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7)
2023(3204)
2022(2702)
2021(2539)
2020(2162)
2019(4815)
2018(4600)
2017(8600)
2016(5071)
2015(5292)
2014(5310)
2013(5292)
2012(4952)
2011(4496)
2010(4453)
2009(3833)
2008(3935)
2007(3520)
2006(2873)
2005(2697)
作者
(17444)
(14728)
(14434)
(13802)
(9643)
(7332)
(6619)
(5662)
(5445)
(5332)
(5120)
(5033)
(4988)
(4945)
(4784)
(4665)
(4514)
(4381)
(4308)
(4210)
(3924)
(3824)
(3706)
(3491)
(3317)
(3294)
(3253)
(3211)
(3139)
(3028)
学科
(15714)
经济(15693)
(13009)
管理(11796)
(10536)
企业(10536)
方法(8370)
(7537)
数学(7408)
数学方法(7305)
(5709)
(4262)
财务(4258)
财务管理(4251)
企业财务(4145)
(3802)
中国(3784)
(3686)
(3382)
银行(3359)
(3210)
金融(3207)
(3166)
技术(3051)
业经(2951)
(2753)
理论(2614)
(2558)
贸易(2558)
水产(2546)
机构
大学(72626)
学院(71037)
研究(29260)
(24449)
经济(23801)
科学(22087)
管理(21991)
(21961)
中国(19669)
理学(19494)
理学院(19124)
管理学(18550)
管理学院(18421)
农业(17944)
(17280)
研究所(16200)
业大(15720)
(15179)
中心(12489)
(12073)
农业大学(11346)
(11266)
(11117)
(11098)
实验(10528)
(10439)
(10247)
实验室(10165)
财经(9922)
重点(9653)
基金
项目(53153)
科学(40347)
基金(39198)
(37503)
国家(37255)
研究(31136)
科学基金(30107)
自然(22452)
自然科(21988)
自然科学(21966)
自然科学基金(21626)
(21170)
基金项目(20451)
社会(18868)
(18675)
社会科(17925)
社会科学(17920)
资助(16846)
教育(14463)
计划(13070)
重点(12804)
科技(12036)
(11404)
科研(11237)
(11041)
(10947)
(10808)
创新(10477)
专项(10185)
编号(10117)
期刊
(23435)
经济(23435)
学报(22362)
(19525)
研究(17799)
科学(16429)
大学(15301)
学学(14915)
中国(14130)
农业(13354)
(9940)
管理(7923)
(7039)
业大(7033)
农业大学(6218)
(6208)
金融(6208)
教育(5654)
(5585)
财经(5190)
(4425)
经济研究(4227)
科技(4080)
技术(4034)
林业(3962)
中国农业(3935)
自然(3919)
自然科(3576)
自然科学(3576)
业经(3213)
共检索到100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庚申  王印庚  张正  廖梅杰  陈君  张辰仓  刘志伟  李德军  
从患病许氏平鲉的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记为SS-1。通过两点背部肌肉注射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该菌对健康许氏平鲉的半数致死浓度为9.6×106CFU/mL,可感染许氏平鲉的多种内脏和组织。细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显示,菌株SS-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吲哚产生阳性、V-P试验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H2S产生阴性等,与鳗利斯顿氏菌特征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鳗利斯顿氏菌的同源性达到了99%,因此,将菌株SS-1鉴定为鳗利斯顿氏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睿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作为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之一,常年受到以细菌性病害为主的侵袭,但相关病原检疫和诊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福建罗源湾养殖濒死斜带髭鲷为研究对象,无菌解剖后对其肝、肾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对纯培养菌使用常规方法和API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使用16S rDNA、gyrB和rpoD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析,并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菌株鉴定结果为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但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多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新生霉素、左氟沙星、罗红霉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进  罗晓松  曾令兵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昆明  党瑞  谢志胜  马江霞  段成任  郭爱民  岳城  
新疆乌鲁木齐本地某养殖场锦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死亡,在排除寄生虫感染后,怀疑是由细菌引起。为明确引起锦鲤大批死亡的致病菌,本实验对病鱼肝脏、肠道、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微量生理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成功分离出两株菌,命名为CK5和CK9。两株菌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30℃正常生长,能利用葡萄糖、乳糖、纤维二糖,并且V-P、明胶、水杨苷实验阳性;PCR扩增其gyr B基因并测序,BLAST比对后,两株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晓君  阎斌伦  邴旭文  毕可然  秦蕾  秦国民  
从患病鲤(Cyprinus carpio L.)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生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鲤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分离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相关细菌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构建了基于两种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所扩增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鳗利斯顿氏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在97%以上,其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49 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2),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202 bp(Gen-B...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巧煌  林楠  元丽花  季静  林丹  
为探明2021年3月福建某水库养殖大口黑鲈疾病暴发的原因,实验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中分离优势菌,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并综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和质谱特征等技术对该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同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从病鱼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氏菌;该菌株对大口黑鲈的半致死剂量为3.8×10~5 CFU/尾;该菌株携带yrP1、yhl A、yhl B等毒力基因,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相对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氏菌的感染造成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鲁氏耶尔森氏菌对养殖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可为养殖大口黑鲈鲁氏耶尔森氏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陆小萏  邹为民  谭爱萍  梁爱玲  
从患病的锦鲤分离出菌株MMGN02 -J2, 经人工感染均可使健康锦鲤发病, 并从濒死的试验鱼中再次分离出相同的细菌。经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及常规细菌学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 (Morganella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壮观霉素、诺氟沙星和链霉素敏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丽  邵蓬  李灏  任涵玮  张勤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031与弧菌属的基本特征相符,分别基于16SrDNA序列及热激蛋白60基因(hsp60)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031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均为97%,以103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也得到了预期382bp的核酸片段。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原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英  吴荣华  申君宇  李伟平  何滔  李云  丁诗华  
为鉴定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病原菌,从大鲵肠、胃、脾脏中分离得到菌株int1705,分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和aspC管家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经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能使健康大鲵发病并致死,半致死浓度(LD_(50))为3.16×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巧煌  林楠  元丽花  季静  林丹  
为探明2021年3月福建某水库养殖加州鲈疾病暴发的原因,实验从患病加州鲈肝脏、肾脏、脾脏中分离优势菌,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并综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和质谱特征等技术对该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同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从病鱼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菌;该菌株对加州鲈的半致死剂量为3.8×10~(5) CFU/尾;该菌株携带yrP1、yhlA、yhlB等毒力基因,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相对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菌的感染造成加州鲈肝脏、肾脏、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鲁氏耶尔森菌对养殖加州鲈的致病性,可为养殖加州鲈鲁氏耶尔森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海圣  舒妙安  占秀安  王淑霞  
从杭州一养蟹场的病蟹体内分离到3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性质测定,鉴定为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健康蟹,48h内均发生死亡,死亡率100%,证实副溶血弧菌为河蟹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病原菌对链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氟哌酸、四环素、氯霉素、氟嗪酸、复达欣、菌必治、萘啶酸等药物高度敏感。分离菌株培养物经理化方法处理获得的胞外产物蛋白具有明胶酶、几丁质酶、淀粉酶、酪蛋白酶、脂酶、磷脂酶等多种酶活性及溶血活性,并对河蟹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旭红  林先贵  王一明  
从患病澳洲宝石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Et4),对该菌的生化特性及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药敏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菌株Et4的生化鉴定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标准菌株(AY77513)一致;其16S rRNA序列,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核苷酸相似度最高,达99%;根据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基因Ⅲ型分泌系统装置蛋白esaV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708 bp序列,该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esa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3%,说明菌株Et4具有esaV基因。菌株Et4对环丙沙星等较敏感,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力(LD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晋怀远  刘耀宽  高晔  夏苏东  陈四清  莫照兰  边力  李杰  
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一养殖场工厂化养殖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嘴部溃疡、红肿和出血。从发病鱼内脏中均可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分别命名为2018TS-1和2019SS-1,分离菌株经16S 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和vapA基因分析确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masoucida)。人工感染实验证明,2018TS-1和2019SS-1分别能引起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的死亡,被感染鱼呈嘴部红肿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78×10~(5)和0.89×10~(5) CFU/尾。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国内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病例,是目前人工养殖绿鳍马面鲀的首个疾病报道,也是继大西洋鲑(Salmo salar)、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等品种后,在山东省海水养殖鱼类中再次发现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宿主范围,也为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控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厚军  刘晓勇  常藕琴  王庆  孙慧武  刘瑞明  付小哲  刘雨果  吴淑勤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和心脏中各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纯化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分别为AeBF070904、AbHT070912,对分离菌进行了菌株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分别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全自动细菌测定卡API20STREP和ID32STRE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对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与停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环宇  钱且奇  陈圳  徐静雯  朱玉洁  许文静  姬进宝  高策  张晓君  
为了探究江苏省泗洪县多家养殖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濒死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从濒死虾肝胰腺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菌株编号CPA2020),经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克氏原螯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CPA2020对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_(50)为6.31×10~5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与肠道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肝细胞裂解,空泡化严重,部分肝细胞坏死,肠壁结缔组织萎缩,皱嵴减少,肠上皮细胞坏死,与自然患病虾的病理变化相同。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分离菌CPA2020携带lip、hly、flgN、ompA、flgM、flaH、aha和flgA 8种毒力基因。此外分离菌CPA2020可分泌卵磷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对链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唑林、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中介,对头孢呋辛、左氟沙星、氨曲南等13种药物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