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1)
- 2023(11448)
- 2022(9962)
- 2021(9110)
- 2020(7754)
- 2019(17790)
- 2018(17703)
- 2017(34336)
- 2016(18573)
- 2015(21203)
- 2014(21022)
- 2013(20731)
- 2012(19173)
- 2011(17361)
- 2010(17546)
- 2009(16450)
- 2008(16155)
- 2007(14650)
- 2006(12430)
- 2005(10939)
- 学科
- 济(77684)
- 经济(77601)
- 管理(56650)
- 业(53159)
- 企(44409)
- 企业(44409)
- 方法(39724)
- 数学(34877)
- 数学方法(34575)
- 财(22353)
- 农(20830)
- 中国(19229)
- 业经(16525)
- 贸(15869)
- 贸易(15863)
- 易(15408)
- 学(15311)
- 务(14665)
- 财务(14634)
- 财务管理(14587)
- 制(14395)
- 地方(14022)
- 农业(13787)
- 企业财务(13770)
- 理论(13169)
- 技术(12123)
- 和(12031)
- 银(11856)
- 银行(11829)
- 融(11812)
- 机构
- 学院(268509)
- 大学(266717)
- 济(108199)
- 经济(105888)
- 管理(103501)
- 理学(89368)
- 理学院(88449)
- 管理学(87013)
- 管理学院(86509)
- 研究(81837)
- 中国(62909)
- 京(54208)
- 财(51932)
- 科学(49407)
- 财经(41887)
- 农(41680)
- 江(40851)
- 所(40716)
- 中心(39617)
- 经(37968)
- 业大(37853)
- 研究所(36493)
- 范(34706)
- 师范(34362)
- 经济学(34156)
- 北京(33413)
- 农业(32980)
- 州(32862)
- 经济学院(31270)
- 财经大学(31094)
- 基金
- 项目(175392)
- 科学(137962)
- 研究(131170)
- 基金(126693)
- 家(108762)
- 国家(107850)
- 科学基金(93138)
- 社会(82889)
- 社会科(78613)
- 社会科学(78592)
- 省(69159)
- 基金项目(66988)
- 教育(62298)
- 自然(59035)
- 自然科(57685)
- 自然科学(57669)
- 划(57627)
- 自然科学基金(56653)
- 编号(55455)
- 资助(52136)
- 成果(45417)
- 部(39558)
- 重点(39267)
- 课题(37295)
- 发(37137)
- 创(37055)
- 教育部(34593)
- 创新(34509)
- 项目编号(34190)
- 国家社会(34075)
- 期刊
- 济(117133)
- 经济(117133)
- 研究(75428)
- 中国(48474)
- 财(42409)
- 学报(39561)
- 农(37229)
- 管理(35456)
- 科学(35453)
- 教育(30513)
- 大学(29744)
- 学学(27748)
- 农业(24755)
- 融(24244)
- 金融(24244)
- 技术(23845)
- 财经(21157)
- 业经(20979)
- 经济研究(19250)
- 经(18130)
- 问题(15717)
- 图书(14990)
- 贸(13673)
- 商业(13639)
- 技术经济(13619)
- 理论(13357)
- 业(13145)
- 统计(12612)
- 版(12606)
- 财会(12263)
共检索到386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魏绪秋
知识的传承、应用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对作者层面的知识扩散规律进行探析,有助于发现作者间的知识扩散过程、追溯学科知识来源、评价作者对学科知识的贡献度。本研究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的知识管理被引证文献为检索对象,从而下载引证文献和被引证文献,运用文献统计方法,发现被引证文献的学科、机构、人员分布,了解目前被引证文献的来源现状;构建作者知识扩散网络,发现知识扩散过程;定义知识扩散广度、知识扩散深度指标,用于评定作者知识扩散贡献程度。通过研究,认为:(1)被引证文献的学科来源分布相对集中,而在机构来源和人员来源方面分布较为分散;(2)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知识输入型、知识输出型和知识综合型三种类型的作者,从而...
关键词:
作者 引证关系 知识扩散 知识管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魏绪秋 李长玲
开展作者引证规律研究可以了解研究人员使用学术文献的特征,实现文献的利用以及开展科学评价工作。文章以Scientometrics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引入作者首次引证时间、作者引证时间跨度以及作者最佳引证时间三个测度指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不同出版年份的测度结果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出版年份其测度结果也有所差异;三种测度指标总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但作者引证时间跨度测度数据变化相对复杂(下降-平稳-下降)。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传播扩散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本文选取文献引证作为学科知识传播路径载体,对学科知识扩散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学科知识流动的规律与模式,以期为学科知识的融合、转化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采用8项计量指标,对学科知识扩散数量特征进行定量测度;选取描述性统计量,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三方面对学科知识扩散分布特征进行刻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学科知识扩散中介性特征以及中间人角色特征进行剖析;最后,以社会网络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领域学科间的知识交流活动频繁,多学科科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等是其较为活跃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学科知识扩散数量特征指数波动范围较大,离散程度较高,分布多呈现长尾偏右的尖顶曲线;图书情报学主要扮演联络人角色,是各学科门类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媒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赵敏
[目的/意义]强弱连接是影响学科引证知识扩散动态链路预测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科知识扩散强弱引证连接相互协同、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学科间的知识交流、融合与创新。学科引证知识扩散动态链路预测中强弱连接效应的探索,可为强弱连接理论应用场景的拓展,学科引证知识扩散行为微观演化规律的揭示以及动态链路预测算法指标的评价、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过程]依托内外协同的思路理念,构建一种外部网络结构调控与内部微观演化机理剖析相结合的动态链路预测强弱连接效应探测方法,分别从学科引证知识关联权重调节、连边失效触发以及强弱连接模体分析三个维度,对基于共同邻居相似性的学科引证知识扩散动态链路预测中的强弱连接效应问题进行探讨。[结果/结论]强连接在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演化及动态链路预测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链路预测中的强弱连接现象不仅与学科引证关联权重有关,还会受到共同邻居数目以及网络微观模体结构的影响;知识宿学科的吸纳融合能力相对于知识源学科的溢出辐射能力来说,在新连边衍生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增慧 许海云 王倩飞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文章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以期探索学科知识流动结构变化及演进态势,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文章以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结构信息为基础,采用10项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指标分别对无权和加权知识扩散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并将各指标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无权RA指标和加权AA指标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态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不同指标的预测精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动态变化;在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弱连接效应;不同链路预测指标在无权和加权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备友 李守伟 刘思峰
市场传闻及其扩散对证券市场行情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但其扩散又受到证券市场结构的影响。文章将股票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矩阵看作网络邻接矩阵,得到了股票市场的两类网络化结构模型;根据传闻扩散的特点,提出了市场传闻在股票网络化结构中的扩散模型,并解析了扩散分布与分布密度。通过实证数据发现,这两类网络化结构分别是具有全连通特征的加权网络和具有无标度特征的正负加权网络;将市场传闻的扩散规律应用于这两类加权网络可以得到,全连通加权网络上扩散规律服从Logistic模型,而无标度加权网络上扩散规律受"中心"股票的影响非常显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段宏波 朱磊 范英
基于广义Bass模型,对比中国与世界其他风能先进国家在技术创新水平和模仿水平上的差异,考察外生政策冲击对中国风能技术扩散的影响。利用常规Bass模型、广义Bass模型、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等多个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风能技术的扩散趋势进行短期预测,并对其预测精度和结果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风能技术市场的创新水平显著低于其他风能技术较为先进的欧美国家,甚至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模仿水平在所有考察国家中最高;中国风能技术扩散过程受指数冲击和矩形冲击的影响,但两种外部冲击的影响程度均较弱;中国风能技术急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且于2010年达到增长的阶段性峰值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宁 张志强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科学数据集的知识扩散特征和规律,探究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作用,为科学数据集科技评价及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GEO数据库的教据集和PubMed Central数据库中重用数据集的全文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扩散广度、扩散强度、扩散速度等知识扩散指标对科学数据集的知识扩散特征进行探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数据集的知识扩散广度和知识扩散强度日益加大,重用数据可以加快知识扩散速度,我国在全球科学数据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
关键词:
科学数据集 知识扩散 特征探析 测度指标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星 谭旻 余小萍 闫现洋 叶鹰
以CNKI收录的2001—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8,805,762条引文记录为基础数据,构建82个文科领域的引文网络,用于定量刻画我国文科领域的知识扩散,并将其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中的部分领域是重要的知识源;在知识扩散的核心—边缘结构中,2/3的核心节点来源于经济管理学科;图书情报学是15个核心文科领域之一,在21世纪初展现出良好的学术活力。图3。表2。参考文献50。
关键词:
引文分析 引文网络 知识扩散 h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曹洁
文章以图书情报学为例,通过引文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Ⅱ可视化软件处理数据,探讨该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知识扩散的跨学科特征,着重分析了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扩散的多样性和凝聚性,研究了不同学科间知识扩散的规律。
关键词:
知识扩散 交叉学科 图书情报学 计量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飞
本文回顾了接触扩散与等级扩散理论在企业空间扩散研究中的进展,提出并修正了企业空间增长的状态模型。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有4种类型的空间扩散模式,并呈现出以下规律:(1)随着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以及分布城市数的增加,连锁酒店空间扩散模式从非等级扩散型发展到等级扩散与接触扩散兼有型,最后到纯等级扩散型;(2)并购行为的发生使得连锁酒店往往具有等级空间扩散的特征;(3)中小型连锁以及后起之秀在大型连锁强势扩张的背景下,不得不"集中一地,密集发展",形成接触扩散模式,以保持在本土的竞争优势;(4)成立时间较
关键词:
经济型酒店 接触扩散 等级扩散 创新扩散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建新 杨圣兵 石锐 袁满 任英健 叶菁 董贤慧 高燕 龚健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和定量模拟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为理解土地城市化过程,认识城市发展阶段、空间结构以及开展城市空间扩张模拟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34个地级市1990—2019年不透水面数据,采用圈层梯度分析法研究增量城市土地密度分布特征,验证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并选择高斯函数进行定量模拟。研究结果:(1)不同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特征,高斯模型拟合精度R2均值达到0.88;(2)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其土地城市化速度越快,空间分布也更为分散;(3)基于土地城市化过程的高斯拟合模型能较好地推导城市土地分布的宏观梯度递减模式,推导结果与观测结果相关性达到0.91(R2均值)。研究结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规律,且可用高斯模型进行定量化表达和分析,这一规律是对既有城市空间理论的有益补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桂艳 付志刚 刘子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祥 冯佳 穆晓敏 王桐 车宏鑫 吴可凡 王伟
[目的/意义]分析核心专利的特点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尝试以技术知识扩散理论解释并构建领域核心专利识别模型,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完善专利价值评价与核心专利识别的方法。[方法/过程]以技术发展规律为基础,构建专利进化模型,并以此构建专利技术知识扩散视角下领域核心专利识别模型,选取疫苗制备技术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依据模型识别出的专利既包含了大量的高被引专利,也包含了虽然直接被引频词不高但却具备基础性质的部分重要专利,核心专利的分布存在“双峰”分布特点。实验证明从技术知识扩散视角构建的领域核心专利识别模型是可行且有效的。[局限]外部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以及更长引证链中专利技术知识前后的一致性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红丽 马耀峰 李君轶 张佑印
文章以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渤海旅游区的西向旅游流(成渝、云贵、泛西安)流量、标准差变异系数、转移态、转移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总结出环渤海入境旅游客流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发现:由环渤海旅游区入境的客流向西部三大典型区转移客流累计量最大的为泛西安,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总体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由环渤海扩散的入境游客比较偏爱以泛西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类旅游产品,具有趋同性的特点;环渤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转移态存在明显差异,泛西安旅游区对环渤海旅游区依赖程度最大,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