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5)
- 2023(3993)
- 2022(2970)
- 2021(2827)
- 2020(2003)
- 2019(4353)
- 2018(4295)
- 2017(7183)
- 2016(4362)
- 2015(4982)
- 2014(4998)
- 2013(4213)
- 2012(3673)
- 2011(3010)
- 2010(3026)
- 2009(2672)
- 2008(2629)
- 2007(2618)
- 2006(2066)
- 2005(1761)
- 学科
- 济(9635)
- 经济(9629)
- 管理(9148)
- 业(6136)
- 教育(5804)
- 企(5718)
- 企业(5718)
- 中国(5306)
- 业经(4651)
- 理论(4326)
- 农(4191)
- 文化(3720)
- 工作(3614)
- 教学(3612)
- 政治(3330)
- 思想(3289)
- 地方(3270)
- 思想政治(3227)
- 政治教育(3227)
- 治教(3227)
- 德育(3192)
- 产业(3179)
- 学校(3105)
- 研究(3018)
- 农业(2964)
- 方法(2942)
- 和(2910)
- 学法(2193)
- 教学法(2193)
- 发(2107)
- 机构
- 大学(50667)
- 学院(50163)
- 管理(15345)
- 研究(14139)
- 济(13737)
- 经济(13218)
- 理学(12849)
- 理学院(12680)
- 管理学(12277)
- 管理学院(12178)
- 范(10501)
- 师范(10443)
- 京(10249)
- 中国(9797)
- 江(8705)
- 科学(8621)
- 师范大学(7659)
- 教育(7588)
- 财(7533)
- 州(7477)
- 技术(6821)
- 职业(6769)
- 中心(6672)
- 业大(6374)
- 北京(6371)
- 所(6023)
- 图书(5860)
- 书馆(5771)
- 图书馆(5771)
- 农(5601)
共检索到80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书平 曹秀芬
弘扬校史文化是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措施,是当前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发展需要。本研究在对河北省部分高校校史文化建设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弘扬校史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对弘扬校史文化,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路径进行探索性思考,提出要从抓好物质基础入手,抢抓有利时机,夯实主要路径,进而提高弘扬校史文化的效能。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校史文化 文化软实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玲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战略任务,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形象和未来走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建设行为的"缺位"、"错位"和"移位"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的能力,融职业文化的吸引力、人才培养的公信力、办学资源的整合力、跨界文化的协同力、文化服务的影响力等为一体。为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要弘扬职业文化,提升文化凝聚力;明晰办学理念,提升文化感召力;培育办学特色,提升文化竞争力;营造文化环境,提升文化协调力;加强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强化机制建设,增强文化保障力。
关键词:
提升 高职院校 文化软实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熊正德 郭荣凤
本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价值吸引力、文化知识生产力、文化体制引导力以及文化产业竞争力构成,据此构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实证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各省域文化软实力发展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和制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年稳健上升;各省域文化软实力整体上是随着地域自西向东逐步增强;由于地区优势不同,各省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力和作用效果不同,西部省域文化价值吸引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仕鹏 柳辉 王潇 陈永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同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越来越多,会计也随之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不断趋同的业务规则以及西化思潮的影响下,中国会计文化的建设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国文化及会计文化的内在联系,从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着手,分析影响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会计文化 建设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古维娟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章认为,从哲学角度探讨这一战略认识更有益于探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哲理依据 路径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蔡永明 朱孔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对提升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全面部署。济南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地理文化优势得天独厚,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在推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应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一、济南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一)有利条件1.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济南市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有4600多年建城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大舜文化、齐文化、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尤凤英
本文通过考察当前高职院校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调研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分析了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淡漠的原因,进而给出在高职院校弘扬传统文化的实现途径及重要意义。提出了通过课程建设引导、文化环境浸润、信息媒体推广等系统工程建设,便捷高效地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祥玲
就业软实力是高职生就业中的软肋,作为高校教育内在有机部分的思政教育,理应承担起全面育人职能,通过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创新、平台创新、内容更新、校企一体化师资团队建设、基地建设、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载体和开发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等路径,使高职生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
就业软实力 高职生 思政教育 培养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晓
我们的祖先并非惟擅农耕、拙于工商。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农业文明,而且创造过发达的工商业文化,开展过繁荣的国际贸易,其代表就是从中国出发、贯通亚欧非、扬帆两大洋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工商业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自成一脉的商业文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辉 李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辉 李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协调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投入,创新机制,通过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管理和财政服务等手段,有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翠玉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要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力和传播力。
关键词:
大学文化 软实力 大学精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海文
一、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历史上,同为世界重要文明的中阿之间交往密切,著名的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很早就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自公元7世纪中叶起,中阿政治关系日益紧密,经济往来趋于频繁,文化交流更加活跃(沈福伟,2010)。在广大穆斯林的眼中,中国一直是一片科学智慧的土地,更有"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圣训(萨凯勒,2013)。而史称"刺桐"的福建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志伟 桑华 卿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产物,对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决定作用,高校在素质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应有之义也是时代命题,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生活现代化、知识爆炸化的环境下,进一步以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提升素质教育,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