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7)
2023(18848)
2022(16106)
2021(15149)
2020(12545)
2019(28621)
2018(28322)
2017(54288)
2016(29542)
2015(32966)
2014(32901)
2013(32503)
2012(29980)
2011(27055)
2010(27638)
2009(25982)
2008(25051)
2007(22482)
2006(20229)
2005(18134)
作者
(84724)
(71008)
(69986)
(67058)
(44963)
(33991)
(31950)
(27380)
(26846)
(25477)
(24067)
(24034)
(22580)
(22421)
(22136)
(21706)
(20998)
(20740)
(20351)
(20241)
(17761)
(17489)
(17146)
(16234)
(15946)
(15859)
(15805)
(15766)
(14485)
(14021)
学科
(115368)
经济(115210)
(90874)
管理(87650)
(68451)
企业(68451)
(52532)
方法(46778)
数学(40408)
数学方法(39884)
中国(36056)
农业(34938)
(34059)
业经(30895)
(29959)
(29720)
金融(29717)
(29247)
银行(29204)
(28096)
地方(25364)
(24211)
(21190)
财务(21109)
财务管理(21066)
(20630)
贸易(20615)
(20121)
(20118)
企业财务(20105)
机构
学院(417387)
大学(416451)
(169361)
经济(165519)
管理(163422)
研究(142848)
理学(140456)
理学院(138926)
管理学(136589)
管理学院(135800)
中国(113821)
(88548)
科学(86351)
(81821)
(80772)
(71945)
中心(67007)
研究所(64927)
业大(64825)
财经(63729)
(63482)
农业(61932)
(57977)
北京(55892)
(54645)
师范(54178)
(51268)
(51129)
经济学(50227)
财经大学(47111)
基金
项目(278919)
科学(219587)
研究(207344)
基金(202223)
(175395)
国家(173845)
科学基金(149327)
社会(130853)
社会科(123841)
社会科学(123811)
(109084)
基金项目(106631)
自然(95769)
教育(94135)
自然科(93415)
自然科学(93396)
自然科学基金(91715)
(90953)
编号(85854)
资助(82958)
成果(70787)
重点(62193)
(62188)
(59932)
课题(58654)
(57735)
(54130)
创新(53844)
国家社会(53727)
教育部(53133)
期刊
(192897)
经济(192897)
研究(126037)
中国(88178)
(80259)
学报(66182)
(62391)
科学(60814)
管理(58387)
农业(53906)
(53393)
金融(53393)
大学(51060)
学学(47998)
教育(46205)
业经(34696)
技术(34435)
财经(31179)
经济研究(28318)
(26583)
(25980)
问题(25555)
(21395)
图书(20833)
理论(20594)
科技(19573)
技术经济(19379)
现代(19276)
实践(18754)
(18754)
共检索到636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郁  
在城乡长期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会强化资金从农村流出。虽然我国持续推进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有所改善,但因未能触及根本性的供给制度约束,仍无法破解城乡金融资源"逆向"配置的问题。现行金融体系在满足金融需求上存在一定机制性障碍,主要表现为金融抑制与"有效需求"不足、农信系统支农定位屈从于趋利目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势单力薄、政策性金融引导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及支农信贷政策缺乏激励约束效力等,金融机构对农"放贷难"导致农村"贷款难"。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对农业农村优先投入的保障问题,急需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政策性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因此,应从重塑政策性金融战略使命、强化对支农为农服务的激励约束、促进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有机衔接、发挥政府基金先导启动作用及激活农业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建立起引导资金回流、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琪  
我国农村智力资源一直呈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的态势,其结果是使农村智力资源十分缺乏,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对农村智力回流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农村智力回流的概念、引致机制及如何加快农村智力回流步伐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  
本课题组调查研究的结论为,所调查年度农村金融机构约占存款三分之一的信贷资金为净流出,其流出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式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系统内约期上存资金;二是转移式流出,表现为邮政储蓄机构转存款等;三是投资性流出,表现为运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农村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约有三分之一形成呆坏账,信贷资金不能参加正常的周转,信贷支农作用明显减弱。信贷资金回流农村的路径设计为构建四个机制:中央银行的调节机制,经济杠杆的引导机制,金融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农业信贷投入的风险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旭晖  
在世界金融风暴影响下,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农村人力资本的回流。通过构建行为动机模型,从自身驱动力、推动力、拉动力,以及增强力角度出发,分析农村人力资本回流动的动力机制,以期为政府把握其动力来源提供解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佳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化程度较低,大量农村储蓄资金进入城市。尽管我国一直在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以促进乡村振兴,但是却仍然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外流情况,吸引金融资金回流是关系到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农村资金外流的后果以及影响因素,并着手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支持制度与体制机制,为促进农村资金回流,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提供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伟  刘子赫  
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两者相互配合、融合与合作共赢所形成的一种特殊耦合机制,是国外农村金融体制的一个基本特点。本文从金融功能观视角,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耦合机制问题,在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基本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农村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现状及农村金融实际,提出了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政合合一"的组织体系,完善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社会互助功能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帅帅   尹冠球  
[目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剖析资本下乡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4、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资本下乡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探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资本下乡显著促进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且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资本下乡可以通过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两条路径吸引外出劳动力回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平正向调节了资本下乡的劳动力回流效果;资本下乡显著增强了回流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意愿,更能吸引创业型、务工型劳动力回流。无论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纯农型,还是以非农就业为主的Ⅱ兼型家庭,资本下乡均可以促进其劳动力回流。且相较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效果显著。[结论]应进一步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构建城—乡劳动力流动机制,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进而拉动“智力回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术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县域金融资源外流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资金回流农村、服务县域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引导县域机构加大对县域的信贷投放。以贵州省为例,2012年,全省地方法人机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占66.1%,农村信用社贷款占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67.4%。全省农村信用社85家法人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陆强  
"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依赖很大,但我国农村资金外流形势严峻,农业贷款所占比重过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变成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从灾害、价格、担保和外部性4个方面分析农业、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的引导与补充功能,拓展政策性金融支农方式,缓解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具体做法是:拓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灾害风险补偿机制;拓展农产品期货经纪业务,提供市场风险对冲机制;拓展农业政策性担保业务,建立风险转移机制;拓展农业政策性风险投资业务,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拓展农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业务,建立农业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蓝虹  朱迎  穆争社  
目前,农村金融排斥已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的化解政策无法解决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与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矛盾。本文认为,发展林业碳汇交易是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创新模式,能够引导资金回流农村,促进金融机构在支持林业碳汇交易的同时实现自身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并以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林业碳汇项目为案例,对其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成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开展林业碳汇交易顺应绿色环保潮流,具有持续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作用。政府应大力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桂堂  
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及其作用的发挥,实际上就是财政职能不断强化的一个产物,改革开放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功能趋于弱化,其原因在于:财政实力被过多地削弱,公共产品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过分倚重商业性金融的支农效应而弱化了财政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为此,应当健全财政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持续投入机制与补偿机制,协调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还应承担起对政策性金融业务监督管理的责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伟新  王伟  
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不仅需要从经济有效性视角进行经济金融学分析,也需要从社会合理性视阈进行社会学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组织社会学原理,分析各类农村社会组织对于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认为组织目标的理性原则被满意原则替代、科层制组织结构等级森严、合法性机制与效率机制相背离等是造成农村政策性金融创新不足、发展滞后的组织原因;而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注意力不足和政府政策的信号不强是造成其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推动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靖霞  
面对“三农”的金融需求,一方面是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不愿介入,另一方面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市场选择失灵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政策扶持、逆向选择、首倡诱导的功能定位,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平  蔡友才  
我国现行农村政策金融制度安排存在较大缺陷,已不仅是依靠通过业务范围的扩大、现有体制下机制的转型就能解决的,不能只就农发行谈我国农业政策金融改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新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