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
- 2023(253)
- 2022(236)
- 2021(215)
- 2020(172)
- 2019(434)
- 2018(364)
- 2017(785)
- 2016(383)
- 2015(402)
- 2014(508)
- 2013(493)
- 2012(471)
- 2011(354)
- 2010(363)
- 2009(353)
- 2008(383)
- 2007(386)
- 2006(301)
- 2005(283)
- 学科
- 企(2288)
- 企业(2288)
- 济(2104)
- 经济(2102)
- 业经(1594)
- 业(1445)
- 和(1363)
- 方法(1280)
- 文化(1250)
- 理论(1215)
- 经济理论(1140)
- 企业经济(1133)
- 制(991)
- 管理(962)
- 产业(913)
- 银(819)
- 银行(819)
- 市场(815)
- 行(786)
- 文化产业(785)
- 文化市场(785)
- 业务(617)
- 制度(603)
- 度(603)
- 银行制(585)
- 中国(408)
- 体(407)
- 体制(389)
- 地方(379)
- 财(352)
- 机构
- 学院(5518)
- 大学(5050)
- 管理(2283)
- 济(1875)
- 理学(1836)
- 经济(1824)
- 理学院(1823)
- 管理学(1802)
- 管理学院(1792)
- 中国(1744)
- 银(1350)
- 研究(1333)
- 银行(1314)
- 行(1269)
- 京(1152)
- 财(1105)
- 江(1043)
- 州(983)
- 财经(832)
- 商学(782)
- 商学院(777)
- 北京(738)
- 科学(737)
- 经(736)
- 范(720)
- 师范(718)
- 中心(712)
- 农(701)
- 工商(657)
- 财经大学(613)
共检索到9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泰吉
南昌华侨友谊公司于1988年9月1日创建,是目前国内外供系统中较大的综合型国营商业企业,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对外开放商业窗口。公司现拥有职工362人,下设12个商品经营部。主要经营侨汇、外汇商品和国货精品、三资产品及进口商品。三年来,我司党政同心协力,促进公司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取得了“市场疲软我增效”的好成绩。三年来商品销售、利税和创汇率分别以19.15%、20.85%、35.39%的速度递增。公司被省市有关部门先后授予“满意商店”、“文明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无假冒商品和商品质量信得过企业”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这次年会以"弘扬优秀文化,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自信",探讨新形势下全面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一、弘扬创新文化,增强发展动力创新文化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最深刻的因素,也是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它体现为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持续活跃的创新思维、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
创新 企业 企业管理 工匠精神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这次年会以"弘扬优秀文化,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自信",探讨新形势下全面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一、弘扬创新文化,增强发展动力创新文化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最深刻的因素,也是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它体现为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持续活跃的创新思维、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常书智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古籍开发常书智Abstract:Accordingtothestatistics,upto1911theChineseancientbookswerenotlessthan106titles.Duringtheyearsfrom19...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启林
文章对中华文化的内涵,按表、里、中间三个层次,进行了细分,并对其最基本核心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其核心从以民为本,民情民心为核心的最新发展进程,提升为以人为本。文章强调结合各城市具体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弘扬各自的城市形象气质特色,并以京派、海派、岭南派等予以简单剖析。
关键词:
以民为本 以人为本 城市形象气质 特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仍承压较大的局面,进一步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一年一度的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将于5月6日-7日在株洲召开,今年的主题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以突显在经济转型、变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呼唤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一年一度的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将于5月6日-7日在株洲召开,今年的主题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以突显在经济转型、变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呼唤与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实体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良永
依据中小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未来发展问题,分析中小企业的文化需求,阐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系和模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九龙 贺秉花 尹莉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标志“肇立华夏”。荆山原在秦汉时期称中华原,北周时期置中华郡,由此也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建于荆山原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传承等,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践支撑,而“三大融合”“三让情怀”“三学并举”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探索。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红扬
一流大学不仅要国际化和标准化,而且要特色化和个性化。特藏是体现图书馆及所在高校文化传统和特色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分析和论述境内外四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建设,较为全面地观察和总结了近年来特藏发展的方向和流变:许多图书馆或创建内容丰富、形式活跃的“新特藏”,以凸现本校本馆特色,支持重点学科发展;或致力于发掘传统的“老特藏”,以梳理馆藏流变,彰显人文内涵和历史传统,传统意义上以“善本”为核心的特藏概念被扩大了。特藏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揭示和打造其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图书馆传统 图书馆文化 高校图书馆 特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劳以东
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学校党政工团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一道实践;让此项工作进计划、进校园、进课堂、进运动场、上舞台、进学生家庭、进学校周边社区,通过实践活动抓落实;努力将民族艺术教育、民族体育教育培育成学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等,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瑞雪
以工匠精神为逻辑起点,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深入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工匠精神传播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从创造自媒体联盟优势、抓住品牌传播时代红利、凝聚社会普遍共识三方面,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对打造技能强国、推进我国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辉 李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辉 李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