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2)
- 2023(8817)
- 2022(7311)
- 2021(6861)
- 2020(5819)
- 2019(13140)
- 2018(12844)
- 2017(24850)
- 2016(12776)
- 2015(14312)
- 2014(13499)
- 2013(12982)
- 2012(11666)
- 2011(10383)
- 2010(11224)
- 2009(10831)
- 2008(9320)
- 2007(8232)
- 2006(7195)
- 2005(6306)
- 学科
- 济(48900)
- 经济(48865)
- 业(43506)
- 管理(41755)
- 企(39114)
- 企业(39114)
- 融(25937)
- 金融(25937)
- 方法(23490)
- 银(23288)
- 银行(23282)
- 行(22629)
- 数学(20933)
- 中国(20504)
- 数学方法(20401)
- 技术(16255)
- 财(13505)
- 业经(12557)
- 制(12327)
- 技术管理(12012)
- 农(11751)
- 地方(11164)
- 中国金融(11096)
- 理论(11020)
- 务(9547)
- 财务(9509)
- 财务管理(9495)
- 企业财务(9082)
- 农业(8293)
- 贸(8226)
- 机构
- 学院(169955)
- 大学(166478)
- 济(71162)
- 经济(69698)
- 管理(69690)
- 理学(60227)
- 理学院(59696)
- 管理学(58420)
- 管理学院(58113)
- 研究(51172)
- 中国(46730)
- 京(33542)
- 财(32897)
- 科学(29088)
- 中心(26346)
- 财经(26144)
- 江(25113)
- 所(23911)
- 经(23735)
- 业大(22457)
- 农(22374)
- 经济学(22202)
- 研究所(21601)
- 州(21181)
- 北京(21063)
- 经济学院(19963)
- 融(19915)
- 财经大学(19693)
- 范(19516)
- 金融(19504)
- 基金
- 项目(114695)
- 科学(92293)
- 研究(85608)
- 基金(83135)
- 家(71270)
- 国家(70671)
- 科学基金(62965)
- 社会(55163)
- 社会科(52606)
- 社会科学(52593)
- 省(47716)
- 基金项目(43359)
- 教育(40417)
- 自然(40270)
- 自然科(39532)
- 自然科学(39527)
- 自然科学基金(38837)
- 划(38604)
- 编号(34275)
- 资助(34189)
- 创(30796)
- 创新(27730)
- 成果(26834)
- 重点(26063)
- 发(25013)
- 课题(24372)
- 部(24362)
- 国家社会(22769)
- 大学(21892)
- 项目编号(21810)
共检索到256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军 解学成
美国次级债引起世界性金融危机,并波及实体经济,引发人们对金融创新的质疑。目前我国处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如何妥当进行金融创新等问题。本文将金融创新因素引入传统IS-LM模型,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具有双刃剑的效应,当实际利率大于或等于预期利率时,金融创新具有经济增长效应;实际利率小于预期利率时,如果金融创新只是提高了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而没有拓展融资渠道、增加真实投资,金融创新将导致金融危机;而且金融创新会减弱货币政策效应,而提升财政政策效应,因此文章建议金融危机求解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晶
金融创新与衍生工具的大发展是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 (特别是发达经济体 )最显著变化之一 ,但这一变化在传统的IS LM模型中却得不到反映。本文通过金融创新对于交易效率、实际投资的利率弹性、金融投资的利率弹性这三条渠道的影响 ,将金融创新纳入IS LM模型。这一方面是弥补传统IS LM模型对现实经济变动反映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对金融全球化时代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形式化”的一种努力。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长期而言 ,金融创新对产出有促进作用 ;但短期来说 ,金融创新的作用不确定 ,可能对产出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一味鼓吹金融创新会有误导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尤璞 毛菁
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金融创新而产生的投资者决策突变,逃离市场的现象。当冲击事件出现时,投资者决策突变、以应付最坏的情况的方案来设计新的投资模式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事件。本文基于一个纳入奈特不确定性的决策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决策突变,并通过对投资者决策突变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金融创新的复杂性增加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在不了解金融创新工具真实风险的情况下只好选择以应付最坏情况的方案来应对冲击,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贾明琪 李贺男
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严重影响出口。我国力求通过扩大内需的政策,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然而,政府的大规模扩张性投资又会对民间投资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根据近些年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探讨了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是否存在挤出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政府能够很好地带动民间投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政府投资 民间投资 挤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晓燕
金融创新的合理计量目前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难题,文章借助于金融创新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作用机理,提出以利率弹性替代金融创新,结合二次项模型和点弹性理论对利率弹性进行计量,得出了1991~2010年间我国金融创新的变动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利率弹性 IS—LM曲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曜
读史使人睿智。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回顾百年风云长卷令人浮思万千。思考历史,会使人于未来行动时变得更加聪明。 1997年发难于泰国、迅速波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海慧 叶明
本文分析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创新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指出了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造成的困难。提出金融危机后金融审计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估、改革金融审计方法等保障金融安全。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明辉 何敬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由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被认为是华尔街的翅膀扇起了这场袭向全球的金融海啸—蝴蝶效应。危机的始作俑者是曾被冠以金融创新美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晓明
从个人金融的概念界定和服务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个人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并指出:事实上,就服务的角度而言,中国的个人金融不是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且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要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开拓市场,则需要改变观经营念,在道德风险防范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渠道、服务机构的创新等方面付出努力。
关键词:
个人金融 服务创新 营销理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肇越 杨涛
随着金融资产总量的迅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上升。本文在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将可交易金融资产置入宏观经济模型之中,建立了FM-IS-LM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模型对金融资产膨胀、金融资产危机进行了系统化的讨论。这一研究的最重要价值在于把握金融资产膨胀、金融资产危机和实体经济波动的内在联系,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完备性和有效性,避免金融危机在中国再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松兰
本文认为金融危机预测的关键在于切实有效的测算模型,并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信号接近模型,对该模型理论做出简要释义,进而以亚洲金融危机重灾区韩国届时有关指标为数据,对信号接近模型及应用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预测 信号接近模型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登武 孙伟利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发现这些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即脱离了危机前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同时把政府在经济恶化后的经济政策外生于模型之外,从而导致了危机理论只能解释危机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预测。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市场缺陷在宏观经济恶化条件下的放大,是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频次和危害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预测 经济政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太辉 张晓朴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与美国此次金融危机表明,人口老龄化、信贷扩张和房地产泡沫"齐碰头"通常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在这一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信贷因素嵌入传统的"人口-资产泡沫模型",构建了分析上述三因素"齐碰头"影响金融稳定的"人口-信贷-房价模型"(DCP模型)。该模型表明,人口数量增加、抚养率下降会通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增加房地产居住性需求,推动房地产"基础价格"的上涨;信贷扩张则会在此基础上加大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导致房地产"泡沫价格"不断膨胀,最终冲击金融体系的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