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9)
- 2023(3829)
- 2022(3089)
- 2021(2554)
- 2019(4587)
- 2018(4400)
- 2017(8550)
- 2016(4300)
- 2015(4940)
- 2014(4971)
- 2013(5034)
- 2012(5183)
- 2011(5013)
- 2010(5263)
- 2009(5139)
- 2008(4859)
- 2007(4475)
- 2006(4372)
- 2005(4221)
- 2004(3783)
- 学科
- 济(48677)
- 经济(48656)
- 地方(14146)
- 管理(12103)
- 方法(11753)
- 地方经济(11453)
- 数学(10533)
- 数学方法(10511)
- 中国(8424)
- 业(8083)
- 学(7692)
- 业经(7046)
- 经济学(6169)
- 企(6054)
- 企业(6054)
- 环境(5379)
- 农(5349)
- 融(5286)
- 金融(5286)
- 制(4895)
- 发(4670)
- 体(4633)
- 产业(4580)
- 银(4322)
- 银行(4322)
- 行(4269)
- 和(4255)
- 资源(4113)
- 财(4025)
- 农业(4020)
- 机构
- 大学(77400)
- 学院(76983)
- 济(47215)
- 经济(46514)
- 研究(31852)
- 管理(25849)
- 中国(23637)
- 理学(21572)
- 理学院(21280)
- 管理学(21031)
- 管理学院(20876)
- 财(18736)
- 经济学(16798)
- 科学(16252)
- 所(16141)
- 京(15822)
- 财经(14922)
- 经济学院(14748)
- 研究所(14392)
- 经(13446)
- 中心(13013)
- 江(11680)
- 院(10953)
- 财经大学(10885)
- 北京(10400)
- 科学院(10057)
- 社会(9931)
- 范(9790)
- 师范(9744)
- 经济研究(9683)
- 基金
- 项目(44064)
- 科学(35263)
- 基金(33046)
- 研究(32820)
- 家(28116)
- 国家(27916)
- 社会(24297)
- 科学基金(23865)
- 社会科(23081)
- 社会科学(23075)
- 基金项目(16689)
- 省(16152)
- 教育(13919)
- 资助(13914)
- 自然(13046)
- 划(12964)
- 自然科(12725)
- 自然科学(12721)
- 自然科学基金(12494)
- 济(11913)
- 经济(11819)
- 编号(11532)
- 发(11217)
- 国家社会(10871)
- 重点(10026)
- 部(9980)
- 发展(9900)
- 展(9797)
- 成果(9587)
- 中国(9030)
共检索到129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洁 陈彦煌
本文整合了Harris-Todaro(1970)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模型中制造业生产呈现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与产品差异化特性,且城市存在失业现象。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引进外资对于失业的冲击。文章指出,随着失业国的外资引进,该国制造业扩张,但是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果引起制造品价格下降,而抑制了制造业部门的扩张;规模经济效果导致资本引进国的城市失业量与失业率同时下降。此结论与Corden和Findlay(1975)在小国开放经济体系关于"引入外资导致该国失业量上升、失业率不变"之发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洁 陈彦煌
本文整合Harris-Todaro(1970)的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探讨外资对于就业、城市失业量(率)与产业结构的影响;焦点置于要素替代差异、Todaro矛盾以及引进外资国家的福利分析。在两国架构中,当引进外资时,若要素替代弹性较低,资本引进国随着制造业扩张,其劳动雇佣量固然上升,但城市失业量亦随之上扬,出现Todaro矛盾现象。反之,在高要素替代情况下,引进外资的国家可能出现制造业就业和城市失业量同时下降的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耀中 刘志忠
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引进外资进展缓慢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并没有使这种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相反还有恶化的趋势。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集中模型分析发现这是由我国制造业集中在东部 ,厂商生产中的固定成本显著增加、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成本不断下降造成的。积极推进外商并购投资 ,加快西部地区大中型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将改变这种状况。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洁 陈彦煌
本文整合Harris和Todaro(1970)有关城市失业的观点与Krug-man(1991)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产业结构、资本流动与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存在失业现象的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随着资本外移会出现"产业空洞化"趋势;如果运输成本降到一定程度,制造业最终可能完全聚集于外国。这虽然与Krugman关于产业的核心-边陲型态的发现一致,但本文认为形成产业聚集(制造业由存在最低工资的本国移至外国)的重要原因是外国无最低工资且不存在失业现象,外国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此外,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存在失业现象的本国资本外流,制造业萎缩以...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失业 产业聚集 贸易自由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汤二子
新新贸易理论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充分注意,但紧随其后产生的新新经济地理却受到忽视,而新新经济地理对空间经济理论的突破是: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的框架下,放弃企业或劳动者同质性假定,从微观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质"(企业效率)的差异。在理论方面本文将当前研究归结为DS、OTT和BEJK三大分析框架;在实证方面总结了新新经济地理对新经济地理估计偏误的校正。并且展望了新新经济地理与企业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中国转型经济特殊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一文
地区间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是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特点,即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失业率较高,东北地区失业率则一直居高不下。以此经济现象为出发点,在经济新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品来创造前向和后向联系,在效率工资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关于交易成本和失业的模型。数理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地区差异的空间特点,即短期来看,集聚的地方由于制造业的规模扩大,获得大量就业,而另外的地方则由于流出大量就业而承受失业。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失业 地区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娟 郑平
历经近30年发展,东莞产业集聚程度不断增强,其多个制造业部门已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2007年以来,东莞产业开始呈现扩散现象。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东莞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是向心力和离心力动态均衡的结果。同时,依据新经济地理所带来的政策启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干预,以减少转型成本。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颜银根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文章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基础"冰山运输成本、垄断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入手,系统地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理论脉络。文章首先指出克鲁格曼"核心—边缘"模型中的14个基本假设,随后评述针对这14个基本假设中部分假设进行放松的主要理论研究,以展现新经济地理发展的前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文中还着重介绍融入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进入成本的"新"新经济地理模型,融入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得到了一些全新的研究结论,这将有可能成为新经济地理学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张光南
本文利用28个省份8个行业的2000—2007年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传统变量如地区工资率和自然运输成本成为外资进入受到制约的基本因素,而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中间品市场获得和产品市场获得,则成为外资进入的显著影响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国民待遇"的公平性部分抑制了外资进入的积极性。最后,文章考察发现,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具有省份壁垒和行业壁垒的双重特征。
关键词:
市场获得 外资进入 壁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伟博
自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国内学界掀起了一股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潮。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新经济地理学的地位、范式及政策影响。本文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综述,评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建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未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期。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CP模型 聚集 福利与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燮 杨开忠
2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一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 ,其二是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自组织、路径依赖和“锁定”等概念 ,其三是垄断竞争的Dixit Stiglitz模型框架及其应用。复杂科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等概念为新经济地理学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论基础。Dixit 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为经济学处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提供了技术的可能 ,其在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中的应用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 ,新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祖葆
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它采用收益递增一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重新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改造,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冷志明
近年来国外新经济地理实证研究发展迅速,在测度指标、研究方法和实证结论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基于最新文献,本文从集聚度量指标与集聚水平测度、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多重均衡的存在性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未来实证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集聚 测度 克鲁格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