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6)
2023(14836)
2022(12781)
2021(12009)
2020(9813)
2019(22593)
2018(22594)
2017(42968)
2016(23622)
2015(26332)
2014(26380)
2013(26259)
2012(24515)
2011(22228)
2010(22245)
2009(20155)
2008(19752)
2007(17364)
2006(15314)
2005(13805)
作者
(71158)
(59044)
(58471)
(55550)
(37587)
(28404)
(26642)
(23079)
(22505)
(21289)
(20136)
(20120)
(18941)
(18825)
(18384)
(17998)
(17723)
(17423)
(16873)
(16871)
(14839)
(14739)
(14305)
(13402)
(13240)
(13180)
(13175)
(13124)
(12043)
(11834)
学科
(95778)
经济(95684)
管理(65819)
(63642)
(51401)
企业(51401)
方法(39465)
数学(33404)
数学方法(33007)
中国(27697)
(26755)
地方(24609)
(23749)
业经(22852)
(22557)
农业(18210)
(16782)
(16626)
贸易(16613)
理论(16099)
(16031)
(16023)
技术(15876)
(15791)
银行(15736)
环境(15369)
(15234)
金融(15231)
(15109)
(14621)
机构
大学(336185)
学院(334890)
管理(130326)
(128226)
经济(125290)
研究(118891)
理学(111859)
理学院(110503)
管理学(108538)
管理学院(107929)
中国(87640)
科学(77081)
(73934)
(62477)
(61723)
(58598)
研究所(56365)
业大(54259)
中心(53518)
(49911)
农业(49021)
北京(47056)
财经(46559)
(45897)
师范(45396)
(43077)
(42351)
(41334)
技术(37138)
经济学(36956)
基金
项目(230171)
科学(179315)
研究(165497)
基金(164748)
(145563)
国家(144314)
科学基金(122382)
社会(101470)
社会科(96033)
社会科学(96009)
(90893)
基金项目(87861)
自然(81304)
自然科(79363)
自然科学(79341)
自然科学基金(77916)
(76817)
教育(75052)
资助(67917)
编号(67833)
成果(55438)
(52235)
重点(51812)
(49419)
(47364)
课题(46909)
科研(44250)
创新(44211)
计划(42734)
大学(41783)
期刊
(144545)
经济(144545)
研究(98225)
中国(67779)
学报(59800)
(57583)
科学(52856)
管理(47697)
大学(43880)
(43155)
学学(41156)
农业(40521)
教育(39402)
(29694)
金融(29694)
技术(28560)
业经(25102)
经济研究(22545)
财经(22011)
图书(21888)
(21133)
问题(18708)
(18684)
科技(17373)
理论(17082)
(16242)
实践(15832)
(15832)
业大(15743)
技术经济(15687)
共检索到500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慧  金幼菊  李继泉  陈华君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 ,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介绍了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种类、作用方式、有效浓度和距离 ,并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麟  杨振德  赵博光  方杰  
植物抗性分为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两种类型。组成抗性是植物的一种固有特性 ,取决于植物不同的基因型 ,始终存在于植物中并发挥作用 ;诱导抗性是一种类似于免疫反应的抗性现象 ,是植物的一种表型反应 ,只有在外源损伤的情况下才得以表现。本文主要综述了自 1997年以来植物诱导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对诱导抗性特性的重新认识及一些新的证据 ,对诱导抗性中能量分配与植物防御效益之间的风险平衡 ,信号 (特别是植食者的取食信号 )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 ,一些新发现的防御机制以及植食者的适应性等。对植物诱导抗性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讨论 ,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宇翀  周成理  陈晓鸣  
本文主要从怀卵雌成虫对寄主的搜寻与定位,雌成虫对适宜寄主的识别与选择,植食性昆虫对昆虫产卵的直接和间接防御,以及昆虫为了减少后代资源竞争而产生产卵忌避物质等4个方面综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概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的生态机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津津  梁兰兰  林婉玲  林金莺  
研究了鱼露浓郁独特的风味及现代快速发酵工艺所存在的风味品质问题,并综述了近20年来的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探究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结果显示,气味指纹技术与气相色谱—人工嗅辨仪—质谱(GC-O-MS)联用可以探讨鱼露特征风味的形成;鱼露的气味是融合了奶酪味、氨味、腌渍味、酸味、鱼腥臭味和肉香味的复杂刺激性气味,含硫与含氮化合物是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鱼的种类、嗜盐微生物、酶解途径对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形成都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鱼露的挥发性风味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不是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楠  周帅  林富平  高岩  张汝民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Convexa’和无刺枸骨Iles cor-nuta var.fortunei释放VOCs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瓜子黄杨释放的VOCs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相对含量为27.10%),芳樟醇(19.7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英娟  薛东  杨长举  
综述了来自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和同种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合物在昆虫寻找寄主、昆虫性行为和天敌寻找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合物在种间隔离和协同进化中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琪琳  薛超  
风味的优劣逐渐成为食品能否得到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参考指标。碳水化合物作为食品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已被发现其对食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保留与释放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碳水化合物与风味化合物的作用方式,并分别从碳水化合物、风味化合物2种角度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碳水化合物基质中释放与保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风味物质在碳水化合物基质中的可控释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戴小枫  丁红建  
寄主植物挥发性它感信息物质与害虫行为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戴小枫,丁红建害虫在寻找寄主植物的识别过程中,由寄主植物释放的它感信息化合物(挥发性次生物质)起着关键的通讯引导作用,主要是传递有关取食、产卵以及其他活动的可行性信息。害虫寻找寄主植物及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建生  张彦雄  陈菊艳  田茂娟  谢正华  陈晓鸣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贵州、云南两省12种山茶属植物物种及类型花的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237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的99.58%。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萜烯类、烷烃类、酸类及其他类等8类化合物。以怒江山茶花的挥发物种类最多(88种),离蕊金花茶最少(41种)。有51种化合物为12个物种及类型中的多数植物所共有。其中,100%共有的5种;90%共有的8种;80%共有的10种;70%共有的10种;50%共有的18种;50%以下共有的100种。有86种化合物为各物种所独有。归类分析表明,醇类比例最高,达29.87%;萜烯类次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博  钟国华  胡美英  柳晓磊  耿鹏  陈光毅  
通过收集已有植物挥发性有机物信息,利用MDL ISIS Base化学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库;同时,运用Discovery Studio模拟结合板块,对数据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该数据库包含2 410个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分子质量、CAS号等基本参数;以斜纹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SlitGOBPⅡ)为靶标,应用此数据库对其进行虚拟筛选并得到6个备选活性化合物,其中泼尼松(prednisone)和SlitGOBPⅡ能够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库的构建,以及Discovery Studio的分子模拟对接技术的应用,可为今后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琴  金幼菊  胡永建  陈华君  李镇宇  
对马尾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3种处理后,按不同的时间序列取样,用TCT-GC-MS分析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有不同影响。人工剪叶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略少于虫害;释放高峰早于虫害。2)同一受害方式的不同受害程度对挥发物的快速诱导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轻度虫害后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E)-法尼烯在1h升高,但挥发物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重度虫害后三环萜、月桂烯、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24h达到高峰;人工剪叶使马尾松轻度受害后,有些挥发物1h达到高峰,有些24h后才升至最高,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健霄  肖永康  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  
竞争力是决定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到新生境的关键因素。入侵生态学中,提高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认为,外来植物在传入地生长繁殖压力减小,是因为逃离了原产地的寄生虫、病原体和动物等限制因素,从而使入侵植物的资源分配由防御转向生长,促进外来植物的入侵。本研究以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意大利苍耳(X. italicum)和苍耳(X. sibiricum)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植食性昆虫未取食、轻度取食、中度取食和重度取食对3种苍耳相对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食性昆虫的轻度取食会使刺苍耳和苍耳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增加,从而增加竞争能力;而意大利苍耳在植食性昆虫取食下其相对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 苍耳>刺苍耳。由于植食性昆虫取食3种苍耳的同时也会取食其他植物,因此能否用植食性昆虫防治刺苍耳和意大利苍耳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进行论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静  张帅  崔金杰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洋  王飞  田治国  王剑  巩艺  
【目的】比较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8种园林绿化草本花卉植物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效果,为园林绿化中植物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皿内试验,测定8种供试植物(一串红、矮牵牛、鸡冠花Ⅰ、鸡冠花Ⅱ、万寿菊、彩叶草、羽衣甘蓝、紫叶酢浆草)的1 g和2 g整叶、碎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酵母菌的抑菌率,比较其抑菌效果的差异。【结果】所有供试植物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一般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2 g叶片的抑菌率大于1 g叶片;8种植物2 g碎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14.84%~66.41%,其中彩叶草、羽衣甘蓝和矮牵牛的抑菌率超过5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琛柱  钦俊德  
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钦俊德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是基本的生物组成部分。它们可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生产维持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昆虫作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类群,其中的1/3是取食植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