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8)
- 2023(15336)
- 2022(13178)
- 2021(12215)
- 2020(10078)
- 2019(23105)
- 2018(23184)
- 2017(43721)
- 2016(23784)
- 2015(26692)
- 2014(26760)
- 2013(26637)
- 2012(24826)
- 2011(22391)
- 2010(22457)
- 2009(20322)
- 2008(19593)
- 2007(17217)
- 2006(15254)
- 2005(13549)
- 学科
- 济(102911)
- 经济(102820)
- 管理(65753)
- 业(64606)
- 企(51559)
- 企业(51559)
- 方法(39943)
- 数学(33899)
- 数学方法(33546)
- 农(29235)
- 中国(29214)
- 地方(29059)
- 业经(24696)
- 学(22039)
- 技术(20420)
- 财(20222)
- 农业(20072)
- 贸(17488)
- 贸易(17472)
- 易(16832)
- 环境(16749)
- 制(16613)
- 和(16107)
- 理论(16055)
- 地方经济(15605)
- 产业(15048)
- 银(14811)
- 银行(14766)
- 融(14651)
- 金融(14648)
- 机构
- 学院(334414)
- 大学(334203)
- 济(132293)
- 管理(132169)
- 经济(129284)
- 研究(117873)
- 理学(113478)
- 理学院(112122)
- 管理学(110321)
- 管理学院(109707)
- 中国(86637)
- 科学(74220)
- 京(73842)
- 所(59713)
- 财(57365)
- 农(56161)
- 研究所(54455)
- 江(53699)
- 中心(53110)
- 业大(51101)
- 范(47499)
- 师范(47032)
- 北京(46739)
- 财经(45476)
- 农业(43600)
- 院(43462)
- 州(41678)
- 经(41181)
- 经济学(38104)
- 师范大学(38099)
- 基金
- 项目(229642)
- 科学(179879)
- 研究(170142)
- 基金(163244)
- 家(142229)
- 国家(140990)
- 科学基金(120583)
- 社会(105157)
- 社会科(99566)
- 社会科学(99541)
- 省(91809)
- 基金项目(87709)
- 自然(77887)
- 教育(76999)
- 划(76441)
- 自然科(75986)
- 自然科学(75972)
- 自然科学基金(74583)
- 编号(70557)
- 资助(66110)
- 成果(56598)
- 发(53503)
- 重点(51702)
- 部(49515)
- 课题(49199)
- 创(48211)
- 创新(44913)
- 科研(43084)
- 发展(42691)
- 项目编号(42564)
- 期刊
- 济(152733)
- 经济(152733)
- 研究(100422)
- 中国(69803)
- 学报(51798)
- 农(51152)
- 管理(49411)
- 科学(49362)
- 教育(42426)
- 财(41518)
- 大学(38832)
- 学学(36112)
- 农业(36000)
- 技术(32524)
- 融(28667)
- 金融(28667)
- 业经(26779)
- 经济研究(23226)
- 财经(21045)
- 图书(20428)
- 问题(20037)
- 业(18983)
- 科技(18098)
- 经(18024)
- 技术经济(17715)
- 资源(16930)
- 理论(15960)
- 现代(15896)
- 坛(15152)
- 论坛(15152)
共检索到505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媛 杨涛 胡峰 王俊峰 陆丽娜 黄斌
通过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顶尖咨询机构权威报告、我国重点科技项目布局方向的共词分析遴选出高频词,通过高频词确定未来产业领域,并从江苏基础角度建立遴选指标,遴选适合江苏发展的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基于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英文文献和CNKI数据库的中文核心文献,运用知识图谱方法进行前沿热点技术分析,为江苏下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借鉴。结果显示,江苏未来应加强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布局,加强对模糊控制、遗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算法的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乐乐 吴殿廷 姜晔
工业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向性的作用。主导产业的选择是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依据6个量化指标,从4个维度对"十一五"期间主导产业进行遴选,发现以能源及相关产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是各省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省份较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东部发达省市的重点,预期中的产业转移并未实现;以行业为变量对各省份的主导产业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1个省份划分为5类,反映了我国各省份主导产业布局特点;在此基础上,依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各地区"十二五"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主导产业 区位熵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昕 姜马
本文基于专利技术共现网络对我国生物产业1986—2011年的共性技术进行了遴选,无论从各阶段专利数据总量及技术领域的拓展过程来看,还是从生物产业内部各技术领域的联系广度和联系深度来看,制药、基本化学、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是现阶段我国生物产业的共性技术。而农药及农用化学品、纺织品、其他化学品、食品饮料和专用机械等领域的联系广度和联系强度都在不断增强,这些领域未来可能成长为生物产业的共性技术。
关键词:
专利 技术共现网络 共性技术 生物产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盛南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新科技在语言服务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中外文化的融汇交流提供了优良契机,立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深化探索翻译技术已成为语言转换领域的急迫需求。由王华树、郑忠耀、胡富茂、齐东伟联合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20年4月出版的《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研究》一书,立足信息技术在语言翻译领域的创新成果,系统讲述其与人工智能衔接交汇的发展维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寻求人工智能背景下相关技术教学的科学实践方式,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易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有助于扩宽优化相关领域建设视野,深化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对新时期翻译技术与相关工作的强化构建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顾男飞
以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目标的重要基石,我国应抓住由其带来的产业升级机会并全面规制技术应用风险。文章通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与风险进行研判,系统梳理Sora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明晰技术创新基础条件。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业影响,基于产业发展理论与系统论,提出应促进算法创新、提升数据和算力供给质量,并且挖掘丰富应用场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复合应用风险,对技术治理理论进行调整,建构法律规制和技术治理的双元共治模式,以实现纾解著作权侵权风险、保障个人隐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多重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华 曾昭睿
本文通过追溯人工智能从萌芽、发展到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历史,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演进的一般性规律。前沿技术的创新路径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在技术发展初期出现潮涌现象并呈现多条技术路线竞争的格局,其发展需要多学科技术的支持,受到多领域科技发展的启发。新技术的产业化往往要经历曲折、漫长的过程,需要来自互补产品与互补技术协同演进的支撑,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也需要互补技术的进步与互补产品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提出,政府可以在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方面对新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广泛应用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既有其优势,也存在其不足和滥用风险;未来的创新与生产更可能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高度协作。本文从研发支持、发展环境建设、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市场支持、创新创业、科技伦理治理等方面提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元建 陈强
本文对政府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遴选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设计。第一,分析国内相关文献,梳理共性技术的遴选方法,并简介美国、英国关于遴选程序、组织架构、方法等的实际做法。第二,对共性技术遴选流程进行设计,提出基于不同的政策目标,采用不同的共性技术遴选方法,并提出通过特征分析、优先度排序、必要性评估三个环节,对共性技术开展精细化遴选。第三,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基本模式对遴选工作的组织架构进行设计。
关键词:
共性技术 技术遴选 组织架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楠 彭鼎原 傅俊英 赵蕴华
文章采用技术生命周期曲线判断技术发展阶段,通过多维尺度分析法结合K-means算法,以专利IPC号为基础,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对专利差异性矩阵进行专利技术聚类;对技术集群从技术影响力、技术范围、技术保护、扩散指数、专利家族数量5个维度进行技术评价;综合孔多塞投票法和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前沿技术集群的命名与比较;引入时间维度,最终得到前沿技术演进图。通过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最终得到近5年的10类前沿技术,包括神经网络、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机器人、智能系统、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汽车自动驾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制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刚 刘捷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基于价值网络分析方法,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当出现本地智能化潜在需求却缺乏技术供给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在刺激有效需求的同时吸引创新资源的集聚,这是推动制造业集群智能化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本战略选择。培育和完善包括制造企业、人工智能企业、新型研发组织、战略联盟和政府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构成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促进智能科技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集中表现为以"双创"为导向,在刺激有效需求和引进创新资源的同时,促进多元创新主体的互动和协同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剑 孙文建
特色产业基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其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来支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理论,把特色产业基地环境因素归纳为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智力资源环境、创业创新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六个方面,并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江苏省55个特色产业基地为例,选取15个初始指标对基地发展环境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取的三个主因子分别为区域经济与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教育环境和产业基础环境,第一个主因子具有很高权重,后二个主因子权重大体相当。说明区域经济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的影响最为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袁磊 张淑鑫 雷敏 覃颖 张文超
2021年6月8日,OECD发布的《数字教育展望2021: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机器人应用前沿》报告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教育?该报告通过对当下教育领域智能技术的分析,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指出智能技术对教育的赋能:在学生学习方面,自适应学习技术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整体智能系统能关注特殊需求学生从而推动全纳教育发展,自动数字测量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字学习技术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方面,教育机器人的出现使教师角色开始转变,混合人工智能系统帮助教师高效管理课堂,数字技术应用于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建立学校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和系统管理学习分析,早期预警系统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使学校管理更安全,组织系统覆盖更全面。智能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系统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成本效益,但需要合理利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研究协同驱动,还需要教师、学校领导和学习者的充分合作。本文分析技术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的应用现状后,总结了技术赋能推动教育变革、迈向教育实质公平以及教育伦理与价值问题,以期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体系 人工智能 区块链 机器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产业相继出现。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经济数据,利用锡尔系数、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值和泰尔指数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一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外部差异系数中,区域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区域内差异;二是无论是区域内部差异和还是区域外部差异都在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依然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加速了部分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企业规模、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资金投入会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推进过程中可以此为突破口。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鹏飞
日本是世界上人工智能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提出"Society 5.0"的畅想,希望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应对日本社会的老龄化等问题。人工智能是"Society 5.0"的基础技术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推广与"Society 5.0"建设密不可分。因此,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制度体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人工智能巨大的经济潜力吸引着日本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引入,日本政府的政策号召则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在企业界的推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日本企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应对疫情的冲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子云 何庭钦
在国家层面,我国在2017年已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文件,国内部分经济发达省份迅速出台了相关规划计划积极响应,然而有关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甚少,尚未形成系统理论。在进行国内外研究与产业政策现状分析后,分析人工智能产业的基本理论,凝练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特点、产业关联关系、产业构成和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提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应由"三发一划一策"(即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规划计划和扶持政策)构成,并给出每个构成要素的内容及推导方法。以湖南省为例,详细剖析该区域的人工智能产业现状,提出其产业发展战略,并针对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产业相继出现。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经济数据,利用锡尔系数、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值和泰尔指数分析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一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外部差异系数中,区域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区域内差异;二是无论是区域内部差异和还是区域外部差异都在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依然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加速了部分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企业规模、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资金投入会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推进过程中可以此为突破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