由进路。至少就经部而言,“通经”的学术诉求比目录学自身的逻辑更为本质地制约着《书目答问》的文献著录与分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晓明  
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何晓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清廷一部分力图自强的封疆大吏与开明的中枢亲贵联手发起的洋务运动,有着政治、军事、文教、外交等多方面的内涵,但是,无论从发起者的主观努力方向或者运动的客观重心考察,它本质上都更是一场物质文化层面的运动。八十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晋  
从《隋书》和新、旧《唐书》入手 ,比较分析正史中所有史志目录在书名、撰著者、注文和内部排列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对一些通例加以概括 ,对一些特例进行分析 ,对著例进行阐述 ,力图揭示出史志目录总的结构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戴建国  
针对《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分类的实际,分析其在类、目的名称与次序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首设"总类",调整"群经总义类"和"乐类"的次序,均有所失;每类之首未能并立"汇编"与"总义"子目,还不时混淆两者之别。有鉴于此,新拟出一个较为稳妥的经部类目表,由此可以有序编排经部各类目下的书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庄蕾波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是以《英美编目条例》(AACR2)为基础,以国际编目原则(ICP)为原则,并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RAD)模型而重新修订的标准。本文探讨了RDA对西文各类型资源著录的新特征值和新字段及RDA与AACR2对这些资源著录的差异,以期尽快适应RDA编目时代的到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辛苗  
从书评的模式和功能入手,结合读者需求和编目工作发展的需要,重点论述书目数据著录书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书目数据著录书评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园林  
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大力向朝廷举荐,对后者有知遇之恩。然而,几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让袁世凯怀恨在心。有一次,袁世凯到张府做客,两人相聊甚欢,可是聊着聊着,张之洞居然趴在椅子上睡着了,让袁世凯非常尴尬。事后,张之洞登门谢罪,却在酒桌上再次睡着。张之洞素来有"兴居无节,号令不时"的毛病,想啥时睡就啥时睡,作息时间特别不靠谱,经常是下午三点睡觉,凌晨三点起来办公,官员想见他,就得整夜不眠。这已经成为官场内公开的秘密了,袁世凯虽然早有耳闻,但两次都这样驳他面子,他心里还是
关键词: 作息时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东辉  
来新夏、韦力、李国庆共同完成的《书目答问汇补》之性质,有点类似于《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和《四库存目标注》,不但嘉惠读者良多,而且必将大大推动《书目答问》的研究,堪称《书目答问》研究及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集大成之作。其特色至少有如下数端:一、材料丰富,内容完备;二、附录完备,索引详细,在编纂体例方面颇具特色;三、底本选择妥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余闻婧  
本文以白鹿洞书院为例,从"道"与"化"的视角勾勒古代书院的课程图景。其中,从来源、选择和结构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道,从内容、次序和方式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化。书院"道——化"课程思想的要义是以人性为核心构建圆心式课程目标,以文化为主轴梳理累进式课程内容,以导学为枢纽形成自学式课程范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罗肇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小敏  
中文图书的出版信息存在着许多混乱或不清晰的情况,而《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对于图书出版信息的著录却没有十分详细的规定。文章依据相关规定,提出了客观、清晰、导读三点原则,并结合实例,对中文图书出版信息的著录作出探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辛苗  
中文图书出版年是采编工作查重的重要指标,也是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参考,因此出版年的规范著录非常重要。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出版年有误、同一种图书的复本有不同的出版年、只有印刷年没有出版年等),出版年的著录往往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对于这些情况,编目员应通过认真分析图书中的信息和查找网络信息资源等方法考证图书的正确出版年,并从方便利用的角度合理运用著录规则,以确保出版年的规范著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谭华军  
本文分析了《书目答问》的基本特点,探讨了这部书目名著所产生的学术文化影响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曾新红  
本文总结了计算机文档书目著录中不同于普通图书著录的几个主要特点,对计算机文档的著录信息源、文档特征项、载体形态项及附注项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就现有编目规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同时详细介绍了USMARC为满足虚拟资源编目而新增设的856字段(电子定位和存取)的指示符和子字段内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雁  
文章依据有关史料,梳理了缪荃孙学识结构的来源及其师承,其助编张之洞《书目答问》以及获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的学术机缘,指出柳诒徵继承了缪荃孙的目录之学,并鼓励和成全了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的编写,对于深化缪荃孙学术生平和《书目答问》的读者接受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