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4)
2023(8883)
2022(7154)
2021(6609)
2020(5449)
2019(12093)
2018(11829)
2017(22948)
2016(12494)
2015(13388)
2014(13025)
2013(12646)
2012(11389)
2011(10183)
2010(9965)
2009(8844)
2008(8670)
2007(7425)
2006(6248)
2005(5384)
作者
(37773)
(31448)
(31154)
(29585)
(19545)
(15346)
(13739)
(12320)
(11647)
(10929)
(10732)
(10261)
(10115)
(9889)
(9793)
(9648)
(9603)
(9270)
(9000)
(8898)
(8145)
(7570)
(7490)
(7074)
(7029)
(7018)
(6866)
(6762)
(6511)
(6281)
学科
(43644)
经济(43587)
(34278)
管理(33759)
(27047)
企业(27047)
方法(19957)
数学(17649)
数学方法(17483)
(13719)
(12243)
中国(11605)
(11050)
业经(10620)
(10145)
贸易(10142)
(9893)
农业(9332)
(8773)
技术(8615)
地方(8588)
(8030)
财务(8011)
财务管理(7997)
企业财务(7641)
(7392)
银行(7352)
环境(7176)
理论(7164)
(6950)
机构
学院(171594)
大学(169432)
(65628)
经济(64345)
管理(63714)
研究(58370)
理学(56108)
理学院(55444)
管理学(54402)
管理学院(54120)
中国(42210)
科学(40166)
(38416)
(34223)
业大(31942)
农业(30980)
(30796)
(28937)
研究所(28818)
中心(26464)
(23825)
财经(23823)
(21841)
(21005)
(20983)
北京(20798)
农业大学(20793)
师范(20587)
经济学(20272)
(19483)
基金
项目(126041)
科学(97945)
基金(91359)
(84089)
研究(83897)
国家(83394)
科学基金(69888)
社会(53593)
社会科(50886)
社会科学(50868)
(50243)
基金项目(49272)
自然(48117)
自然科(47079)
自然科学(47060)
自然科学基金(46237)
(43095)
教育(38267)
资助(36359)
编号(31694)
重点(29102)
(27230)
(27005)
(26800)
计划(26321)
创新(25471)
科研(25023)
(23706)
成果(23551)
科技(23309)
期刊
(65130)
经济(65130)
研究(42770)
学报(36810)
(34083)
中国(31541)
科学(30820)
大学(26354)
学学(25485)
农业(23062)
(22092)
管理(21594)
教育(15699)
(13786)
金融(13786)
(12956)
技术(12787)
业经(12124)
经济研究(11873)
财经(11414)
业大(10450)
(10245)
(9753)
科技(9343)
农业大学(8941)
商业(8708)
问题(8564)
资源(8238)
技术经济(7154)
(6891)
共检索到233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张耀光  王志坚  
为研究引水式小水电对山区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2011年6月对重庆东河白里电站和红花电站库尾上游河段、库区河段、引水坝下减水河段、电站出水口上游河段、电站出水口下游河段的底栖动物进行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3种,隶属3门4纲30科。结果表明:各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不大,蜉蝣目、毛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各河段水质并无明显差异;库区河段受泥沙淤积影响,降低了生境多样性和异质性,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电站出水口下游河段;坝下河段流量减少,生境适宜性降低,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明显降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伟华  彭增辉  王振华  李青云  
为了研究小水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7月(丰水期)和2012年4月(枯水期)对云南景谷河底栖动物进行了两次调查,共采集底栖动物61种,隶属34科54属,其中寡毛类2科7属7种,软体动物7科7属7种,水生昆虫22科44属44种,其他动物3种。景谷河丰水期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 135.3ind./m2,生物量为7.93g/m2,枯水期的密度为1 231.6ind./m2,生物量为6.92g/m2。河蚬(Corbiculafluminea)、纹石蛾(Hydropsyche sp.)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为优势种。功能摄食类群上收集者个体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成  顾海军  戴强  刘志君  王跃招  
在江河支流上修建小型水坝正逐渐成为威胁山区生物多样性和流溪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采用3种方法调查了四川省岷江支流草坡河流域小型水坝对当地无尾两栖动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水坝对无尾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多种危害。具体表现在:(1)坝体阻碍和引水发电导致了繁殖场与栖息地减少和单一化,通过繁殖位点调查法发现上游卵团密度为下游卵团密度的40.5倍,上游的繁殖水体密度为下游的3.9倍;(2)水坝引起了下游蝌蚪数量锐减,阻断了溪流蝌蚪的迁移,通过蝌蚪数量调查法发现上游蝌蚪密度分别为下游蝌蚪密度的21倍(5月)和25.7倍(6月);(3)改变了两栖动物成体的分布格局,通过繁殖期和冬眠期的样线法调查,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晶  谢志才  陈静  张君倩  舒少武  张堂林  胡炜  
为了对转基因(CAgcGH)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于2004~2006年在梁子湖畔的人工隔离湖泊开展了转基因鲤对其主要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投放转基因鲤1 a后,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底栖动物总物种数从65种下降为36种;总密度从497.3 ind/m2下降到370.7 ind/m2;总生物量(湿重)从77.136 g/m2上升到97.55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物种数、寡毛类、毛翅目和摇蚊科物种数有显著降低。寡毛类、毛翅目和腹足类密度有显著下降。毛翅目生物量有显著下降。幽蚊(Chaoborussp.)和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张汉华  李纯厚  王雪辉  贾晓平  
利用1984~1985年4个航次、1987年2个航次和2004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对不同时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相似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表现为:(1)种类数下降,丰富度大幅降低,群落趋向简单化;1987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而2004年站均出现种数仅为7.6种/站,最高仅为14种/站。(2)种类更替明显,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完成了整个群落的演替;1984~1985年,大型底栖动物出现98种,软体动物31种,节肢动物3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舒黎明  陈丕茂  黎小国  秦传新  于杰  周艳波  袁华荣  
依据柘林湾附近海域2013年2月、5月、8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定量采样数据,对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89种,全年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7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8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8;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季度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丰度的k-优势度曲线表明,4个季度的多样性水平为冬>春≈秋>夏。R型聚类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可以归为一类群;曲线拟合表明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之间、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之间、丰富度指数与种类数之间的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元进  吕振波  李凡  张焕君  徐宗法  徐炳庆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浒  李厚琼  吴迪  秦樊鑫  
为了解乌江贵州段的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以及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对1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底栖动物多样性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自然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以节肢动物占优势,物种丰富度和密度均以思南断面最高,生物多样性则以沿河二桥断面最高;群落类型复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优势群落,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梯级水库的修建使底质环境差异变小,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类型趋于简单,优势类群表现不明显,并且水库建成的年代越久,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就越低,群落的组成类群就越少,物种组成以寡毛类和摇蚊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鹏  张海波  叶仙森  徐韧  周进  
2012年4月、7月、9月和12月对象山港海域11个大面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采用优势度(Y)、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种类组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中的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4季均可成为优势群体;Shannon-Weaver多样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莹璐  王尽文  张乃星  孙滨  宿凯  王智  
于2018年7(夏季)、10(秋季)、12月(冬季)和2019年4月(春季)在日照近海18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7门72科119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8科62种,为优势类群;甲壳动物26科36种、软体动物11科12种、棘皮动物3科4种和其它类群5种。主要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Micronephthys oligobranchia)、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中蚓虫一种(Mediomastus sp.)、圆筒原盒螺(Cylichna biplicata)和海稚虫科未定种(Spionidae und.)等。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1inds./m~(2)和6.71g/m~(2)。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2.912、0.934和2.13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季度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均较低,分布格局存在季节性变化。ABC曲线分析表明,4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能存在轻微污染或扰动。对比分析历史研究数据发现,伴随海岸带开发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日照近海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变化明显,耐污种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逐渐成为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徐丹丹  刘绍平  王志坚  
于2007年、2008年的7月先后2次对怒江流域西藏段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析了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断面(干流8个,支流9个)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于25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76.0%);研究区域内干、支流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2.77 ind/m2、3 967.51 mg/m2,95.39 ind/m2、2 339.64 mg/m2;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支流,但其物种多样性(H、D、J)组成却低于支流。研究发现,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成业  杜肖  水玉跃  水柏年  
为揭示浙江6个重要列岛(嵊泗列岛、中街山列岛、渔山列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类多样性和更好地养护大型底栖动物资源。根据调查文献,按中国海洋生物名录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名录,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分类多样性指数、G-F多样性测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6个重要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较大。其中,南麂列岛最高(330种),台州列岛最低(133种)。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嵊泗列岛最高,达84.76,台州列岛最低,仅70.89,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值洞头列岛的最高,达846.94,嵊泗列岛最低,仅630.25。南麂列岛的G-F多样性测度指数最高,达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松耀  赖子尼  麦永湛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口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及退化机制,根据2015年1—12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次采样(受台风影响7月珠江口未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共获取大型底栖动物67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纲27种,节肢动物24种,软体动物12种,其它类群4种,主要是底栖鱼类、刺胞动物和纽形动物。2015年珠江口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变化范围在8~1 192个·m~(-2)之间,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的高值出现在6月和9月的崖门(分别为1 192个·m~(-2)和1 048个·m~(-2))以及9月的虎跳门(1 048个·m~(-2)),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中华拟亮钩虾(Paraphotis sinensis)、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和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s)丰度较高。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 02~42. 50 g·m~(-2)之间,生物量的高值出现在9月的崖门、5月的鸡啼门、2—3月的磨刀门及4月的蕉门,上述站位的生物量均大于30. 00 g·m~(-2),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篮蛤(P. amurensis)、凸壳肌蛤和日本大螯蜚生物量较高。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高值出现在3月鸡啼门,为2. 46;低值出现在10月磨刀门,为0. 21。香浓威纳指数均值在1. 11~1. 81之间。鸡啼门和虎跳门大型底栖动物香浓威纳指数值月际变化较稳定。运用ABC曲线对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扰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月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受到中等程度扰动,2—4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有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学河   陈威   胡成业   章凯   周泽宇   张丽源   水柏年  
为了探究群落中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本实验以鳌江口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指数(gri)、生境特异性指数(hsi)和种群规模指数(psi)识别群落稀有种;根据稀有度大小对物种进行排序,形成稀有种-常见种和常见种-稀有种2个物种序列。在此基础上,通过逐一添加物种,比较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变化,确定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多样性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α多样性在稀有种-常见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加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仅在2020年先上升后下降,其余均呈下降趋势;在常见种-稀有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的加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β多样性在稀有种-常见种物种序列中,随着物种的加入群落异质性(βSOR)和嵌套组分(βNES)呈上升趋势,周转组分(βSIM)呈下降趋势;在常见种-稀有种物种序列,随着物种的加入βSOR、βSIM和βNES均呈上升趋势。综上,稀有种对群落α多样性贡献更大,并影响群落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而常见种对嵌套组分影响更大。因此,对不同类型物种应采取不同的生态保护策略,研究结果为鳌江口红树林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以期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杨  杨顺益  汪兴中  蔡庆华  
生物多样性格局是生物地理学和保育生物学的研究重点。然而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忽视了遗传和功能方面。这导致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不完全揭示。以神农架南北坡的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多样性、分类学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生物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对坡向因子响应不同:南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功能多样性参数变动范围明显大于北坡,而北坡的分类学多样性参数变动范围明显大于南坡;南坡的功能多样性参数的中位数明显高于北坡。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南北坡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表明局地尺度上坡向因子没能驱动生物多样性空间差异性分布。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类学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无显著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不同面相关性较弱。研究表明,神农架底栖动物不同多样性具有差异性,在制定保护多样性策略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的谱系和功能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