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1)
2023(2446)
2022(2235)
2021(2295)
2020(2090)
2019(4646)
2018(4920)
2017(9880)
2016(5797)
2015(7211)
2014(7394)
2013(7105)
2012(6948)
2011(6323)
2010(6506)
2009(6407)
2008(6379)
2007(5879)
2006(5405)
2005(5077)
作者
(15621)
(12866)
(12539)
(12291)
(7943)
(6108)
(5911)
(4873)
(4740)
(4719)
(4218)
(4118)
(4085)
(4042)
(3907)
(3806)
(3745)
(3726)
(3704)
(3656)
(3397)
(3092)
(3085)
(3080)
(2940)
(2906)
(2869)
(2821)
(2584)
(2539)
学科
(19687)
经济(19665)
管理(12337)
中国(11095)
(11014)
方法(9831)
(8398)
企业(8398)
数学(8067)
数学方法(8026)
教育(7423)
(6219)
(6134)
(5372)
银行(5370)
(5340)
贸易(5330)
(5247)
(5226)
(4947)
理论(4691)
业经(4432)
(4088)
(3858)
金融(3857)
(3851)
(3768)
文化(3734)
税收(3653)
(3628)
机构
大学(88987)
学院(83073)
(33240)
经济(32370)
管理(28278)
研究(27352)
理学(23380)
理学院(23049)
管理学(22626)
管理学院(22449)
中国(21331)
(19617)
(18793)
财经(14453)
科学(14215)
(14105)
师范(14049)
北京(13418)
(13344)
(12960)
(12777)
中心(11555)
研究所(11555)
教育(11266)
师范大学(11193)
财经大学(10633)
(10547)
经济学(10463)
(9700)
经济学院(9549)
基金
项目(43196)
研究(37295)
科学(33073)
基金(28594)
(22814)
国家(22548)
社会(22486)
社会科(21117)
社会科学(21112)
教育(19277)
科学基金(18303)
编号(17408)
成果(16967)
(16851)
基金项目(14703)
(14620)
课题(12757)
资助(12178)
(11059)
大学(11033)
项目编号(10822)
(10704)
(10150)
重点(9644)
规划(9515)
(9510)
教育部(9499)
人文(9259)
自然(9193)
社科(8956)
期刊
(40721)
经济(40721)
研究(34183)
教育(21599)
中国(19576)
(12792)
管理(11305)
学报(10376)
(9986)
金融(9986)
大学(9710)
(8971)
科学(8839)
财经(7665)
学学(7330)
业经(7096)
图书(6936)
经济研究(6774)
(6633)
问题(6447)
技术(6356)
农业(6293)
(6282)
书馆(5355)
图书馆(5355)
理论(5141)
国际(5004)
高等(4960)
商业(4844)
实践(4650)
共检索到139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骏  
大学,不仅在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承担着先进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的重要角色。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是它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和崇高道德的高度,不仅是社会的知识权威,而且是社会的道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经济体系、稳定昌明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大而完备的国防体系,而且需要建设一个充满内在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体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建设一个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而且必须提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陈衍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今年4月,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三部门共同向社会公布。一个月后,三部委又出台了《关于推进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构建激励创新的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创新文化培育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作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之一,作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原则、总依据和总要求。创新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大学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根本。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创新更侧重于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但这丝毫不影响创新文化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南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承选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实行“精英教育”时代,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培养的人才存在依附性人格。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依附性人格已不能适应社会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这种现代人格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为此,高校必须坚持实行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和人文教育,为现代人格的养成创造条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晨光  黄蔚  唐景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建生  
我国亟待培养自己的创业文化,这一时代使命大学责无旁贷。这是由大学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及其职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现代中国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承选  
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实行“精英教育”时代,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必须坚持实行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和人文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树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要求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地方高校责无旁贷。本文认为,加强地区经济和学校自身的研究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关键,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核心,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地方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保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根东  
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水平,这就需要发挥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和先导作用。为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新世纪教育的使命。随着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日渐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导方向,教育的功能将更加具有鲜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特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事业。我们不仅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同时需要建立有关制度措施和机制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