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0)
- 2023(8084)
- 2022(6933)
- 2021(6319)
- 2020(5375)
- 2019(12485)
- 2018(12351)
- 2017(23448)
- 2016(12569)
- 2015(14363)
- 2014(14526)
- 2013(14091)
- 2012(13268)
- 2011(12330)
- 2010(13041)
- 2009(12157)
- 2008(11899)
- 2007(10579)
- 2006(9681)
- 2005(8713)
- 学科
- 济(77563)
- 经济(77514)
- 管理(32019)
- 方法(30261)
- 业(27429)
- 数学(26805)
- 数学方法(26269)
- 企(22574)
- 企业(22574)
- 地方(18197)
- 贸(17735)
- 贸易(17724)
- 学(17249)
- 易(17216)
- 中国(15099)
- 农(13371)
- 业经(13022)
- 地方经济(12601)
- 理论(11358)
- 财(9777)
- 环境(9463)
- 制(8832)
- 和(8797)
- 农业(8673)
- 融(8607)
- 金融(8606)
- 经济学(8244)
- 关系(7671)
- 银(7633)
- 银行(7613)
- 机构
- 大学(196128)
- 学院(195151)
- 济(90491)
- 经济(88896)
- 管理(70578)
- 研究(70165)
- 理学(60739)
- 理学院(59979)
- 管理学(58459)
- 管理学院(58107)
- 中国(50337)
- 科学(42576)
- 京(40861)
- 财(36549)
- 所(36321)
- 研究所(33163)
- 农(30434)
- 中心(29811)
- 财经(29688)
- 经济学(29668)
- 江(29332)
- 业大(27261)
- 经(26846)
- 范(26507)
- 经济学院(26458)
- 师范(26266)
- 北京(25775)
- 院(24628)
- 农业(23893)
- 州(22997)
- 基金
- 项目(125909)
- 科学(98990)
- 基金(91637)
- 研究(90051)
- 家(80303)
- 国家(79738)
- 科学基金(67447)
- 社会(58223)
- 社会科(55296)
- 社会科学(55279)
- 省(49124)
- 基金项目(46955)
- 自然(43217)
- 教育(42458)
- 自然科(42246)
- 自然科学(42233)
- 自然科学基金(41441)
- 划(41258)
- 资助(39374)
- 编号(35262)
- 重点(29259)
- 成果(28979)
- 发(28252)
- 部(27805)
- 创(25717)
- 课题(25316)
- 国家社会(24520)
- 创新(24179)
- 教育部(24029)
- 科研(23841)
共检索到294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良媛 叶楚红 费茸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代际交替及"质"的差异性明显的事实,构建了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该模型能同时解释"民工潮"和"民工荒"产生的原理,并证明了"民工荒"是现行工资未达到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水平的结果,而不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所致。结论是:中国不仅尚未达到刘易斯转折点,甚至未达到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仍然处于二元经济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金武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因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首创性贡献,而于1979年与芝加哥大学的T.W.舒尔茨共获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也称两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用农村过剩人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原因,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作为走出陷阱、迈入现代化的出路。在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城市部门构成(见下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金武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因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首创性贡献,而于1979年与芝加哥大学的T.W.舒尔茨共获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也称两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用农村过剩人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原因,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作为走出陷阱、迈入现代化的出路。在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才
刘易斯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现象,但因其剩余劳动力完全同质的假设而无法解释我国当前发生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依据“保留工资”高低将民工分成若干个类别,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民工异质的民工市场模型。经此改造的刘易斯模型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统一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民工潮”与“民工荒”有可能交替发生,显示了破解当前“民工荒”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提高民工工资,表明了“刘易斯拐点”在我国还远未出现。
关键词:
民工异质 刘易斯 模型 改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包小忠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①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对刘易斯模型做了改造,使其变成一个包括三个阶段的模型,在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之前还有一个阶段向右上方倾斜,如此,刘易斯模型就能够解释不久前中国出现的所谓“民工荒”问题。“民工荒”实际上是由于工资粘性造成的一种假象,刘易斯模型的基本思想并没有错误。对企业来说,提高农民工名义工资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基本措施,本文也认为农民工工资提高是一件大好事,但部分没有能力提高工资水平的企业必须实施战略、战术的调整,甚至转进内地。
关键词:
民工荒 刘易斯模型 劳动力供给曲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龙山
农民工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是"民工荒"的问题所在。据此可知刘易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水平面,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水平线。中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将比预期提前到达,要求巩固民工权益保障的既定成效,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适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关键词:
经济权力 工资水平 民工荒 刘易斯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马文武
"民工荒"从表面来看是由于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的供不应求的短暂现象,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民工荒"产生和持续出现的缘由更多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诸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的演变和调整相关。这正是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的必然反映。今后,我们应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整,积极发掘现有"人口红利",横向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纵向实现产业的垂直升级,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真正实现农村劳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民工荒 经济结构 理论模型 政策涵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柯龙山
农民工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是"民工荒"的问题所在,据此可知刘易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水平面,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水平线,中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将比预期提前到达,要求巩固民工权益保障的既定成效,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适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关键词:
经济权力 工资水平 民工荒 刘易斯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文章考察刘易斯经典模型的适用性,主要结论是:(1)刘易斯经典模型具有简单而又精巧的博弈结构,它大致适用于地主所有制且劳动力过剩的经济。(2)刘易斯经典模型不适用于自耕农制度且劳动力过剩的经济。在流动者与家庭脱离经济关系情形下(刘易斯曾考虑过),两部门工资大于或等于生存工资并在此基础上上升;在流动者与家庭不脱离经济关系情形下,农业部门工资上升而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波动。(3)在多种农业土地制度并存情形下,经济发展不具备刘易斯经典模型的特征。由于劳动力流动次序由保留工资决定,其结果就是:在劳动力过剩阶段,资本主义部门工资先维持在生存水平上,此后逐步上升。(4)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土地制度类似于自耕...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农业土地制度 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俞德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恒彦
自1954年刘易斯发表其经典论文以来,围绕该文及其模型在一些基本而又核心的问题上都有很多争论。本文以刘易斯文本为依据,主要对刘易斯模型中两个部门划分、劳动力剩余与生存工资、古典主义方法论及模型中的福利问题等这些基本问题及相关争论进行了评介;并对基于刘易斯模型的发展,尤其费-拉模型的主要贡献进行了评论,在厘清他们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也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误解作了纠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垠
本文将刘易斯拐点纳入到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视野下加以考察,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产业后备军模型和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无限弹性劳动力供给的来源、现代工业部门制度工资率的决定机制、产业后备军作为城市工业劳动力供给的蓄水池功能、两个模型中的劳资分配结果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拐点的对应等问题。文章认为,马克思的产业后备军理论模型不仅能够用于分析刘易斯拐点问题,而且对指导中国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劳动力市场以及劳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都具有极其现实的针对性意义。
关键词:
产业后备军理论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传健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旨在揭示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规律,但该理论对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能完全沿着刘易斯模型提供的路径,应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理顺农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推进新型村镇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和消除现行的歧农政策,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俞忠英
中国从70年代末以来出现了“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发展膨胀”型式,以别于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的“停滞膨胀”型式。尽管这是出现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新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高丹桂 张志强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因揭示了资本形成的源泉而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但因其忽略了二元结构转换中的土地、技术、制度安排等要素以及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而使其普适性大打折扣。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则同时向现代部门转移。据此,构建一个包含了土地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模型,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政策启示:第一,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市场来改变"三农"的窘况,而应该借助市场经济以外的力量(如惠农的制度供给)来协同解决"三农"问题;第二,现行土地制度强化了土地要素配置的二元结构,实质上提高了土地要素流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