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3)
2023(8978)
2022(7660)
2021(7294)
2020(6068)
2019(12566)
2018(12557)
2017(22076)
2016(12580)
2015(14090)
2014(13696)
2013(12541)
2012(11302)
2011(10089)
2010(10559)
2009(9431)
2008(9115)
2007(8332)
2006(7203)
2005(6347)
作者
(34093)
(28248)
(28124)
(27021)
(17899)
(13799)
(12865)
(10761)
(10617)
(10329)
(9561)
(9553)
(9100)
(8996)
(8985)
(8537)
(8398)
(8332)
(8169)
(7984)
(7262)
(6980)
(6832)
(6720)
(6575)
(6370)
(6274)
(6235)
(5733)
(5728)
学科
(39175)
经济(39126)
管理(30301)
(24110)
(19140)
企业(19140)
(16427)
中国(14541)
地方(13599)
(13213)
方法(11962)
(10947)
财政(10798)
数学(9704)
教育(9577)
数学方法(9538)
业经(9077)
(9016)
理论(8970)
(8685)
农业(8415)
(7640)
地方经济(7573)
教学(7469)
(6992)
贸易(6985)
环境(6900)
(6733)
(6414)
金融(6408)
机构
学院(160545)
大学(158261)
研究(54619)
(54599)
经济(53033)
管理(51616)
理学(43445)
理学院(42816)
管理学(41708)
管理学院(41427)
中国(40178)
科学(36950)
(33757)
(31330)
(28741)
(28597)
(26964)
研究所(25725)
(25382)
中心(25143)
师范(25110)
业大(24558)
农业(22478)
(21899)
财经(21685)
技术(21324)
北京(20971)
(19914)
(19447)
师范大学(19356)
基金
项目(106342)
科学(81368)
研究(81138)
基金(71418)
(63480)
国家(62471)
科学基金(51843)
社会(47808)
(45520)
社会科(44943)
社会科学(44932)
教育(39279)
(37166)
基金项目(37006)
编号(35717)
自然(32287)
自然科(31459)
自然科学(31444)
自然科学基金(30812)
成果(30593)
资助(28140)
课题(26349)
重点(24975)
(24300)
(22985)
(22709)
项目编号(21524)
(21368)
创新(21051)
(21015)
期刊
(67953)
经济(67953)
研究(49299)
中国(40928)
教育(31825)
学报(29512)
(27031)
(26917)
科学(23545)
大学(21934)
学学(19588)
管理(19417)
农业(18590)
技术(14250)
图书(12924)
业经(12344)
(11888)
金融(11888)
经济研究(11071)
财经(10413)
(10208)
书馆(9647)
图书馆(9647)
职业(9639)
(9270)
(9125)
科技(8264)
(8252)
论坛(8252)
问题(7826)
共检索到252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泓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课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有助于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靳敏  何花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在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五四精神与时俱进、常讲常新,始终是广大青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新时代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离不开五四精神的传承。理清五四精神新发展的逻辑理路,阐明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价值,进而从丰富五四精神的内容、创新"五四"育人方式、完善"五四"育人机制三个维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五四精神的弘扬路径,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凌  彭国刚  郑超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形成的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务求必胜"为主要内容的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大力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对于深化思政课守正创新有深刻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石中英朱珊主编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旨在缅怀新中国老一辈教育学家的纪念文集。书中文章均由老一辈教育学家的弟子、同事及后学撰写,记录了他们与老一辈教育学家交往过程中的点滴细节,生动刻画了老一辈教育学家的思想轮廓、人格肖像和学术追求。借助本书,读者可以感悟老一辈教育学家的学术精神和教育情怀,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学学术传统,增进对中国教育学的认知和理解。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宋灵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和平  朱赣洪  
苏区财政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区财政人为保障战争与苏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艰苦环境中焕发出的一种精神。苏区财政精神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苏区精神的一大特征,也是全体苏区财政干部在艰苦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一种伟大精神。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一年一度的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将于5月6日-7日在株洲召开,今年的主题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以突显在经济转型、变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呼唤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一年一度的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将于5月6日-7日在株洲召开,今年的主题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以突显在经济转型、变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呼唤与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正>郭永怀(1909年4月—1968年12月),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工匠精神应当是全社会倡导和培养的一种精神,应当具有全民性和全覆盖性。工匠精神为新时代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素材和思路。使工匠精神内化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弘扬民族精神冯之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刚柔相济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40多年前,西方一位历史学权威向世人公布了他的统计研究成果:全世界古往今来仅有26个文明,并断言在这26个文明中,5个发育不全,13个已经消亡,7个明显衰落,惟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海容  
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力量源泉,是传承中国精神的时代引领。高校要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在坚持价值引领与情怀培养相融通、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针对性与生动性相促进中推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素霞  王晓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从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结合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抓好有关课程体制建设、结合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德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武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中,感恩一直被推崇为优秀的品质。在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中,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感恩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文化风气风貌的展现。在新时代家国情怀视域下对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也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过去的传统知识教育中,高校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只停留于表面工作,教育主体对于学生感恩培养的工作不够重视。高校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应积极的发挥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方旺  
井冈山干部学院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由"红色基因"和"井冈山精神"所铸造的"井冈山映象"将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专题教学中的深度解读,循循善诱;现场教学中的身临其境,深度体验;激情教学中的引吭高歌,品味经典;访谈教学中的时空穿越,致敬楷模……在这十多天里,所有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和洗礼,领悟了井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