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8)
- 2023(9845)
- 2022(7825)
- 2021(7036)
- 2020(5948)
- 2019(13223)
- 2018(12759)
- 2017(25139)
- 2016(12554)
- 2015(13449)
- 2014(13046)
- 2013(13123)
- 2012(11727)
- 2011(10094)
- 2010(10558)
- 2009(10576)
- 2008(9964)
- 2007(9296)
- 2006(8210)
- 2005(7720)
- 学科
- 业(76040)
- 企(71193)
- 企业(71193)
- 济(58052)
- 经济(57990)
- 管理(56409)
- 业经(26256)
- 融(25972)
- 金融(25972)
- 方法(23759)
- 银(22998)
- 银行(22998)
- 财(22930)
- 行(22389)
- 农(21149)
- 中国(20624)
- 务(19022)
- 财务(19009)
- 财务管理(18999)
- 技术(18789)
- 企业财务(18081)
- 农业(16630)
- 数学(16308)
- 数学方法(16256)
- 制(16154)
- 技术管理(13372)
- 理论(13302)
- 策(12621)
- 体(12249)
- 划(11581)
- 机构
- 学院(180336)
- 大学(172641)
- 济(84614)
- 经济(83294)
- 管理(78991)
- 理学(67416)
- 理学院(66940)
- 管理学(66469)
- 管理学院(66128)
- 研究(50137)
- 中国(49970)
- 财(41218)
- 京(34053)
- 财经(32470)
- 经(29444)
- 江(27859)
- 经济学(26129)
- 中心(25762)
- 农(25694)
- 科学(25019)
- 商学(24413)
- 商学院(24216)
- 财经大学(23968)
- 经济学院(23734)
- 所(22881)
- 州(22559)
- 经济管理(21825)
- 业大(21458)
- 北京(21094)
- 融(21078)
- 基金
- 项目(112411)
- 科学(92541)
- 研究(87942)
- 基金(84007)
- 家(69758)
- 国家(69048)
- 科学基金(63359)
- 社会(60519)
- 社会科(57699)
- 社会科学(57690)
- 省(46060)
- 基金项目(44687)
- 自然(38109)
- 教育(38014)
- 自然科(37345)
- 自然科学(37340)
- 自然科学基金(36813)
- 划(35403)
- 编号(34112)
- 资助(32345)
- 创(31828)
- 业(30954)
- 创新(28502)
- 成果(26152)
- 国家社会(25449)
- 发(25427)
- 制(24937)
- 部(24757)
- 重点(24276)
- 人文(23185)
共检索到280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盖凯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为此,必须着眼于"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要想贯彻好这一精神,就需要清醒地判断和认识到: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时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有利于推动市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炯天
人才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要素。育人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学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模式、科学布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来说,首先是受教育者,然后再变成教育者。要提升认识,从为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炯天
人才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要素。育人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大学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模式、科学布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转变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来说,首先是受教育者,然后再变成教育者。要提升认识,从为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飞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机结合。注重把创新创业和专业成才、精神成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四维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起来;注重塑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此处"五有"是指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四维一体"是指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和知识探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家华 卢旭东
高校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与创新之间有着密不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南
文章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实施原则、方法及保障。新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新闻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新闻专业教育的强化和提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闻专业教育、服务地方文化传媒产业发展、顺应地方本科高校改革,是提升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向知识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飞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机结合。注重把创新创业和专业成才、精神成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四维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起来;注重塑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此处"五有"是指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四维一体"是指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和知识探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左俊峰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基础教育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既顺应时代潮流又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对于丰富高职院校基础教育内涵、延伸高职院校基础教育外延,对克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力不够的短板。文章认为应当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努力缩短与国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差距,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基础教育,在养成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做足文章。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精神 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文娟 姚冠新 任泽中
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将其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体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目前仍在起步阶段。针对这一新课题,江苏大学在找准突破口、明晰工作路径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与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海山 杜文博 陈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方向和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需从理念更新、机制完善、课程建设、实践实训、教学改革、学籍管理以及全方位保障等方面着力,形成畅通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圆 戴斌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后,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构建“大思政”的格局背景下,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体系中,为思政教育赋予更为丰富的教育元素,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文章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多个视角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怡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要提升应用技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内容互补,形式相通。在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其形成创业意识和工匠精神,就要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创新创业为载体,充分拓展产学研平台,营造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运用网络思政阵地。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技术型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冠军 陶琰歆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当前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为培养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人才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本文提出四维价值驱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贯穿于MPAcc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及应用。通过从单一价值平面思维向四维价值立体思维的转变,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MPAcc培养体系,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敏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认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具有积极价值,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高校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完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融入工匠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
新时代 工匠精神 大学生 创新创业 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霍丽莎
【目的/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企业家质量和数量供给的有效途径,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方法】在跨专业的教学背景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结合可持续发展和学习理论,设计《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并实施。【结论/发现】通过将课程学习目标高度透明化,并且以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形成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理论—实践—反馈"体系。研究可以为培育未来的"绿色企业家"提供支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