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6)
2023(14660)
2022(12837)
2021(12035)
2020(10345)
2019(23613)
2018(23533)
2017(45997)
2016(25052)
2015(27832)
2014(27665)
2013(27587)
2012(25319)
2011(22974)
2010(22843)
2009(21333)
2008(21072)
2007(18665)
2006(16555)
2005(14585)
作者
(74401)
(61321)
(61261)
(58157)
(39075)
(29628)
(27803)
(24169)
(23215)
(21991)
(20765)
(20746)
(19505)
(19368)
(18947)
(18911)
(18716)
(18440)
(17622)
(17593)
(15427)
(15101)
(14917)
(13940)
(13885)
(13739)
(13730)
(13661)
(12291)
(12054)
学科
(96539)
经济(96429)
(74586)
管理(73806)
(60845)
企业(60845)
方法(46360)
数学(40353)
数学方法(39977)
中国(28061)
(27137)
(26108)
业经(21344)
(20431)
(20311)
贸易(20298)
(20002)
(19789)
(18257)
银行(18194)
地方(18010)
(17995)
财务(17931)
财务管理(17897)
农业(17330)
(17267)
企业财务(17026)
(16053)
金融(16052)
技术(15619)
机构
大学(361720)
学院(358924)
管理(143917)
(142468)
经济(139398)
理学(124547)
理学院(123190)
管理学(121174)
管理学院(120530)
研究(118029)
中国(90902)
(76679)
科学(73719)
(67985)
(61083)
(59720)
业大(55954)
财经(54801)
研究所(54427)
中心(53159)
(51065)
(49741)
北京(48712)
农业(48363)
(44910)
师范(44401)
(42604)
(41940)
经济学(41822)
财经大学(40890)
基金
项目(242992)
科学(189344)
基金(176370)
研究(173286)
(155018)
国家(153724)
科学基金(130947)
社会(108517)
社会科(102850)
社会科学(102821)
基金项目(94557)
(93920)
自然(87382)
自然科(85313)
自然科学(85287)
自然科学基金(83758)
(79997)
教育(79025)
资助(72946)
编号(70618)
成果(56574)
重点(54024)
(53422)
(50777)
(50291)
课题(47920)
科研(46926)
创新(46877)
教育部(45435)
大学(44769)
期刊
(154074)
经济(154074)
研究(106216)
中国(62995)
学报(60399)
(54370)
科学(53421)
管理(51983)
(49793)
大学(44832)
学学(42589)
农业(37119)
(35780)
金融(35780)
教育(34303)
技术(28180)
财经(26293)
业经(25904)
经济研究(24715)
(22247)
问题(20497)
(18813)
理论(18220)
科技(17649)
技术经济(17275)
(17180)
图书(17140)
商业(17067)
实践(16700)
(16700)
共检索到519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懿行  梁万泉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外资股从境内撤离,借助优秀的境内战略投资者实现银行改革,已成为各大城商行新的改革推进思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经营不佳的城商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背景下,城商行如何突破困境,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也成了关注的焦点。基于2011—2019年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的城商行数据,实证分析了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对其风险影响的短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城商行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可以显著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引资"途径对降低当期风险水平的短期效果明显,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够对引入境内战略投资者与风险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成颂  周炜  王浩然  
本文基于我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2008-2013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女性董事对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城商行的风险水平并没有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而得到抑制,反而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女性董事的引入而弱化,并且会随着女性董事比例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同时,国有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女性董事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即当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比例超过16.68%时才能对城商行的风险承担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在非国有控股的城商行中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成颂  周炜  王浩然  
本文基于我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2008-2013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女性董事对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城商行的风险水平并没有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而得到抑制,反而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女性董事的引入而弱化,并且会随着女性董事比例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同时,国有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女性董事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即当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比例超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帅  
区别于以往从宏观环境或自身因素等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运用资本市场投资者交易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关系主要由投资者情绪的中期成分所引致。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投资者情绪的关注,尤其要重视投资者情绪的中期变化情况,避免出现过度乐观或迎合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程  张志欣  
本文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会提高城商行风险承担水平,即降低城商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充足率,提高其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款比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隐性分权程度增加使得隐性债务规模扩张,隐性债务规模扩张导致城商行表外业务规模随之扩张,进而提高城商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商行高杠杆经营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同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郑长军  陈诗颖  钱宁宇  
财政逆周期调控能够平抑经济风险,但衰退背景下的逆周期调控势必增加地方债务规模,进而影响银行风险,造成金融不稳定因素,而经济衰退和金融不稳定又反过来制约政府偿债能力并危及逆周期调控的效果。本文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这一过程中重要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显著降低城商行风险承担,而地方债风险的增大则倾向于增加城商行风险承担;(2)地方债风险的冲击显著增加城商行的建筑业信贷。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控的常规手段,是地方债风险与城商行风险承担之间联系的关键因素;(3)城投债风险与经济周期的反向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城投公司承担了部分逆周期基建职能。本文的研究对于适时适度地逆周期调控,以及防范地方债风险向银行的传染,构建良性的地方政-银生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实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关注股东异常行为,对于防止资产质量加速劣变,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我国70家城商行2015—2019年数据,重点研究股权结构、股东异常行为对城商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水平正相关,大股东国有性质对控制风险有积极作用;股东失信、被限制消费以及经营异常等情况与风险水平显著相关。股东异常行为易导致关联交易,股东“掏空”行为越严重,城商行风险水平越高,建议将股东异常行为纳入日常监测指标。此外,研究还发现,城商行信息披露质量普遍不高,存在“加工”和“粉饰”的现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可能也受此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童中文  
利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的季度面板数据,运用广义距方法(GMM)研究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有正向影响,而对投资者情绪有负向影响,投资者情绪对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的。结论表明政府及银行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媒体报道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且采取措施合理监控投资者情绪,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霞  王振山  
"行为决策理论"基于权力制衡的角度提出,管理者权力越大,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越高;"代理人风险规避假说"却认为,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为保持自身职位及财富的稳定,倾向于采取风险回避策略,因此,管理者权力越大,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越低。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交互作用的视角,对CEO权力、投资者保护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CEO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的关系更符合行为决策理论的推论,即CEO权力越大,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同时,相比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CEO集权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加显著。投资者保护能够显著调节CEO权力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艳辉  鲍艺平  
本文以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方法,结合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三种假说,分析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以及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投资者保护水平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从刚  王雯岚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和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不要引入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真正帮助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银行竞争力一直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热点话题。文章对近年来研究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效应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从"引资""引制"和"引智"三个方面分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和绩效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公司内外部环境下的调节效应。最后,我们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寅恺  陈清萍  
借鉴"信心效应"理论,假设机构投资者对经济形势预期的差异性会导致其风险偏好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建立理论模型以刻画风险偏好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承担行为的关系;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法度量机构投资者预期差异程度,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预期差异性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机构投资者的风险资产配置行为与预期差异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这一关系与资产规模的相对大小有关,若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预期差异性上升会使其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投资,反之亦然。第二,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行为不仅受到预期差异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预期经济指标类型的影响,当机构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速和信贷投放预期的差异程度越大,其投资高风险资产的动机便越强烈;而若对通胀预期差异程度越大,机构投资者便会减少风险承担行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了更有效地对机构投资者实施监管,保持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宏观调控部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投资者预期差异性程度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的变化;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增强投资者预期稳定性;避免政策调整对投资者预期产生较大冲击,提高资本市场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玉杰  倪骁然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1—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在整体上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角度来看,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但相较而言,非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有着更为显著和一致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慧慧  迟骏  
本文从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情绪截面特征对股票定价的影响,并探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分别使用投资者情绪横截面均值和方差表征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并构建同时包含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的资产定价模型。另一方面,使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上述理论模型的结论。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均显著正向影响股票收益,两者的交互作用负向影响股票收益;整体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分歧均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会增加股票收益,即风险承担在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胡玉敏  
基于2006—2019年我国6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建立GMM模型,实证检验杠杆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较高的杠杆率更容易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杠杆率监管新规实施之后,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减弱;经济上行期杠杆率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高于经济下行期。本文为杠杆率监管的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