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8)
2023(2988)
2022(2419)
2021(2172)
2020(1771)
2019(3856)
2018(3548)
2017(6491)
2016(3566)
2015(3869)
2014(3939)
2013(3939)
2012(3767)
2011(3588)
2010(3544)
2009(3179)
2008(2931)
2007(2549)
2006(2254)
2005(2115)
作者
(10972)
(9204)
(9156)
(8792)
(5752)
(4337)
(4121)
(3622)
(3540)
(3197)
(3131)
(3073)
(3007)
(2972)
(2869)
(2837)
(2791)
(2687)
(2631)
(2576)
(2349)
(2246)
(2210)
(2084)
(2052)
(2038)
(2025)
(1865)
(1815)
(1782)
学科
(21181)
经济(21172)
地方(9001)
方法(7407)
管理(7135)
数学(6899)
数学方法(6843)
地方经济(6332)
中国(5276)
(4590)
(4560)
(4488)
环境(3191)
(2922)
业经(2809)
(2795)
企业(2795)
(2747)
金融(2746)
农业(2711)
(2406)
(2396)
区域(2392)
资源(2253)
(2241)
贸易(2239)
(2086)
(1989)
银行(1987)
理论(1976)
机构
大学(52501)
学院(51758)
(21317)
研究(21255)
经济(20890)
管理(17829)
理学(15590)
中国(15525)
理学院(15299)
科学(15001)
管理学(14846)
管理学院(14747)
(11463)
(11080)
研究所(10343)
中心(9430)
(9062)
师范(8991)
(8744)
(8370)
(7974)
(7900)
业大(7619)
师范大学(7505)
北京(7167)
经济学(6951)
科学院(6913)
财经(6876)
农业(6845)
经济学院(6312)
基金
项目(38957)
科学(31828)
基金(28635)
研究(27479)
(25844)
国家(25645)
科学基金(21725)
社会(18223)
社会科(17386)
社会科学(17385)
基金项目(15155)
(15121)
自然(13913)
自然科(13565)
自然科学(13563)
(13359)
自然科学基金(13296)
教育(12274)
资助(11263)
编号(10717)
(9681)
重点(9621)
成果(8486)
(8369)
国家社会(8067)
(7792)
发展(7769)
课题(7720)
(7653)
科研(7467)
期刊
(22757)
经济(22757)
研究(15429)
中国(10842)
科学(9265)
学报(9122)
(7420)
大学(6684)
教育(6629)
学学(6236)
管理(5972)
农业(5395)
(4892)
资源(4420)
技术(4318)
(4014)
金融(4014)
经济研究(3782)
统计(3381)
业经(3344)
科技(3115)
(3115)
(3049)
财经(3042)
问题(2948)
地理(2809)
决策(2777)
图书(2741)
(2718)
(2681)
共检索到77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戴玉  蔡仲  
引力波探测成功,是大科学时代典型的认知价值与非认知价值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事件表明,科学事实之所以得到确立,除了科学家的纯科学资本作为基础外,还要具备以基金资助为符号的经济资本,以社会声望、头衔等为符号的社会资本。当这些非认知性质的资本介入科学研究,就会铸造出一种确定性的象征资本,从而有效推动科学事实的确立,推动科学的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雷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教育公平、文化再生产、文化资本、习性(场域与惯习)、学校教育功能的系统论述对社会群体与教育公平分析、现实教育场域问题关注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布尔迪厄教育平等的思考与对社会分层机制的分析,引出布尔迪厄对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视角解读,以此进一步深化对布尔迪厄教育思想的逻辑梳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以其独特的生成结构主义开辟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新视界,提出了著名的教育与文化再生产理论。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布尔迪厄的生成结构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和评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廖青  黄绮妮  
惯习是布尔迪厄实践理论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乃是一套具有一定程度持续性和开放性的倾向系统。惯习是结构的产物,并且生成和统筹行动主体的实践行为,使其朝着结构化的方向发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惯习的应用往往面临研究情境的不当甚至错误的化约,且开放性特质易被忽视。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不平等研究无法仅从持续性特质应用惯习概念。近年来,一些研究着重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行动主体的情感体验,因其扣连了社会结构和行动主体的心理结构,在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惯习的可转换性如何发生的过程中具备较大潜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红蕾  经渊  郑建明  
[目的/意义]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内容进行解读,揭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引入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三大概念分析工具:惯习、资本、场域,分析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于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适用性,进而从文化身份认同、文化权利保障、文化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建设良性发展4个层面对该法案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模型,并对该法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结论]培育文化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强化文化资本的文化权利保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鲍俊逸  程晋宽  
国家精英的形成是任何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作为布尔迪厄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从观念、制度和阶层的角度对法国"国家精英"进行了经典的社会结构分析,通过一系列概念工具分解了法国大学校再生产"国家精英"的过程,为透视其他国家的精英形成提供了研究范例。布尔迪厄关于国家精英的教育思想具有世界意义,反思布尔迪厄之思将有助于我们从"国家贵族"的社会学批判转向"国家精英"的教育学重构,赋予"国家精英"超越文本的教育思想张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宜峰  芮旸  杨坤  杨钰华  沈文成  
引入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构建多重资本概念模型;以西安市秦岭北麓S村为例,对其在不同类型资本综合影响下的空间生产与收缩过程及机制进行质性研究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资本的三级循环推动S村物质空间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商户金融资本的差异造成村内经济阶层分化与空间分异,外来经济资本的进入则易诱致社会风险。(2)新生的业缘关系与亲缘、地缘关系交织而成的社会网络等结构性社会资本的变化,引致S村社会空间的混杂和地方认同的分化;社会信任等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下降造成村民交往空间的内移,并促成新的空间治理秩序。(3)商户个人品味等身体化文化资本创造出多样化的文化空间,政府赋予村庄的集体称号等制度化文化资本推动形成农家乐专业村品牌。(4)元资本主导下,村内三大旅游项目被拆除,S村由空间持续再生产转向空间收缩。(5)自然垄断地租、小规模集体行动优势、元资本的间接调控与直接影响以及双重锁定效应,共同构成S村空间生产与收缩的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日益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以场域为核心、以学校为中介的社会再生产模式。这一理论揭示了权力与资本在学校场域中通过国家意识和个体惯习的符号化实现再生产的过程。其观点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虚无主义的特征。布氏的理论与方法对于研究中国20世纪以来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及其背景有着重要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常淑芳  
建国后的教育学曾长期"被"意识形态化,缺乏独立性。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教育学独立性的长期缺失实际上是由政治、经济场域等其他社会领域对教育学场域支配所致,基本中介是那些并非完全根据教育学知识的规定性及增长逻辑而建立起来的学术制度。据此,教育学研究者应首先将关注视角转换到其自身的学术研究上来,而不是依附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在具体的研究中应科学地建构起研究对象,确立新的研究方法观,以增进和捍卫教育学的独立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伟杰  姜宇  
高校教师流动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研究中的重要构成。将高校教师流动视为一个独立的场域,研究其自身运行的逻辑与特点,以此为根基探索影响高校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因素,做出合宜的政策导向,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作为从社会场域分化而来的新生场域,高校教师流动在其完善过程中受到社会、高校及教师个体等多方面影响。从规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展、健全高校人才管理制度、倡导教师个人文化等角度出发,改变当前高校教师流动的无序性,以促进其惯习更迭,从而构建健康的学术职业生态,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议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博  
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的教育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新推广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人们在研究与实践中会发现利用现有的创新推广理论去思考、指导当前的创新推广实践时有一种难以深入、不能得心应手的感觉。虽然系统论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面对庞杂的教育体系,我们应当如何入手才能保证全面、周到呢?作为对社会实践理论的突出代表,布迪厄颇具创造性的社会实践理论对于深化创新推广的研究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期望引入布迪厄的理论,从资本分析入手,为创新推广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分析框架,从而提供创新推广研究和实践的一种新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在《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6期中撰文: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蔡文伯  徐玮嘉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尝试从微观层面切入,力图对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选择、遭遇的具体情况和真实心态进行追溯。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市场环境及机制、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家庭环境、个人选择与性格、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而最终的抉择结果是基于多项意愿的博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