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5)
- 2023(12207)
- 2022(9743)
- 2021(8602)
- 2020(7298)
- 2019(15954)
- 2018(15647)
- 2017(30073)
- 2016(15711)
- 2015(17479)
- 2014(17571)
- 2013(17315)
- 2012(16023)
- 2011(14479)
- 2010(15081)
- 2009(14824)
- 2008(13804)
- 2007(12773)
- 2006(11660)
- 2005(10940)
- 学科
- 济(93187)
- 经济(93089)
- 业(73800)
- 企(67792)
- 企业(67792)
- 管理(61046)
- 方法(30273)
- 业经(29678)
- 融(26140)
- 金融(26133)
- 财(25231)
- 中国(24960)
- 农(24741)
- 银(23394)
- 银行(23381)
- 地方(22813)
- 行(22794)
- 数学(22409)
- 数学方法(22318)
- 制(19939)
- 农业(18710)
- 务(18489)
- 财务(18456)
- 财务管理(18441)
- 企业财务(17473)
- 体(16845)
- 技术(15896)
- 理论(15315)
- 策(14839)
- 和(14105)
- 机构
- 学院(236761)
- 大学(228618)
- 济(114370)
- 经济(112364)
- 管理(92531)
- 研究(78267)
- 理学(78053)
- 理学院(77345)
- 管理学(76485)
- 管理学院(76043)
- 中国(68482)
- 财(53370)
- 京(46971)
- 科学(42193)
- 财经(41555)
- 所(38915)
- 农(37922)
- 江(37584)
- 经(37485)
- 中心(36845)
- 经济学(36181)
- 研究所(34537)
- 经济学院(32353)
- 财经大学(30285)
- 业大(30054)
- 州(29787)
- 北京(29536)
- 农业(29429)
- 院(27709)
- 商学(27622)
- 基金
- 项目(144104)
- 科学(115195)
- 研究(109735)
- 基金(105267)
- 家(89194)
- 国家(88322)
- 科学基金(77835)
- 社会(73742)
- 社会科(70046)
- 社会科学(70030)
- 省(58286)
- 基金项目(54836)
- 教育(48005)
- 自然(46600)
- 划(45721)
- 自然科(45573)
- 自然科学(45561)
- 自然科学基金(44813)
- 编号(43303)
- 资助(42535)
- 成果(34450)
- 业(33768)
- 发(33482)
- 创(33478)
- 重点(31952)
- 部(31413)
- 国家社会(31053)
- 创新(30455)
- 课题(30236)
- 制(29010)
- 期刊
- 济(140905)
- 经济(140905)
- 研究(75927)
- 中国(47922)
- 财(45049)
- 管理(41585)
- 农(36848)
- 融(36804)
- 金融(36804)
- 科学(29104)
- 学报(28733)
- 农业(24292)
- 技术(23223)
- 业经(23153)
- 经济研究(23137)
- 大学(23123)
- 财经(22645)
- 学学(22524)
- 经(19768)
- 问题(17378)
- 教育(17146)
- 技术经济(15808)
- 业(14242)
- 世界(13748)
- 贸(12974)
- 现代(12686)
- 商业(12475)
- 经济管理(12046)
- 国际(11989)
- 财会(11623)
共检索到379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大力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有效促进金融与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为未来一段时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完颜素娟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了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以及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发展应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维持在一种“相当”的关系上才是合理的。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过度发展倾向,而且金融业的扩张速度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周期性特征。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增速过快、整体偏高、波动偏大;相比美国而言,我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作用不显著,金融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出现了分离。对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较高的12个地区分析发现,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最快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反而远低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金融业过度发展加大了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波动风险,损害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贷款产出效率过快下降和经济“脱实向虚”。对此,要通过促进实体经济报酬占优、维护金融体系多样性、发展关系型融资和耐心资本等方式来稳定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度和直达性;优化金融监管,全方位规避“脱实向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悦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区、市) 199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5.01%,当金融业占GDP比重低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高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文章建议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避免泡沫化和“脱实向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悦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区、市) 1993—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5.01%,当金融业占GDP比重低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高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文章建议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避免泡沫化和“脱实向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策
近一段时期以来,在宏观经济总体放缓、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银行业利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与实体行业形成较大反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刻矛盾,主要是发展战略导向有误、机制体制改革不到位、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对此,必须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完善金融组织结构、推动综合体制改革,系统地加以解决。一、实体企业利润与银行利润增长分化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庞海军
修订完善后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于2021年起正式实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对原有制度作出较大幅度的调整完善,以引导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健运行。本文对本次调整完善的主要思路作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绩效评价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东胜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然而,通过对金融增速与经济增速的比较、金融增量与经济增量的比较,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金融扩张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何在,到底是什么阻滞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如何有的放矢的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这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实体经济 经济增速 杠杆率 僵尸企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黎
本文从金融产业的视角入手,分析了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整体上看,实体经济是基础,金融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这个基础。文章从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和优化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金融机构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化的金融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金融产业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产业 实体经济 作用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龙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利用VAR模型对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存在单向的Grange原因,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金融业却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双向促进机制在我国并不存在;第三,我国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隐藏着金融与实体经济渐相脱离,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减弱,金融业存在一定风险,金融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需要脱节并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实体经济 互动发展 VAR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饶雨平
我国金融业的过度发展主要体现为银行业利润在整个国家利润中占比过高,金融业的高利润率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恶化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壮大和成功应对危机的重要根基,没有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导致一国经济停滞和各种经济危机的发生。探讨我国金融业过度发展产生的体制原因,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提出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业 过度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远权 夏月
文章基于VAR模型,以2000-2013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动态发展中的相关关系,并得到结论: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具有长期协整和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实体经济有力推动金融业发展,而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两者之间呈现非协同发展关系。在实证检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关系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实体经济 非协同发展 VAR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健桂
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反思自身的金融政策。尤其是一些以美国金融市场为模板,奉行自由市场制度的国家。金融危机让世界认识到,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一部分,一旦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对整体经济将产生巨大的风险隐患。但是稳健的金融市场对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资本配置、风险分摊、降低成本、信息提供以及产权明晰等方面。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实体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浩
公司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公司金融的业务总量和竞争力直接决定了银行的竞争优势。国际大银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借由交易银行、新兴产业、金融科技的兴起以及"围栏"法则的实施赋予了公司金融业务新的活力。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公司金融业务应紧扣国家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投贷联动,推进公司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交易银行,以公司金融带动其他业务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产品与体制创新;强化合规经营,统筹管理表内外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浩
公司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公司金融的业务总量和竞争力直接决定了银行的竞争优势。国际大银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借由交易银行、新兴产业、金融科技的兴起以及"围栏"法则的实施赋予了公司金融业务新的活力。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公司金融业务应紧扣国家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投贷联动,推进公司金融服务多元化;发展交易银行,以公司金融带动其他业务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强产品与体制创新;强化合规经营,统筹管理表内外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