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4)
- 2023(3408)
- 2022(2814)
- 2021(2667)
- 2020(2302)
- 2019(5061)
- 2018(4828)
- 2017(9154)
- 2016(5376)
- 2015(5683)
- 2014(5584)
- 2013(5478)
- 2012(5159)
- 2011(4734)
- 2010(4708)
- 2009(4127)
- 2008(4192)
- 2007(3909)
- 2006(3203)
- 2005(2876)
- 学科
- 济(16686)
- 经济(16664)
- 业(12160)
- 管理(10970)
- 企(9605)
- 企业(9605)
- 学(8104)
- 方法(8094)
- 数学(7162)
- 数学方法(7049)
- 财(4929)
- 农(4003)
- 中国(3868)
- 融(3544)
- 金融(3543)
- 制(3503)
- 务(3409)
- 财务(3405)
- 财务管理(3398)
- 企业财务(3329)
- 森(3264)
- 森林(3264)
- 林(3247)
- 银(3242)
- 银行(3219)
- 技术(3104)
- 行(3077)
- 业经(2975)
- 贸(2875)
- 贸易(2875)
- 机构
- 大学(76521)
- 学院(74446)
- 研究(31941)
- 济(25789)
- 经济(25221)
- 科学(24246)
- 管理(22844)
- 农(22513)
- 中国(21241)
- 理学(20014)
- 理学院(19641)
- 管理学(19055)
- 管理学院(18928)
- 所(18718)
- 业大(18114)
- 研究所(17588)
- 农业(17544)
- 京(17139)
- 中心(13253)
- 院(12510)
- 财(11953)
- 省(11904)
- 室(11682)
- 农业大学(11472)
- 江(11212)
- 实验(10961)
- 北京(10865)
- 实验室(10484)
- 研究院(10447)
- 重点(9969)
- 基金
- 项目(56701)
- 科学(42398)
- 基金(40950)
- 家(39908)
- 国家(39651)
- 研究(33581)
- 科学基金(31222)
- 自然(23273)
- 自然科(22744)
- 自然科学(22726)
- 省(22438)
- 自然科学基金(22348)
- 基金项目(21662)
- 社会(19795)
- 划(19729)
- 社会科(18764)
- 社会科学(18756)
- 资助(17339)
- 教育(15395)
- 重点(13723)
- 计划(13690)
- 科技(13174)
- 科研(12056)
- 部(11759)
- 发(11670)
- 创(11342)
- 专项(10947)
- 编号(10923)
- 创新(10764)
- 性(10386)
共检索到107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靳微 杨预展 孙海菁 陈连庆 袁志林
【目的】揭示弗栎引种到我国后在新的立地和气候条件下形成菌根的类型、不同采样时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8月开展4次跟踪取样调查,采用菌根形态学描述、扩增子焦磷酸测序、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浙江上虞滩涂盐碱地弗栎母树林的外生菌根类型、群落结构组成及动态变化、优势外生菌根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弗栎主要形成黑色、白色和黄色及其中间色(乳白色和深红色) 5种颜色的外生菌根类型,根据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注释和相对丰度,前3种分别对应棉革菌、硬皮马勃和红菇,且均表现出较丰富的种间遗传多样性。基于加权的聚类分析表明乳白色和深红色菌根的群落组成分别与黄色菌根和黑色菌根最为相似,推测是同一菌根类型的不同发育阶段。此外还检测到少量鹅膏菌、粘滑菇、豆马勃、乳菇和蜡壳耳菌等类群。在不同采样时期,群落结构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棉革功在初始阶段丰度较高,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在所有时期丰度仍最高;相反红菇在初始阶段比例极低,随后呈较快增长,但丰度仍未超过硬皮马勃;棉革功在第2个时期的丰度跃升,其余时期较稳定。该动态变化特征与硬皮马勃和红菇子实体发生时间基本吻合。非度量多维度等分析表明,4个时期群落结构组成存在较明显差异(stress=0. 157);第2个时期的α-多样性指数最高并且与后2个时期的菌根样品存在显著差异;β-多样性热图表明第1个时期与第4个时期的相异系数最大。【结论】弗栎外生菌根真菌主要由棉革菌、硬皮马勃和红菇3大类群组成。不同时期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可能与土壤水分和气温变化有关。研究结果为今后挖掘优质菌根真菌资源应用于弗栎栽培提供重要参考和技术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碧林 王政 罗周瑜 武卉 郑贺元 郑永良
【目的】为了解中国板栗主产区(罗田)的板栗地下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对罗田地区80年以上的代表性板栗园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和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共采集到300份板栗根系样品,根据形态、颜色和分叉程度等特征进行分类后获得55个外生菌根类型。每种类型选取3个重复根段制备混合样品,对混合样品进行ITS分析。【结果】前50位的OTU分属于34属、15个未分类种和其他类群。其中丰度前20的类群占95.99%:Basidiomycota约占60%,包含Lactarius、Guehomyces、Inocybe、Russula和未分类Thelephoraceae 5个主要属;Ascomycota约占30%;Mortierellomycota约占5%,其余5%则属于未分类的真菌。在分离得到的22种外生菌根真菌中,Trichoderma物种丰富度最高(6种),其次是Fusarium (4种)、Penicillium(3种)、Talaromyces(3种)、Pestalotiopsis(2种),Ilyonectria、Castanediella和Leptodontidium各1种。其中与Fusarium、Trichoderma、Talaromyces和Penicillium等4种真菌同源性较高的11株菌已被报道具有生防功能,分离得到11株菌也可能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结论】本研究系统揭示了中国板栗主产区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分离得到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菌根真菌,为进一步提高板栗抗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多样性 分子鉴定 板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斌 闫伟
在外生菌根研究中,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分子标记的引入使得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飞速发展。文章就分子标记在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中的运用作了综述,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外生菌根真菌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益泰 陈雨春 黄一青 孙海菁 陈丹凤
引进美国弗吉尼亚栎在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海涂和内陆多个地点试种3~4 a,均能正常生长,在杭州湾滨海盐土上生长良好。弗吉尼亚栎苗缺乏发达的侧根和须根,不易移植成活,采用容器育苗和带土大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
关键词:
弗吉尼亚栎引种 育苗 移植成活率 生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杰瑞·布瑞奇斯
2012年3月1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是"中外港口运营状况与物流成本"。美国弗吉尼亚港务局局长杰瑞·布瑞奇斯先生介绍了弗吉尼亚港在美国港口中的地位、优势,港口运营模式及主要功能,并对弗吉尼亚港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娟 吴祝华 翁行良 赵邢 杨学祥 唐荣林 曹兵 巫昱 沈厚宇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为探明湖北、安徽两省20个典型采样地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对枫香根际土壤中AMF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枫香林区AMF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当地枫香林地AMF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10、20、50和100年生枫香为对象,采集枫香根际5~25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F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利用KOH脱色锥虫蓝染色法观察20个采样地枫香根系的AMF侵染状况。冗余分析(RDA)探讨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 20个样本中97.65%的枫香根样均检测到了AMF侵染,侵染率为49.43%~73.84%,平均侵染率为62.07%,安徽稽灵山枫香根样侵染率最高(73.84%),湖北九峰山森林公园枫香根样侵染率最低(49.43%)。根内真菌丛枝和泡囊较多,呈均匀分布,表明枫香容易被AMF侵染,但不同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取样地土壤中分离出AMF孢子数为[86~275个·(50 g)~(-1)]土,平均孢子密度为166个·(50 g)~(-1)土,表现为安徽稽灵山最高[275个·(50 g)~(-1)土],安徽黄山最低[86个·(50 g)~(-1)土]。3)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AM真菌11属46种,其中球囊霉属12种、无梗囊霉属13种、盾巨孢囊霉属5种,为取样地区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4)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在1.01~2.01 mg·g~(-1)和0.62~0.84 mg·g~(-1)之间。5)不同取样点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属数、Shannon(香农)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安徽两省的20个样地人工林和天然林枫香根际均可形成丛枝菌根,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多样性丰富,球囊霉属为优势菌群。本研究结合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为开发枫香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海菁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徐琴娣
[目的]探析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中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弗吉尼亚栎试管苗再生体系,为弗吉尼亚栎无性系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弗吉尼亚栎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定芽增殖途径,研究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选择、褐化控制以及培养基选择、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硫代硫酸钠和活性炭均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半径(p
关键词:
弗吉尼亚栎 组织培养 芽增殖 生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树凤 施翔 陈益泰 孙海菁 王涛 陈雨春
[目的]揭示美国引进树种弗吉尼亚栎幼苗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特征,为弗吉尼亚栎的引种驯化和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遮荫法,研究3种光环境下(全光——100%自然光、中度遮荫——50%自然光和强度遮荫——25%自然光)弗吉尼亚栎苗木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度遮荫明显促进弗吉尼亚栎苗高生长(P<0.05),但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强度遮荫条件下,地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苗高虽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对弗吉尼亚栎光响应曲线的观测表明:与全光条件相比,中度遮荫条件下,弗吉尼亚栎叶片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以及光补偿点(LCP)均明显下降(P<0.05),说明适度的遮荫有助于提高弗吉尼亚栎对光的利用效率,促进干物质的积累;而强度遮荫条件下,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明显上升,暗呼吸速率明显增加(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缪福俊 蒋宏 王宏虬 原晓龙 陈剑 杨宇明 王娟
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因具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集,已成为濒危植物。菌根真菌是其栽培和保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协同因子。采用免培养技术对滇西北4个不同居群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毛根的真菌进行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区段扩增。结果表明:从4个居群的毛根中共克隆得到366个真菌ITS-taxa,其中白水河居群93个,石卡雪山居群90个,天生桥居群103个,纳帕村居群80个;黄花杓兰毛根系统中存在丰富多样的菌根真菌类型,分别涉及胶膜菌属Tulasnella,伏革菌属Corticium,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和丝核菌属Rhizo...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谌红辉 温恒辉
通过对马尾松母树林7a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1)马尾松花期为10~15d,雌雄球花的散粉期与受粉期大致同步;(2)球果及种子产量与雌球花数正相关,与雄球花数相关性不显著;(3)建立母树林可从幼林期开始疏伐,7年生时密度每公顷保留330株左右为宜;(4)7年生时开花结实株率达80%以上,母树结果较多的部位为中下冠层的东南方向,占60%以上,10年生母树林每公顷可产种6.7kg。
关键词:
马尾松,母树林,密度,花期,结实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妙 刘楚瑜 陈城 吴楚
【目的】干旱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甚至死亡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旨在探究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Marx 270)对麻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方法】以麻栎幼苗为材料,进行植株正常水分管控处理(对照,CK)、干旱胁迫处理(D)、正常水分管控+接种彩色豆马勃处理(Pt)和接种彩色豆马勃+干旱处理(Pt+D)4种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接种彩色豆马勃对麻栎幼苗的菌根定植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够在麻栎幼苗根部形成菌丝套,促进麻栎幼苗生长发育并且降低干旱胁迫对其影响。其中,Pt+D处理的株高和地径比D处理分别显著性高出49%和52%。接种彩色豆马勃能显著提升麻栎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Pt处理> Pt+D处理> CK处理> D处理,进一步改变气体交换相关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干旱胁迫下导致麻栎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而接种彩色豆马勃后除POD外,Pt+D处理的SOD、CAT、APX和GR活性与D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再者,接种彩色豆马勃能显著提高麻栎AsA含量,Pt处理比CK处理显著高出74%,Pt+D处理比D处理显著高出103%,但是对GSH含量却无影响。同时能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的过氧化氢含量(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其中Pt+D处理的MDA含量比D处理降低了30%,保护麻栎幼苗膜系统的稳定。在渗透调节系统方面,麻栎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提高,而接种彩色豆马勃Pt+D处理的麻栎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低于D处理。【结论】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在麻栎幼苗根部形成菌丝套,促进其生长发育。干旱胁迫下,接种彩色豆马勃能减少麻栎幼苗的水分丧失,改善叶绿素的降解,维持光合能力,降低H2O2、MDA和相对电导率,保护细胞膜的稳定,进而提升麻栎幼苗的抗旱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亚娟 张剑 付琦媛 侯晓强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对兰科杓兰属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共获得96个真菌克隆,其中44个克隆鉴定为未知真菌,52个真菌克隆基于97%的序列相似性被划分为2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属于5门6纲11目16科15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的主要真菌类群。综合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报道,对24个OUTs进一步分析,发现4个OTUs为潜在的兰科菌根真菌,分别属于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OTU1)和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OTU2)及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OTU3和OTU4)。【结论】根际土壤真菌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类群的构成及多样性研究,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有效的大花杓兰菌根真菌及其野生种群的迁地保育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艳芳 文竹梅 屈峰 刘青青 邢先双 罗航 李梦琪 陈杭 刘博
以福建省南平市不同连栽代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一、二、三、四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聚类分析、物种注释及数据库对比,探讨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揭示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中共得到1 314 765条有效序列,有1 340个AMF-OTUs.AMF相对丰度前三的属分别为Glomus、Rhizophagus和Rhizoglomus.(2)α多样性指数表明,AMF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不同连栽代数间无显著差异.(3)随着代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与AMF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而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全氮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综上,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林土壤AMF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益泰 王树凤 陈雨春 袁杰 王涛 陈炳 钱亚南
通过对弗吉尼亚栎引种人工林的调查观察,探讨其种子产量、脱落过程与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规律。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海盐土上栽种的树龄9~11年生、栽植密度1 200株·hm-2的弗栎林分中,2012—2014年间随机标定35~42株母树定期观测脱落种子质量和年产量,并分析相同母树的种子产量、脱落期和种子大小与形状的个体差异及年度稳定性。连续3 a内弗栎平均单株种子产量分别为2.32 kg(变幅0.00~8.51 kg)、1.38 kg(0.03~5.61 kg)和2.92 kg(0.40~6.58 kg)。整个林分种子脱落过程历时长达80~100 d,落籽量的累计分布十分吻合Logistic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