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9)
- 2023(12862)
- 2022(10687)
- 2021(9832)
- 2020(8150)
- 2019(18720)
- 2018(18778)
- 2017(36032)
- 2016(19845)
- 2015(22386)
- 2014(22689)
- 2013(22202)
- 2012(19950)
- 2011(17700)
- 2010(17446)
- 2009(15824)
- 2008(15235)
- 2007(13293)
- 2006(11623)
- 2005(10174)
- 学科
- 济(80462)
- 经济(80379)
- 管理(58752)
- 业(57281)
- 企(47846)
- 企业(47846)
- 方法(37369)
- 数学(32269)
- 数学方法(31893)
- 农(22169)
- 中国(21795)
- 业经(19190)
- 财(18037)
- 技术(17874)
- 学(17397)
- 地方(16682)
- 农业(15192)
- 理论(13743)
- 和(12987)
- 贸(12958)
- 贸易(12951)
- 制(12838)
- 环境(12783)
- 易(12551)
- 务(11753)
- 财务(11676)
- 财务管理(11655)
- 划(11246)
- 企业财务(11055)
- 教育(10797)
- 机构
- 大学(281878)
- 学院(280252)
- 管理(114750)
- 济(108084)
- 经济(105648)
- 理学(99950)
- 理学院(98884)
- 管理学(97147)
- 管理学院(96661)
- 研究(92395)
- 中国(65906)
- 京(60580)
- 科学(59601)
- 财(46376)
- 所(46228)
- 农(45515)
- 业大(43998)
- 研究所(42566)
- 中心(41256)
- 江(39996)
- 财经(38067)
- 北京(38058)
- 范(37889)
- 师范(37556)
- 农业(35689)
- 经(34641)
- 院(33861)
- 州(32786)
- 技术(31463)
- 经济学(31264)
- 基金
- 项目(198938)
- 科学(156114)
- 研究(145567)
- 基金(142842)
- 家(124523)
- 国家(123496)
- 科学基金(106260)
- 社会(90592)
- 社会科(85838)
- 社会科学(85813)
- 省(78865)
- 基金项目(76465)
- 自然(69288)
- 自然科(67673)
- 自然科学(67658)
- 教育(66508)
- 自然科学基金(66407)
- 划(65945)
- 编号(59816)
- 资助(58081)
- 成果(47431)
- 重点(44368)
- 部(43077)
- 发(42410)
- 创(41675)
- 课题(41165)
- 创新(38860)
- 科研(37770)
- 国家社会(36809)
- 项目编号(36706)
- 期刊
- 济(115046)
- 经济(115046)
- 研究(79879)
- 中国(51616)
- 学报(45072)
- 科学(42011)
- 农(41125)
- 管理(40983)
- 大学(33873)
- 教育(33748)
- 财(33691)
- 学学(31660)
- 农业(29380)
- 技术(27707)
- 融(19371)
- 金融(19371)
- 业经(19341)
- 经济研究(17936)
- 财经(17486)
- 图书(16307)
- 科技(15852)
- 技术经济(15456)
- 业(15377)
- 问题(15195)
- 经(14817)
- 理论(13786)
- 现代(12863)
- 实践(12822)
- 践(12822)
- 资源(12748)
共检索到396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喻金田 凌丹 万君康
引进技术国产化不仅仅是生产的本国化,还应该包括产品和工艺设计的本国化以及研究与开发的本国化等内容。本文分析了用国产化率作为评价国产化水平指标的缺陷,提出了评价国产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国产化 水平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志军
国产化中的技术引进及政策分析李志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引进是消化吸收、创新和国产化的基础。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把技术引进与自主研究开发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逐步实现技术装备研制立足国内。技术引进、消化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科进
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研究比较了不同技术水平下FDI技术溢出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对创新贡献的弹性系数。研究表明,引进技术对创新的贡献大于FDI技术溢出;低技术水平不利于引进技术消化和FDI技术溢出;高技术水平企业FDI技术溢出的效果相对减弱;自主研发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 引进技术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冠生
最近,我们对上海市三十多家企业技术引进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之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仍然要花大量外汇向外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以下简称零部件),这不能不影响到引进技术的效果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仅举二个企业为例:上海刀片厂1980年引进了不锈钢刀片生产线,1986年引进了双层刀刨生产线,现在每年要用60—70万美元向外购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和金生,郑春东,郭智铃
随着我国技术引进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缺乏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发展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上,提出技术生存环境理论。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原理,给出了一种切实有效的引进技术能力评价模型,同时对该模型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陶允
有的引进技术项目,在引进前认为经济效益比较好,但当投产以后,效果却适得其反,经济效益很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可行性研究中,缺乏科学的经济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其中重要原因。因为引进技术比较复杂,有的以投产后的利润归还,有的以产品返销补偿,有的利用外资的同时引进技术,采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补偿贸易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先莲 刘洪昆 唐小我
引进技术本地化问题的探讨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黄先莲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与质量监督司刘洪昆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唐小我一、引言当今世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靠本国的技术力量在各个领域领先,就连世界上最大的技术输出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喻金田
一、引进技术国产化主体能力构成要素 企业实施国产化总是在一定的能力支撑和约束下进行的,国产化的最 目的就是要摆脱对转让方的依赖,缩小与转让方的差距。引进技术国产化的整个过程可用图1来描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模仿创新→自主创新 图1 引进技术国产化活动过程示意图 由图1可见,国产化过程由相互关联的多个环节所构成,前一环节活动效果的好坏必然会对下一环节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环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鲍琳洁 S.J.努莫夫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渐形成,新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被誉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趁与加拿大合作研究的机会,研究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则是发展中的江、浙两省实现其经济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尤其是在两省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静怡 付明卫 曹和平
有关国产化率保护的文献,大部分是在比较静态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分析框架中展开,探讨在不同市场结构、中间品与劳动之间是否替代或互补、是实物形式还是附加值形式等情形下,国产化率对一国产出、就业和租金分配的影响;部分文献在动态、博弈分析框架下考察国产化率对自主研发投资结构、跨国公司技术扩散方式选择、自主创新激励的影响和约束条件。构建可以对国产化率保护政策对东道国自主创新影响的各种渠道进行讨论的统一理论框架和使用跨行业数据研究国产化率保护政策的具体影响,是理论和实证研究可拓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令德
近十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利用国际技术贸易的有利条件,大规模地引进了成千上万项国际先进技术。据统计,至1989年6月底,我国共签订经国家批准的技术引进合同3704项,总成交额达226.2亿美元(另有各地方政府批准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达几万项。如上海市从1980年至1988年末,引进的技术项目累计1848项,成交额达21.51亿美元。)当前,摆在我国工业战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已引进的技术充分地加以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扩散,使这些技术在提高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对外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比重日趋增大,而在对外经济工作中,技术转让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又占了相当的比重。在过去十年中,不少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经营,加强了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也不可否认,由于一些企业缺乏对外经济工作的经验,特别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志田
引进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引进技术本身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而且涉及选择能力、谈判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和二次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到目前为止,对引进技术经济效益的评价,尚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本文拟就引进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中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李守伟 刘骏
针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不断增长与引进技术比重不断下降的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口对引进技术的作用机制,认为其正向机制包括出口创汇需求、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负向机制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低端化导致引进技术需求不足、部分高端产品出口对引进技术需求降低、国际竞争导致企业重视研发降低引进技术需求。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对引进技术影响的弹性系数为负,说明负向机制大于正向机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低端化所致,出口与引进技术的关系呈现U型曲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