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8)
2023(9442)
2022(7976)
2021(7419)
2020(6042)
2019(13810)
2018(13774)
2017(27484)
2016(14833)
2015(16864)
2014(16902)
2013(16946)
2012(16438)
2011(15255)
2010(15956)
2009(15178)
2008(14995)
2007(13838)
2006(12901)
2005(12321)
作者
(43420)
(35834)
(35710)
(34106)
(23067)
(16898)
(16423)
(13718)
(13695)
(13254)
(12229)
(11826)
(11658)
(11607)
(11372)
(11077)
(10647)
(10409)
(10379)
(10361)
(9327)
(8768)
(8757)
(8289)
(8226)
(8212)
(8195)
(8056)
(7250)
(7133)
学科
(67633)
经济(67564)
(42628)
管理(41326)
(32282)
企业(32282)
中国(24815)
(21530)
方法(21082)
地方(20152)
数学(18210)
数学方法(18019)
(16348)
(15869)
业经(15685)
(15360)
银行(15350)
(14916)
农业(14259)
(14130)
金融(14130)
(14049)
贸易(14032)
(13621)
(13294)
(11866)
地方经济(11141)
(10458)
环境(10413)
技术(10144)
机构
学院(219441)
大学(216578)
(97459)
经济(95241)
管理(81801)
研究(79951)
理学(67673)
理学院(66871)
中国(66563)
管理学(66033)
管理学院(65577)
(49339)
(47634)
科学(43801)
(40661)
财经(36885)
中心(36866)
(36174)
研究所(35768)
(33698)
(33187)
北京(31640)
(30586)
师范(30369)
(29500)
经济学(29229)
(28426)
财经大学(26861)
业大(26266)
经济学院(26193)
基金
项目(126157)
研究(99799)
科学(99385)
基金(88888)
(74798)
国家(74066)
社会(62972)
科学基金(62916)
社会科(59745)
社会科学(59735)
(49577)
教育(45398)
基金项目(45380)
编号(42397)
(41562)
资助(37561)
成果(37118)
自然(36815)
自然科(35880)
自然科学(35871)
自然科学基金(35205)
(33400)
课题(30624)
(28682)
重点(28330)
发展(27948)
(27468)
(26425)
(25982)
项目编号(25218)
期刊
(122593)
经济(122593)
研究(78574)
中国(50473)
(35738)
金融(35738)
(35397)
管理(33360)
(32952)
教育(28773)
科学(26232)
学报(25350)
农业(21674)
业经(21473)
大学(20286)
经济研究(19525)
技术(19109)
学学(18600)
财经(18366)
问题(16367)
(15762)
(14194)
国际(13189)
理论(12010)
商业(11525)
(11293)
论坛(11293)
现代(11151)
技术经济(11113)
世界(11105)
共检索到369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启哲  仪明金  
对于民间金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经验是"疏堵结合"策略,即一方面健全正规金融体系的服务覆盖面,以此抑制民间借贷市场的过快膨胀;另一方面承认民间借贷合法性,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促成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体系的相互融入、共同发展。依据以上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要引导民间借贷走向阳光化发展,具体策略须包括: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红兰  
目前我国的民间融资活动呈现出以下特征:多元的融资主体、高昂的融资成本、简单的融资手续、巨额的融资规模。民间融资虽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条文解释和监管以及适时的引导,民间融资市场暴露出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如债务人欠钱跑路、债权人卷款潜逃的经济纠纷屡屡出现;民间借贷中介的自发性、随意性、不稳定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社会影响;民间借贷资金多流向房地产、矿产资源开采等高利润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荣静  
长期以来,民间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民间投资增速减缓,引起普遍担忧。分析了社会关注的民间投资的问题,提出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荣静  
长期以来,民间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民间投资增速减缓,引起普遍担忧。分析了社会关注的民间投资的问题,提出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迅  
民间资本作为与政府资本并存的一种重要资本形式,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力量。由于受传统宏观经济分配的影响和民营经济本身并不发达的制约,民间资本在黑龙江省发展缓慢、状态低迷。这不仅制约了民营经济本身的发展,也阻碍了黑龙江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促进民间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刺激民间投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国力  
根据当前我国城市群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以及有别于国外城市群的特点,应以控制城市群数量和范围的"双控"为原则,从城市群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基本公共服务(软件)、城市群一体化或协同发展基金(抓手)、城市群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工具)、城市群治理机制(保障)等方面,引导我国城市群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艳艳  汪嘉卉子  
民间借贷风险与利益并存,因此加强民间借贷发展,积极引导民间借贷资本运作并将其转向适宜的轨道上,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为此提出三个方面建议:1.加快建立全国性民间借贷的检测指标体系。非正规金融领域的数据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难以掌握,但是因非正规金融领域的数额庞大、不容小觑。为了对民间借贷的实际规模、资金来源和去向有直观清楚的了解,应将民间借贷纳入社会信用总规模加以监控。充分利用互联网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哲  仪明金  
利用收支差额法估算出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规模呈现攀升迹象。除了宏观因素以外,过度融资和信贷投向结构性偏差也是民间借贷规模膨胀的重要推手。对民间借贷必须实行"疏堵结合"的策略,即一方面需严厉打击高利贷,限制非法民间借贷活动的过快膨胀;另一方面需要引导民间资金和正规金融体系之间资金合理互补、共同发展,以此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融资体系。近期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方向,或是民间资本与正规金融的接轨方式具体体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汉丁   张印贤   刘继仁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公共品属性和正外部性特征要求实施市场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特性与发展必然要求分析入手,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客观需求导向,构建推进发展的总体思路,从三个主体层面提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治理与发展实践策略:“市场主导,政府监管,协同治理”的市场化发展模式;优化要素市场构成,以能力建设支撑市场可持续发展;以发展客观需求为导向,开拓主体内在能动性驱动市场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静怡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方向,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而现代农村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我国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体系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本文结合实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体系的构建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毕吉耀  张哲人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超过同期吸收外资规模,成功实施了一大批项目,为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我国与相关国家互利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总量规模快速增长,跃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83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8%,是2012年的2.1倍,连续两年位列世界第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元京  李景  靳蕾蕾  
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国有金融而言的,即非国有金融,可以细分为体制内金融和体制外金融两部分。体制内民间金融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体制外民间金融则包括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集资和典当行等多种金融组织和形式。党的十七大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建平  周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立国  
自198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首次推出大学排行榜以来,类似的排行榜逐渐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流行起来。大学排行的实质是什么?我国目前是否具备对大学进行科学、客观排行的成熟条件?需要以什么样的观念正确引导大学排行?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以大学排行引导大学科学发展?这些都是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