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1)
2023(5470)
2022(4885)
2021(4473)
2020(4107)
2019(9743)
2018(9647)
2017(18769)
2016(10647)
2015(12319)
2014(12631)
2013(12883)
2012(12247)
2011(11202)
2010(11356)
2009(10758)
2008(10989)
2007(10128)
2006(8658)
2005(7652)
作者
(33867)
(28659)
(28630)
(27275)
(18072)
(13799)
(13198)
(11325)
(10613)
(10154)
(9686)
(9598)
(9294)
(9153)
(9013)
(9002)
(8902)
(8471)
(8289)
(8242)
(7241)
(7069)
(7000)
(6571)
(6500)
(6373)
(6324)
(6316)
(5883)
(5870)
学科
(46829)
经济(46789)
管理(29452)
(27601)
方法(24244)
数学(21752)
数学方法(21565)
(21212)
企业(21212)
(13006)
中国(11154)
(11067)
(10914)
地方(9904)
(8699)
农业(8649)
(8618)
贸易(8616)
业经(8418)
(8332)
(7698)
环境(7314)
资源(7142)
(6686)
财务(6667)
理论(6650)
财务管理(6645)
企业财务(6234)
(6212)
银行(6186)
机构
大学(163098)
学院(161982)
(65260)
经济(63787)
管理(60704)
研究(56080)
理学(52248)
理学院(51632)
管理学(50629)
管理学院(50313)
中国(41556)
科学(37798)
(34882)
(33787)
(30651)
(28686)
研究所(28215)
业大(27468)
农业(27256)
中心(26108)
(25029)
财经(23159)
北京(21876)
(21575)
师范(21332)
(20851)
经济学(20207)
(20133)
(19297)
经济学院(18531)
基金
项目(107520)
科学(82405)
基金(76296)
研究(75292)
(67723)
国家(67196)
科学基金(55730)
社会(45623)
社会科(43167)
社会科学(43148)
(42986)
基金项目(40863)
自然(37196)
(36288)
自然科(36157)
自然科学(36140)
自然科学基金(35463)
教育(34596)
资助(31888)
编号(31351)
成果(25593)
重点(24693)
(23941)
(23841)
(21689)
科研(21180)
课题(21168)
计划(21147)
创新(20376)
教育部(19653)
期刊
(69075)
经济(69075)
研究(42548)
中国(30709)
学报(30556)
(29600)
科学(25901)
(22787)
大学(20999)
农业(19983)
学学(19665)
管理(19135)
教育(14384)
技术(13660)
(11834)
金融(11834)
(11572)
业经(11475)
财经(11403)
经济研究(10823)
图书(10001)
资源(9978)
问题(9954)
(9807)
技术经济(8774)
(8658)
统计(8235)
理论(8049)
商业(7662)
(7494)
共检索到233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萍  马朝宏  颜谦  丁映  
为合理利用甘薯品种(系)资源,对15个从省外引进的甘薯品种(系)进行了27项形态标记的聚类分析,进而研究他们的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7.20处可将参试各资源分成4类。Y1和其他的甘薯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从四川引进的6个品种(系)中以S1、S4、S2及S5间的亲缘关系很近;从福建引进的5个品种系中以F1和F4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仙  刘倩  严炜  宋记明  段春芳  沈绍斌  张林辉  娄予强  刘光华  
利用形态标记对来自菲律宾、云南、海南等6个地方的50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标记聚类分析,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云南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脉色,达85.5%;其次是结薯集中度,为75.76%;最小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9.33%;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5.64;最小的是烂根情况,为2.58,平均为5.34;总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0~1.22,平均为0.80,试验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大,并在欧氏距离1.00处可将50份木薯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第Ⅰ类包括33份材料,此类筛选出淀粉含量较高的有9份,鲜薯产量较高的8份,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SC11,达36.7%,且叶片较特殊;第Ⅱ类包括12份材料,此类淀粉含量较低,鲜薯产量较高的有3份;第Ⅲ类包括2份材料,以鲜薯产量较高为主;第Ⅳ类材料F876,淀粉含量相对高,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是29.78%和238.5t/hm2;第Ⅴ类材料GR024-7,鲜薯产量相对较高,达145.5t/hm2;第Ⅵ类材料为H502;亲缘关系最近的为S4和E361,其次是F556和F821,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是F876、GR024-7和H502,且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慧峰  陈天渊  黄咏梅  吴翠荣  李彦青  滑金锋  范继征  
对广西保存的476份国内外不同甘薯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7个形态性状在不同甘薯种质材料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0.14%,平均多样性指数达到了0.6012;来源于广西的甘薯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其平均多样性指数比整个群体平均值高88.24%;从国内三大薯区和国外甘薯种质资源群体划分来看,国外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应更好地保护和加以利用;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2.41%,它们代表了全部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可为甘薯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章辉  赵丽芬  赵彦坤  眭书祥  张艳丽  王虎  李增书  李爱国  朱青竹  
早熟棉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早熟棉遗传改良的基础,对培育早熟棉新品种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改善现有早熟棉品种的早熟性,为早熟棉育种的亲本组配提供依据,利用35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地区的83份早熟抗虫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2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0条多态性条带。NTSYS-pc2.11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83份材料的相似系数变化为0.73~0.9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时,将83份棉花早熟材料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群包含59个材料,第Ⅱ类群包含24个材料。表明我国早熟棉遗传基础比较狭窄,今后育种中要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创制新的早熟棉种质资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福宝  
聚类分析是数值分类学的一个年青的分枝,是研究如何对样本(或指标)进行分类的统计方法。过去,人们对样本(或指标)进行分类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只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有时不能确切分类。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纯佳  覃伟  徐超华  刘洪博  毛钧  陆鑫  
【目的】探明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遗传变异特征,筛选优良基因型,并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大伸长期对50份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顶端全展叶6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包括净光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固有水分利用效率(WUEin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nst)。通过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明确气体交换参数变异特征,并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筛选优异基因型。【结果】所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参试基因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程度依次为gs>A>E>Ci>WUEintr>WUEinst。各项参数广义遗传力较高,除WUEinst为58.8%外,其余参数均达70%以上。除WUEinst与E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气体交换参数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气孔导度同其他参数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体现了其对气体交换的重要调控作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两项公因子,可分别解释为"碳同化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二者在基因型间的变化彼此独立,表明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材料的筛选是可能的。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B4362、B51-410、US67-22、BH10-12、C323-87、Co685等6个碳同化能力突出、且同时具有极佳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基因型。【结论】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中蕴含丰富的气体交换参数变异,遗传差异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鉴定筛选到6份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材料,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雨涛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形态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为广东省的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可聚为4个类别,其中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为第一类,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为第二类,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为第三类,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为第四类。[结论]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其在文化价值、休闲性和产业带动方面优势凸显,独特性高组合性较好,具有地区特色,资源整体价值大;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规模较大,独特性高,但对资金要求较高,主要为政府和企业开发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较低;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较好的休闲作用,但发展时间较短,创新性不足,在居民参与性方面有待加强;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具有较高的居民参与性,且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形式单一,在独特性、休闲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如其他3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林宝刚  张冬青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84份国内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有75个品种(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1、2亚群可再分为3个和4个品种(系)组。4个类群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第Ⅱ-2亚类群生育期较短,但单株产量最高。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文彬  蔡南通  邱永祥  吴秋云  许泳清  
【目的】明确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甘薯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4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个ISSR引物在34份甘薯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2 18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 09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3.2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百分率为50.25%;聚类分析将34份甘薯种质材料划分为4大类。【结论】明确了具有代表性的甘薯种质材料的遗传背景,为今后甘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鑫  毛钧  应雄美  刘新龙  苏火生  马丽  蔡青  
对13份甘蔗创新种质和2个对照种的13个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前4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21%,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以前4个公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为2.69时可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其中Ⅰ类和Ⅱ类综合表现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俊  张华  徐良年  吕建林  陈如凯  
利用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152个甘蔗品种资源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甘蔗品种间光合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对152个甘蔗品种资源的光合性状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将152个品种分为7大类,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甘蔗光合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3个光合参数,建立了7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会  杨荣仲  方锋学  李杨瑞  
通过分析评价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重要数量性状,为甘蔗育种中性状选择提供参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1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9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蔗9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糖分因子、茎径-叶因子、茎数-叶因子和株高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4.42%,糖分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茎径与茎数之间互有较大的负效应,株高因子则较为独立。聚类分析表明111份桂糖甘蔗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高糖类群(含3个亚类)和低糖类群(含2个亚类),高糖类群以年代较近的材料为主,低糖类群以年代较远的材料为主。糖分性状在甘蔗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糖料蔗育种中实生苗选择时建议以锤度为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赵东  马佩勇  郭小丁  谢一芝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公共数据库的1 458条三浅裂野牵牛ESTs序列进行EST-SSRs信息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剔除低质量的和冗余的序列后,得到总长度为334.368 kb无冗余序列868条。这些无冗余序列中有35个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布于35条EST中,出现频率为4.03%,平均分布距离为9.55 kb。在2~6核苷酸的重复类型中,二、三核苷酸SSR之和占总EST-SSR的68.57%,其中三核苷酸SSR占总SSR数量的45.71%。在所有重复单元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T/AT(14.29%),其次是TCT/AGA为11.4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春霞  谭学林  
为有效利用外引稻种资源,将引进的83份国际水稻所GUVA项目粳稻品系在云南中海拔稻区种植,对株高、有效分蘖数、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据此对引进品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引进品系可划分成4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半矮秆多蘖大叶大穗类型,共12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第二大类群为半矮秆少蘖大粒类型,共21个材料,估测产量最低,但各品系的千粒重最高,可作为大粒种质资源用于粳稻品种粒型的改良;第三大类群为半矮秆中穗小粒类型,共18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一般,产量中等,难于直接利用;第四大类群属于半矮秆多蘖小叶小穗类型,共32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