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7)
- 2023(9067)
- 2022(7456)
- 2021(6556)
- 2020(5436)
- 2019(12097)
- 2018(11909)
- 2017(22930)
- 2016(11876)
- 2015(13267)
- 2014(13229)
- 2013(12858)
- 2012(12067)
- 2011(11206)
- 2010(11648)
- 2009(11223)
- 2008(9753)
- 2007(8829)
- 2006(8216)
- 2005(7635)
- 学科
- 济(66840)
- 经济(66784)
- 管理(31901)
- 业(30324)
- 融(25630)
- 金融(25623)
- 银(23045)
- 银行(23032)
- 中国(22731)
- 行(22450)
- 企(21782)
- 企业(21782)
- 地方(20324)
- 方法(17844)
- 数学(15781)
- 数学方法(15701)
- 制(14960)
- 业经(14166)
- 财(13554)
- 农(12602)
- 地方经济(12586)
- 学(12207)
- 中国金融(11105)
- 体(10874)
- 贸(9323)
- 贸易(9312)
- 产业(9119)
- 易(8995)
- 农业(8860)
- 理论(8712)
- 机构
- 学院(166412)
- 大学(164367)
- 济(80266)
- 经济(78462)
- 研究(60745)
- 管理(58910)
- 中国(52753)
- 理学(48925)
- 理学院(48414)
- 管理学(47718)
- 管理学院(47409)
- 财(36942)
- 京(34412)
- 科学(33021)
- 所(30322)
- 中心(29391)
- 财经(28543)
- 研究所(27091)
- 经济学(26700)
- 江(26367)
- 经(25699)
- 农(24519)
- 经济学院(23757)
- 北京(22053)
- 院(21752)
- 州(21523)
- 财经大学(20964)
- 范(20398)
- 业大(20236)
- 师范(20155)
- 基金
- 项目(103696)
- 科学(80739)
- 研究(79611)
- 基金(73575)
- 家(62922)
- 国家(62362)
- 科学基金(53088)
- 社会(52526)
- 社会科(49830)
- 社会科学(49818)
- 省(41478)
- 基金项目(37805)
- 教育(34683)
- 划(33242)
- 编号(32762)
- 自然(30173)
- 资助(30106)
- 自然科(29471)
- 自然科学(29462)
- 自然科学基金(28922)
- 成果(27673)
- 发(24899)
- 重点(23552)
- 课题(23048)
- 国家社会(22345)
- 部(21957)
- 创(21784)
- 发展(21055)
- 展(20752)
- 项目编号(20594)
共检索到277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红 穆军
近年来,以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不同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有别于信贷市场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给金融市场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中国金融业带来深度变革。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企业 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欣烨 修 妍
互联网金融包含多种模式并具有普惠金融特点。由于不同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共性基础存在差异,金融服务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模式共性基础的差异比较,寻找形成金融服务效果差异的原因,从而辩证地对待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形成差异化监管,并逐步完善监管对策,发挥出其普惠金融的作用,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共性基础差异 金融服务效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宝伟 楚燕兰 张云 张庆元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历史演绎的角度厘清其金融本质,分析与传统金融的差异,并运用PVAR模型实证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公众储蓄未有效转化为工业企业投资,而是大量滞留在金融体系内部,未能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据此,本文提出"安全、公平、效率"三大顺序监管原则,并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优势、新兴商业模式和传统监管资源,构建了一个引导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监管联动机制,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与金融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我们要让金融首先充分发展起来,同时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与推进金融发展都发挥着指导作用。然而,在现实理解中,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诠释,"服务"一词没能全面地阐发,以至于常常在狭义范畴内或机械地制定和执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 服务实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逄金玉
金融体系的功能之一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在分析金融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就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 服务 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金融体系还需练好内功,既要完善内部机制,理清不同市场的角色分工,又要确立合理的监管模式,维护市场活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师元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和金融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中小企业信用数据、交易行为数据,从而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或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国外关于"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得出,"互联网+金融"对创业、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需要在一个完善的制度框架内运行,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数据库作为支撑。"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应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制度框架,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银行与涉及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和平台的深度合作。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创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凤芝 王群勇
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2)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得到有效验证;在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显著。(3)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金融要素重塑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4)考虑空间因素后,数字普惠金融仍可以显著促进本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互联网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其作用和渗透力远远超过前几次科技革命,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首先,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引发实体经济变革,推动当代世界经济产生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并将之连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实体经济;其次,互联网推动更多经济存在表现为一种网络状态的存在,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其三,互联网作为引领性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变革,深刻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组织演进,特别是互联网促使制造业在存在状态上形成了一种没有任何产权关系的产业链的链状链接,如价值链的链接、服务链的链接以及信息链的链接。"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及社会商品购买力的急剧...
关键词:
互联网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新实体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喜
内生激励不足与外生渠道不畅,是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缺乏动力的主要因素,要排除外生性机制障碍与内生性收益风险,有效遏制金融行业脱实向虚的现状,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放宽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直接降低融资门槛,规范民间融资发展的外生性政策,以及严格监管暴利领域,提高实业经济盈利,发挥价格杠杆功能的内生性利益引导,才能不断提高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工声
从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金融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工作的坚实基础。此后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