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9)
2023(9277)
2022(7953)
2021(7232)
2020(5803)
2019(13319)
2018(13025)
2017(24033)
2016(13580)
2015(15730)
2014(15619)
2013(15326)
2012(15023)
2011(14011)
2010(14351)
2009(13264)
2008(13444)
2007(12585)
2006(11622)
2005(11044)
作者
(43893)
(36314)
(36204)
(34331)
(23245)
(17656)
(16499)
(14228)
(14052)
(13344)
(12607)
(12437)
(12076)
(11952)
(11882)
(11193)
(10945)
(10752)
(10686)
(10628)
(9509)
(9261)
(9136)
(8555)
(8485)
(8321)
(8264)
(8169)
(7745)
(7346)
学科
(57500)
经济(57431)
管理(32511)
(31567)
(24733)
企业(24733)
(20789)
银行(20643)
中国(20460)
(19405)
地方(18481)
(18153)
方法(17804)
(16558)
(14759)
金融(14758)
业经(14502)
(14237)
数学(14235)
数学方法(13941)
理论(11743)
农业(11275)
(11189)
制度(11181)
业务(10404)
(10366)
地方经济(10347)
(10112)
(10046)
(9817)
机构
学院(197076)
大学(196345)
研究(77938)
(74520)
经济(72576)
管理(65039)
中国(64710)
理学(53104)
理学院(52345)
管理学(51087)
管理学院(50752)
科学(49768)
(45434)
(42579)
(42425)
研究所(38176)
(35993)
中心(35411)
(34569)
农业(33697)
业大(31007)
北京(29720)
(29024)
师范(28569)
(28347)
(28118)
(27230)
财经(26985)
技术(25597)
(24900)
基金
项目(120731)
科学(92171)
研究(86921)
基金(82537)
(73878)
国家(73175)
科学基金(60174)
社会(51074)
(49858)
社会科(48116)
社会科学(48102)
基金项目(42285)
(42147)
教育(41366)
自然(39431)
自然科(38517)
自然科学(38502)
自然科学基金(37800)
资助(35680)
编号(35647)
(31821)
成果(30787)
重点(28621)
课题(27802)
(25388)
(25090)
发展(24882)
(24453)
创新(23483)
计划(23230)
期刊
(96543)
经济(96543)
研究(67044)
中国(53982)
(40891)
学报(37227)
(34468)
金融(34468)
教育(33081)
科学(32716)
管理(28295)
大学(27512)
农业(26711)
(26585)
学学(25686)
技术(18607)
业经(16164)
经济研究(14670)
(14178)
财经(14097)
(12185)
问题(11964)
图书(10385)
(10380)
论坛(10380)
(10142)
国际(10137)
业大(9962)
(9908)
世界(9637)
共检索到339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操艮萍  陆宏达  李振伟  刘俊杰  
混养的异育银鲫和鲢鱼种大批死亡,为明确发病死亡的病原和组织损伤并提供相关的疾病防控措施,进行了病鱼肉眼和显微镜检查、细菌学检测、病毒学检测、组织病理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除在患病鱼体表偶然发现有少量不会引起充血等症状的杯体虫和车轮虫外,未在体内外发现其他寄生虫和真菌类病原;通过细菌分离、人工回感试验、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从患病异育银鲫和鲢分离到的致病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根据异育银鲫和鲢病毒性疾病的现状,使用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 hv-2)dNA聚合酶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自然发病的异育银鲫和鲢进行pCr检测,只有异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陆宏达  蔡水局  竹攸汀  毛毛  
对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引起池养异育银鲫大批死亡的粘孢子虫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等方面分析研究,发现该粘孢子虫主要特点是:孢子梨形,部分孢子后部外周包围有透明无色的膜状鞘和壳瓣底部内侧呈现1~6个"V"形缺刻,两个极囊大小不等,孢子前端内侧两个极囊间有一个细长的囊间突起,胚质中无嗜碘泡,孢囊大小10~25 mm,孢子长16.82±0.43(16.03~17.69)μm,孢子宽10.26±0.43(9.12~10.88)μm,孢子厚8.09±0.29(7.50~8.75)μm,孢子长宽比1.64±0.09(1.50~1.93);大极囊长8.66±0.25(8.25~9.16)μm、宽3.65±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坤  翟凯旋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为探究洪湖碘泡虫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不同感染阶段的差异,实验采用显微镜镜检、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切片相结合手段,对发病异育银鲫及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肌肉、伪鳃、鳃、头肾等11个组织器官进行了广泛检测分析。显微镜镜检发现,在发病鱼的咽、伪鳃和鳃能观察到孢囊或成熟孢子;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咽上壁与副蝶骨间结缔组织、伪鳃及其血管周边观察到大量棕黄色结节,并含有洪湖碘泡虫的成熟孢子;不同组织器官DNA样品PCR检测发现,在发病鱼除肌肉外的其他10个组织器官中均检测到洪湖碘泡虫阳性,其中伪鳃检出率最高(100%);隐性感染异育银鲫在咽上壁组织、伪鳃、头肾、体肾、脾脏及卵巢中检出洪湖碘泡虫阳性,伪鳃检出率也为最高(26.7%);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发病鱼咽上壁内分布着大量蜂巢状孢囊及成熟孢子,伪鳃被严重侵占和破坏;残存伪鳃鳃丝周边能观察到增殖和发育阶段的孢子生成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洪湖碘泡虫在发病和隐性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差异,发现伪鳃可能是洪湖碘泡虫寄生和发育成熟的重要器官。研究结果为洪湖碘泡虫病的准确检验检疫和进一步开展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振伟  陆宏达  操艮萍  刘俊杰  毛毛  
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病是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的大丰、射阳和滨海以及周边地区,引起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大批死亡的一种黏孢子虫病,咽碘泡虫只特异地寄生在异育银鲫的咽部组织内,为了阐明该病对鱼体的损伤作用,我们对不同患病时期的异育银鲫的组织病理和疾病中期的病理生理进行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疾病初期病鱼咽部略有轻度充血,咽碘泡虫以营养体阶段寄生在咽部黏膜下层的组织中,并开始形成由成纤维细胞包裹的小孢囊,其他组织器官无病理损伤现象;疾病中期由于小孢囊数量增加和囊内营养体分裂增殖并逐步发育为成熟孢子后体积增大,构成的大孢囊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单健  吴圣杰  
在鲢、鳙为主体鱼的混养池塘中,分别施用4种绿肥,试验结果,获得每天每公顷19.59到25.33千克的鱼产量.4种绿肥以苏丹草新鲜堆放法效果为佳,鱼产量较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虎成   李润波   赵彦华   徐晓雁   孙梦玲   夏爱军   薛晖  
为确定越冬期内江苏多地异育银鲫暴发性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比较了健康样品和患病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异育银鲫病害暴发过程中的细菌类型及特性。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患病样品中黄杆菌属丰度最高。在种水平上,患病样品中嗜冷黄杆菌的丰度最高,分别达到63.01%和61.31%,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55%。根据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结果,从患病样品体表的病灶处分离出优势病原菌NJ01,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比对确定NJ01菌株为嗜冷黄杆菌。人工感染NJ01菌株14 d后,1.7×10~6和1.7×10~7 CFU/mL两组的死亡率达到100%,感染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的肌细胞坏死,间质中充满了淋巴细胞;肝脏中细胞溶解坏死,细胞核消融;在脾脏中发现脾细胞散在坏死,伴随着充血的症状;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存在大量淋巴细胞。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NJ01菌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哌酮、庆大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敏感。研究表明,优势菌NJ01是致病菌,可通过扰乱机体正常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嗜冷黄杆菌在异育银鲫中的致病性,这将为大宗淡水鱼“越冬综合征”的药物防治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任芳芳  贾相相  张小俊  田全全  
为探究武汉单极虫病疾病过程和病理变化等特点,根据患病异育银鲫体表孢囊内有无成熟孢子和成熟孢子的崩溶解程度,将该病划分为发生、发展、消退和消失4个疾病时期,并分别进行病理变化观察和巢式PCR分析。结果发现,发生期的病鱼体表刚形成的孢囊使鳞片和皮肤微微隆起,孢囊乳白色,孢囊内分布着正在繁育逐渐增多的营养体,尚未出现成熟孢子;发展期的病鱼孢囊内已出现成熟孢子,孢囊逐渐增多增大,其表面黑色素细胞增加而呈灰黑色,感染强度高的病鱼出现死亡或畸形;消退期的成熟孢子通过破裂孢囊流入水体或不同步地崩溶解而减少直至全部溶解,孢囊随之逐渐缩小,使得黑色素细胞更为密集,此时期病鱼病情减轻不再出现死亡现象;消失期的病鱼孢囊平坦,内已无成熟孢子,只残留逐渐减少的成熟孢子崩溶解物质,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最后原孢囊部位被结缔组织取代。巢式PCR分析结果表明,巢式第一轮和第二轮PCR在4个疾病时期都分别能扩增出1 584和853 bp的武汉单极虫目的条带,但在消失期的后期只有巢式第二轮PCR扩增出853 bp目的条带,说明残留的核酸物质含量逐渐减少,10月下旬后原孢囊部位巢式PCR扩增已无条带出现。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武汉单极虫寄生部位在4个疾病时期的病理变化特点,而且明确了疾病消退和消失的2种方式,孢囊内成熟孢子通过破裂孢囊进入水体的方式和首次发现的孢囊内成熟孢子通过崩溶解的方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印庚  杨洋  张正  李彬  廖梅杰  邓威  孟繁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琪琰  刘丽燕  范丽萍  
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的腹水呈淡黄或红色,透明或混浊,pH 值6.5,多数发生凝固,李凡他氏蛋白质定性试验阳性,是由炎症引起的渗出液,主要是肝性腹水。病鱼血清的钠、氯、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都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鱼,白蛋白的含量不到健康鱼的1%。病鱼血清肌酐、LDH、GOT、GPT,AMY 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鱼。所有这些都表明病鱼的肝、肾、心、胰等发生了严重病变,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胰功能不全,最后导致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永涛  赵良杰  杨洋  刘其根  凡迎春  吴杰洋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建武  朱永久  赵建华  冯宪斌  李茜  杨德国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志辉  周小玉  张根芳  胡忠军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其根  杨洋  唐永涛  俞震颉  钟国防  
研究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和鳙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增长率、总氮(TN)/总磷(TP)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果,以期获得最优养殖模式。采用基于陆基围隔的比较实验方法,设6个实验组,分别为罗氏沼虾单养(G),罗氏沼虾与三角帆蚌二元混养(GH2)、罗氏沼虾、鲢和鳙三元混养(GSB),罗氏沼虾、鲢、鳙和三角帆蚌按照不同密度放养的四元混养(GSBH1、GSBH2和GSBH3),各实验组设置4个重复。结果表明:GSBH2组罗氏沼虾产量最高[(14.71±0.33)kg/32 m2],显著高于G组[(12.44±0.60)kg/32 m2,P<0.01];GSBH1组饲料系数最低(1.43±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剑  邹曙明  何珠子  袁襄南  姜祖培  余豪祥  
通过比较二倍体野鲫、三倍体异育银鲫和复合四倍体银鲫等不同倍性鲫的染色体组型及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了不同倍性鲫细胞遗传特征及其倍性鉴别的快速方法。结果表明:(1)二倍体野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00,核型公式为22 m+34 sm+22 st+22 t,染色体臂数NF=156;三倍体异育银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56(其中6条为超数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3 m+51 sm+33 st+33 t+6 mc,染色体臂数NF=234+6mc;复合四倍体银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6(其中6条为超数染色体),核型公式为44 m+68 sm+44 st+44 t+6 mc,染色体臂数NF=312+6 mc。(...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王云亮  朱燕  王新生  
案情简介熊某,某市广播电视台收费员,属流动性工作性质,负责有线电视收视费收缴,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以公立年为周期)。2015年4月29日(休息日)14:00左右,熊某在家吃过午饭后去单位营业室上交单位营业尾款(4月28日下午收取的电视收视费尾款),在居民楼下楼梯时突发疾病晕倒,家人发现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10分钟后由120急救车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当日15:47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医院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