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 技术(11)
- 业(10)
- 企(10)
- 企业(10)
- 技术管理(9)
- 管理(9)
- 济(2)
- 经济(2)
- 中国(1)
- 书馆(1)
- 企业财务(1)
- 农(1)
- 农业(1)
- 务(1)
- 化(1)
- 图书(1)
- 图书馆(1)
- 学(1)
- 技术经济(1)
- 收(1)
- 数学(1)
- 数学方法(1)
- 新技术(1)
- 方法(1)
- 税(1)
- 税收(1)
- 组织(1)
- 经济学(1)
- 络(1)
- 网络(1)
- 机构
- 大学(14)
- 学院(13)
- 研究(8)
- 济(6)
- 经济(6)
- 理学(5)
- 理学院(5)
- 管理(5)
- 管理学(5)
- 管理学院(5)
- 科学(4)
- 中国(3)
- 学工(3)
- 州(3)
- 工商(3)
- 工商管理(3)
- 研究院(3)
- 院(3)
- 上海(2)
- 中南(2)
- 中心(2)
- 发(2)
- 发展(2)
- 四(2)
- 四川(2)
- 展(2)
- 川(2)
- 工大(2)
- 所(2)
- 武汉(2)
共检索到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元才
引进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进行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实现形式。本文通过对三家企业的案例分析,初步概括出我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总体框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光泗 沈坤荣
技术创新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围绕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技术引进方式及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不同技术引进方式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专利专有技术引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而采用合资合作生产方式的技术引进、硬件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存在弱的负相关性。吸收能力是制约技术引进技术外溢效应的核心变量,技术引进的创新绩效严重依赖于吸收能力的提高,否则国外技术引进将对本土创新产生严重替代,即所谓的"创新毁灭"效应。
关键词:
技术引进方式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林 周任重 周权雄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动自主创新是广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研究评价了广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水平以及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建议政府建立创新激励政策体系。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技术消化 吸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丕昌 邓子跃 苏红益
文章概述了四川省企业技术引进及其消化、吸引、创新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够平衡,结构不够合理;引进方式单一,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引进工作节奏慢、效率低;以及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未能较好地结合等。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政策措施不配套,企业自身亦缺乏相应的动力和能力。为此,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快引进的步伐;实行资金倾斜,增强引进能力;抓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的结合,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奖励制度,强化激励机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旭 葛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莉 杜鹏程
文章在研究已有旋进路径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分析与比较、模型构建与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时间和旋转角速度为自变量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跨越路径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当企业实施技术跨越时,旋进系统对技术力产生的阻力因素大于驱动力时,宜采取螺旋路径;当旋进系统对技术力产生的阻力小于驱动力时,企业则应该采取直进路径方式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技术跨越 旋进路径 阻力 驱动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晓强 朱斌
本文首先在总结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系统模型,然后据此分析了我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对于如何完善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提升系统功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系统 企业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汉大学开放式创新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开放式创新,探索出一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道路。当前,我国还存在创新主体互动不够、消化吸收经费不足、创新服务与激励机制不完善、重引进轻消化吸收而再创新动力不足、国际创新合作不充分等问题,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实现以开放促创新,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良性循环发展,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不断优化技术的引进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完善再创新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傅利平 张出兰
文章在对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演化相关理论,对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机理进行研究,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技术能力 知识演化 消化吸收再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子扬 汪贤裕 张莉
在通过技术引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组织间技术转移效率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将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背景下的技术转移实现模式分为"推式"和"拉式"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每种模式下都存在多次技术转移,发现一般意义下的转移效率因素的重要性将发生分化并呈现两个特征:一是"推式"模式下变化的不确定性比"拉式"模式下更大;二是转移效率因素在二次技术转移中的重要性和相对重要性会因处于"推式"或"拉式"模式下有所不同。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技术转移 推式 拉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志凯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在自力更生的方针下发展工业化,注重并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终于在贫穷落后的背景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科技发展 自力更生 引进消化 吸收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利平 谢丹阳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许多后进经济实现技术追赶与创新增长的重要渠道。然而,国外的创新成果对本土技术创新增长既有互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哪一种效应占优取决于技术吸收能力,由于吸收能力的不同,国外技术引进对本土创新增长呈现不同的效应。本文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从异质吸收能力的视角,考察了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国外技术引进对其新产品创新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和创新追赶效应。研究发现:1存在创新追赶效应,初始新产品创新水平越低的地区后来的创新增长越快;2自主创新投入对新产品创新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国内技术购买对新产品创新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3国外技术引进对于新产品创新增长存在显著的异质吸收能力单门槛效应:无论从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吕国庆 贾磊
本文以上海农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在分析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考察农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技术及引进技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为正,技术吸收能力高的企业会比技术吸收能力低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创造更高的绩效。采用新技术对企业的增收效果越明显,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力度就越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春培 张振刚 田帅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升级,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特征。技术能力按照演化维度可分为技术仿制、创造性模仿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技术创新模式决定于技术能力,要与之相适应才能取得最佳的创新效益,按照技术创新的自主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简单仿制、模仿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三种层次。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质上是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形态不断演进的过程。最后研究了广州某公司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动态演进过程。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斌 陈艳华 陈丽霞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捷径。立足于机械装备企业核心部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进程,基于动态的技术演化规律,提出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匹配矛盾性和破解路径,进而通过福建省制造企业的案例研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福建省机械装备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指导建议。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 动态演进 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