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1)
- 2023(8008)
- 2022(6963)
- 2021(6331)
- 2020(5757)
- 2019(13382)
- 2018(13168)
- 2017(25053)
- 2016(14063)
- 2015(16032)
- 2014(16313)
- 2013(16197)
- 2012(15272)
- 2011(13876)
- 2010(14153)
- 2009(13153)
- 2008(13187)
- 2007(12065)
- 2006(10203)
- 2005(8997)
- 学科
- 济(63042)
- 经济(63001)
- 业(39770)
- 管理(39459)
- 方法(34855)
- 企(32010)
- 企业(32010)
- 数学(31723)
- 数学方法(31270)
- 农(16022)
- 学(15392)
- 技术(14379)
- 中国(14039)
- 财(13114)
- 地方(11807)
- 业经(10902)
- 贸(10851)
- 贸易(10849)
- 农业(10727)
- 易(10484)
- 和(9363)
- 理论(9218)
- 环境(8981)
- 制(8706)
- 务(8169)
- 财务(8130)
- 财务管理(8107)
- 企业财务(7632)
- 技术管理(7611)
- 银(7528)
- 机构
- 大学(213289)
- 学院(212478)
- 济(83910)
- 经济(82045)
- 管理(80099)
- 研究(73760)
- 理学(69842)
- 理学院(68969)
- 管理学(67224)
- 管理学院(66846)
- 中国(52891)
- 科学(50681)
- 京(46150)
- 农(44118)
- 所(39964)
- 业大(38105)
- 研究所(36918)
- 农业(35241)
- 财(34892)
- 中心(33835)
- 江(32148)
- 北京(28775)
- 财经(28636)
- 范(27986)
- 师范(27651)
- 院(26307)
- 经(25909)
- 经济学(25702)
- 州(25487)
- 技术(25078)
- 基金
- 项目(147245)
- 科学(114628)
- 基金(106400)
- 研究(99335)
- 家(95581)
- 国家(94901)
- 科学基金(79906)
- 社会(61303)
- 省(58985)
- 社会科(58257)
- 社会科学(58236)
- 基金项目(56746)
- 自然(55124)
- 自然科(53895)
- 自然科学(53881)
- 自然科学基金(52864)
- 划(50125)
- 教育(46746)
- 资助(44903)
- 编号(39162)
- 重点(33975)
- 部(32057)
- 发(31308)
- 成果(30729)
- 创(30556)
- 计划(29923)
- 科研(29133)
- 创新(28758)
- 课题(27671)
- 科技(26957)
共检索到299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玉华 肖京林 李子玲 刘斌 张萌 罗晨曦
【目的】了解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成虫在平菇种植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其田间调查抽样技术,为异迟眼蕈蚊的虫情监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3—5月,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宇辉食用菌种场平菇种植棚内采用密集棋盘式取样法进行调查,通过计数悬挂于样点的透明粘虫板粘着的成虫数量,了解异迟眼蕈蚊成虫的飞行活动高度;采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和Iwao线性回归法等对异迟眼蕈蚊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异迟眼蕈蚊成虫在平菇种植棚的空间分布型;通过Iwao回归方程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通过模拟抽样法计算不同取样方法的误差率和适合度。【结果】在平菇种植棚中,菌包上方10.00 cm处粘虫板粘附的成虫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5),表明3次调查结果的χ~2值均符合负二项分布。调查所得异迟眼蕈蚊成虫的扩散指数C>1.000,负二项分布指数01,空间分布型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由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拟合模型得出菇棚中异迟眼蕈蚊成虫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属于聚集分布,与聚集度指标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在不同取样方法的适合度比较中,误差率较小的是Z字形取样法(5.72%)和对角线取样法(5.71%),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t~2/D~2)(1.4741/m+0.3824)。【结论】在平菇种植棚内,异迟眼蕈蚊成虫飞行高度主要集中在菌包上方10.00 cm,空间分布以高度聚集的负二项分布为主,在进行异迟眼蕈蚊田间调查时较理想的抽样方法为Z字形取样法和对角线取样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瑞 胡红菊 王友平 陈启亮 杨晓平 张靖国
在对梨园梨瘿蚊幼虫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测定方法分析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梨瘿蚊幼虫在梨树内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953 68+1.432 29m(R=0.697 8**),相关性极显著。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 12.75n,下限T0"(n)=3n-1.96 12.75n,截止线T(n)=1.953 68+1d...
关键词:
梨瘿蚊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胜 黄永俏 林醒 侯有明 尤民生
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成虫在菜心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 (食料等 )造成 ,也与自身特性有关 .文中还根据聚集度均数 (λ)的测定结果 ,组建了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空间分布型 抽样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燕 姜超 杨晨亮 李万梅 李建军 李修炼
【目的】明确三星黄萤叶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了解该害虫的发生、扩散行为,以及预测预报与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在田间调查100个样点,每个样点1m2,记录三星黄萤叶甲成虫数量,绘制田间分布实况图;再用五点式、平行线式、对角线式、Z字形式和棋盘式5种抽样方法模拟抽样,比较这5种抽样方法与全查方式的调查结果;用最适抽样方式定点取样,记录三星黄萤叶甲成虫数量,分析其空间分布型。【结果】适合性检验以五点式的效果最好,平行线式和棋盘式次之;平行线式的抽样代表性最好,五点式和棋盘式次之;平行线式的变动幅度较低,增加1.455 9%。三星黄萤叶甲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贤谦 师光禄 李世虎 李连昌 张仙红
通过Iwao回归测定,枣步曲幼虫的空间分布为奈曼-A型分布或波松—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致密的个体群,个体群间及个体群内的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株树。对于估值抽样提出了两种方案,即整株抽样和层抽样,前者以随机抽样和棋盘式抽样为优,并给出了理论抽样公式,后者以最下层抽样代替整株抽样估计种群密度,可以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费用,且估计精度能达到科研与生产的要求,最后给出了Iwao序贯抽样决策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雪姣 马涛 张蒙 杨兴翠 温秀军 孙朝晖 李亦震
利用扫描电镜对迟眼蕈蚊触角的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迟眼蕈蚊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整个触角长度为0.83~1.14 mm,鞭节长度为0.99~1.00 mm,分为14亚节。触角上的感器有9种,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缘感器、柱形感器、乳状感器、Bohm式鬃毛,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分布不同。其中,毛形感器的种类和数量在触角感器中居首位。
关键词:
迟眼蕈蚊 扫描电镜 触角 感器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少华 王云鹏 王荣成 尹萍 李向东 郑方强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_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_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_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_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_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荣兰 汤才 余其龙
采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松实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以及平行线法、对角线法和棋盘式法3种不同抽样方法的可靠性比较。结果表明:在黄山松幼林中,松实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3种抽样方法均可行,其中以棋盘式法为最佳,对角线法较差。
关键词:
松实小卷蛾 生态分布 抽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科 杨彩霞 高立原
沙蒿金叶甲是危害宁夏荒漠草原重要牧草——沙蒿的一种重大害虫,为进一步了解该虫暴发成灾的机理,掌握该虫生态学特性以及确定有效的田间抽样设计方案,对沙蒿金叶甲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蒿上部的沙蒿金叶甲数量显著高于中部和下部,而中部和下部间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型适合度x2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最接近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沙蒿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异质性引起的;应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oylar幂法则进一步得到证实,表明沙蒿金叶甲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且与密度有关,有密度依赖性,聚集强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乾锦 杨建全 林智慧 纪成灿 官宝斌 张玉珍 陈家骅
结果表明 ,烟田莎草呈明显的聚集分布 .利用有草样方频率和空间格局特征参数对烟田莎草种群密度进行估测 ,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抽样数模型
关键词:
烟田 莎草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向利 成巨龙 郭丽娜 张林林 仵均祥
【目的】探讨烟田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空间分布型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块烟田逐株调查,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斑须蝽成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频次分布法分析表明,斑须蝽在第2块烟田的分布极显著不符合泊松分布,在第5块烟田极显著不符合奈曼分布,在第3和5块烟田均显著不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及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成虫态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其所生活的环境因素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斑须蝽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
关键词:
斑须蝽 烟田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永祥 崔相富 吴道圣 杨胜利 陈绘画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关键词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兰星平 杜凌 陈恩军 黄丽
马尾松球果小卷蛾幼虫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兰星平,杜凌(贵州省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阳550001)(贵州省种苗站贵阳550001)陈恩军,黄丽(林业部种苗总站北京100714)(贵州黄平县横坡林场黄平556100)关键词马尾松,种子园,球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兰星平
根据随机分布中方差(v)与均值(m)相等的性质,提出了一个新的种群聚集度指标,即Lα指标。Lα不仅可用来判断昆虫的空间分布型,而且在许多情况下,Lα与m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Lα──m模型(Lα=θ+ηm)。当Lα──m线性相关显著时,θ和η的不同组合型式就揭示了种群不同的空间分布型的信息,同时可将θ和η的估计值具体地应用于抽样调查之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绘画 张建薇 杨胜利
应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 2块危害程度不同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受中度危害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其变程为 15 77m ,半方差函数模型为指数型 ;受重度危害的柏木林分中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则表现纯粹周期性变化的空间现象 ,其周期性为 6 80 6 2。同时对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种群的空间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