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
2023(78)
2022(52)
2021(64)
2020(39)
2019(83)
2018(90)
2017(89)
2016(97)
2015(107)
2014(117)
2013(73)
2012(65)
2011(71)
2010(70)
2009(52)
2008(65)
2007(56)
2006(49)
2005(39)
作者
(151)
(127)
(114)
(99)
(81)
(65)
(60)
(56)
(54)
(54)
(52)
(47)
(46)
(42)
(38)
(38)
(37)
(37)
(36)
(34)
(33)
(33)
(32)
(31)
(31)
(30)
(30)
(30)
(29)
(29)
学科
教育(623)
思想(299)
政治(285)
思想政治(276)
政治教育(276)
治教(276)
德育(272)
中国(180)
(146)
教育学(116)
理论(97)
(73)
(71)
经济(71)
(62)
发展(61)
(59)
改革(58)
教学(58)
研究(55)
教育改革(54)
高等(46)
高等教育(39)
地方(38)
学法(36)
学理(36)
学理论(36)
教学法(36)
管理(36)
主义(31)
机构
大学(947)
学院(835)
教育(580)
(426)
师范(425)
师范大学(367)
研究(331)
(260)
职业(228)
科学(221)
教育学(217)
(202)
技术(189)
北京(174)
(171)
研究所(163)
职业技术(162)
教育学院(153)
教育科(140)
教育科学(140)
中国(134)
(134)
(133)
技术学院(132)
(130)
京师(129)
中心(128)
嘉兴(128)
(124)
浙江(124)
基金
研究(531)
项目(462)
教育(452)
科学(381)
成果(324)
社会(311)
课题(287)
编号(285)
(280)
社会科(257)
社会科学(256)
(233)
(218)
(211)
规划(200)
基金(199)
年度(196)
研究成果(183)
项目编号(173)
(168)
(168)
(167)
阶段(167)
(150)
阶段性(148)
重点(146)
(145)
(144)
教育部(144)
大学(140)
期刊
教育(1081)
研究(594)
中国(471)
职业(230)
高等(204)
高等教育(189)
(180)
经济(180)
技术(148)
技术教育(133)
职业技术(133)
职业技术教育(133)
大学(122)
学报(109)
比较(98)
成人(88)
成人教育(88)
(80)
(72)
(70)
论坛(70)
发展(68)
(68)
农业(67)
教研(66)
高教(66)
科学(65)
职教(63)
全球(56)
学学(56)
共检索到1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集美大学承办的陈嘉庚教育思想研讨会于2007年8月25日在集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00多位从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骄  
我国一直以来对爱国主义教育都非常重视。当前国际社会形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挑战依然严峻,社会变革愈发剧烈,新时代国家发展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呈现出明显的提升态势。值此之际,学校基于思政课堂教育及课外实践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解决当前小部分群体意识形态动摇、进一步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地位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陈嘉庚的教育事业,蕴含着明确而深邃的教育思想。陈嘉庚教育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兼采西方现代文明思想而形成的,其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我们把集美大学办好,就是对陈嘉庚精神的最好弘扬。陈嘉庚教育立国的思想与我们科教兴国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陈嘉庚重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对加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陈嘉庚先生一贯重视学风、校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大学文化、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延保  
学习陈嘉庚精神和陈嘉庚教育思想,联系当今的教育,我们要继续坚定地坚持开放的原则,认真向世界先进教育学习,推进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要在大学多元文化的交融中营造富有生机和创造活力的中国大学文化精神;要对中国现实的高等教育和中国文化传统有充分的自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在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屈伯川诞辰100周年之际,缅怀、学习、研究、宣传屈伯川博士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屈伯川博士是大连理工大学开基创业一代的杰出代表,他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为后人传颂的历史贡献。学习宣传屈伯川博士"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抓好重点大学的建设,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影响","重视以德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级建设者","依靠第一流的教师办第一流大学","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富有远见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对我们今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卢丽君  吴绍芬  杨亚辉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胜利闭幕,全党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本刊对高教界部分党的十八大代表学习大会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体会和思考进行了梳理、集纳,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檀传宝  
<正>爱国主义教育在经验上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业。但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学、教育学意义上都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从政治学意义上说,在民族国家存在还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前提下,无论是国家虚无主义或是对国家特定形态的非批判性崇拜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与社区、族群的关系,以及本国与世界的关系,又绝非政治生活中的易事。以国家认同为焦点,公民既要理性认识国家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也要辩证理解国家与族群、社区的关系。换言之,只有在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的抗疫实践中蕴含着丰厚的爱国主义滋养。具体到中医药院校,“人民英雄”张伯礼作为共产党员的执着坚守和人民情怀是诠释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活教育资源。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名誉校长张伯礼的英雄事迹为依托,筹建了“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事迹展,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实践研学基地,亦是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典型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的30年,是高等教育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回顾30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经验,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一切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锋  张拥军  徐小强  刘建青  刘建丰  卢春生  信金花  亓彦伟  王蕾  于长学  田辉  黄辉  吴全全  刘子琦  马陆亭  范笑仙  陈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历程。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推进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就是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作润  
试析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条件杜作润翻阅我国目前的教育期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文章都或隐或明地提到弘扬人文精神的问题①。这是一个新的信息。它预示着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将可能有一次重大的变革和突破。关于“人文”和“人文精神”,有论者从我国古代文献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荣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丽荣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绍军  
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以"爱国是培养人才第一要义""爱国心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有爱国之心,兼有爱国之力"等为内容,以深化国情教育、培育爱国能力、强调自我教育为做法的爱国教育机制,对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成才报国的自动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