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
- 2023(1305)
- 2022(1136)
- 2021(1095)
- 2020(851)
- 2019(2090)
- 2018(2129)
- 2017(4206)
- 2016(2330)
- 2015(2642)
- 2014(2553)
- 2013(2554)
- 2012(2374)
- 2011(2097)
- 2010(1969)
- 2009(1733)
- 2008(1704)
- 2007(1638)
- 2006(1423)
- 2005(1329)
- 学科
- 济(12444)
- 经济(12434)
- 方法(7060)
- 数学(6684)
- 数学方法(6660)
- 管理(6050)
- 业(4689)
- 企(3951)
- 企业(3951)
- 市场(3205)
- 贸(3048)
- 贸易(3047)
- 农(3001)
- 易(2993)
- 物价(2678)
- 产品(2571)
- 动(2537)
- 劳(2347)
- 劳动(2344)
- 中国(2280)
- 价格(2261)
- 农产(2042)
- 农产品(2042)
- 产品价格(2028)
- 财(1974)
- 融(1603)
- 金融(1603)
- 学(1584)
- 环境(1491)
- 法(1459)
- 机构
- 大学(31597)
- 学院(30816)
- 济(16740)
- 经济(16514)
- 管理(12564)
- 理学(11181)
- 理学院(11100)
- 管理学(10935)
- 管理学院(10882)
- 研究(9176)
- 中国(8239)
- 财(7117)
- 财经(6055)
- 经济学(5988)
- 京(5906)
- 经(5701)
- 经济学院(5502)
- 中心(5032)
- 财经大学(4817)
- 江(4420)
- 科学(4294)
- 所(4269)
- 农(4091)
- 业大(4047)
- 融(4030)
- 金融(3980)
- 经济管理(3772)
- 商学(3732)
- 商学院(3682)
- 研究所(3676)
共检索到45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勇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作为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真实的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普遍存在各种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和意志偏差,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偏差和金融资产的定价偏差,投资者的噪声交易能够对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噪声交易模型的框架构建了一个包含理性套利者、信息挖掘者和动量交易者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在内的噪声交易理论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投资者行为特征相对应的重要行为参数,然后推导出由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共同决定的风险资产均衡价格,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来综合讨论这三类异质
                            关键词:
                                
                                    
                                    
                                        异质预期  噪声交易  波动  灵敏度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挺  董永祥  
                                    
                                
                            
                            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者主体行为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将流动性过剩引入噪声交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长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期间,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保持协整关系,而在资本市场过度波动时期,这种协整关系消失了,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成为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主导因素。从2000年至今的整个样本时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却对资产价格有潜在的冲击和抬升作用,因此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资产价格  噪声交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悦  张学峰  
                                    
                                
                            
                            住宅价格的可预测性,在短期内为正反馈交易者进行投机活动,从而引发住宅价格异常波动。本文在从异质性需求视角对住宅价格上涨动力源理论解读的基础上,运用适应预期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和分阶段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生变量的理性预期未能充分解释近年来我国住宅价格的异常波动,特别是2006年以来,非理性正反馈投机交易是推动住宅价格异常波动的主导力量,2010年初开始的"组合拳"调控对正反馈交易心理的威慑作用已初步显现。研究结论对住宅价格调控政策制定和执行具有可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远  钟琪  姚贝贝  
                                    
                                
                            
                            股票市场存在噪声交易。本文利用上证50指数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客观揭示我国股市噪声交易与市场波动之间的经验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噪声交易者有其生存空间,噪声交易中的投资者情绪与正反馈投资行为共同作用于股票市场,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噪声交易与股票市场波动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噪声交易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冲击较大,噪声交易者越多,中国股市波动越强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润华  邓贤明  
                                    
                                
                            
                            一、投资者异质预期的形成与发展(一)投资者异质预期的形成投资"预期"就是从事投资活动的主体,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未来资产价格或资产价格变动作出的一种估计,而"理性预期"就是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估计。在理性预期假设下,投资者的预期具有同质性。但现实中的投资者绝非理性预期假设下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仅是有限理性主体。赫伯特·西蒙(Simon)认为行为主体打算做到理性,但现实中却只能有限度地实现理性;哈耶克(Hayek)(1952)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俊华  王宏昌  刘博  干胜道  
                                    
                                
                            
                            投资者预期形成是多因素影响的主观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心理特征作用于客观信息的结果。宏观经济信息强调了预期的正确性,主观心理特征存在心理偏差,预期常偏离实际,主观预期来自客观信息的理性部分和主观心理的非理性。投资者心理偏差大于理性,异质预期形成。社会互动使投资者个人的异质预期导致群体演化,群体演化过程即巨大现金流形成过程,引起股票价格震荡,促使预期正确的投资者进行新一轮的群体演化和股票价格震荡。会计准则缺陷、银行及监管的顺周期性、管理者行为顺周期性、会计报告不真实、资本市场价值基础薄弱等不好的外部环境加速了这一循环路径。降低股票价格震荡的措施是: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建立逆周期公允价值计量模型、...
                            关键词:
                                
                                    
                                    
                                        心理偏差  异质预期  群体演化  价格震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周恒  林峰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将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内生化,合理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汇率波动既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正相关,也与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正相关。在给定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取决于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当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较高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噪声交易者进入外汇市场,有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提升货币政策效果。基于理论分析结论,本文采用1996年1月至201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周恒  林峰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将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内生化,合理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汇率波动既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正相关,也与进入外汇市场的噪声交易者数量正相关。在给定宏观经济基本面波动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取决于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当噪声交易者对人民币风险溢价的预期较高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噪声交易者进入外汇市场,有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提升货币政策效果。基于理论分析结论,本文采用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中国的无抛补利率平价进行实证检验,间接测度了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噪声交易者数量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外汇市场中噪声交易者的数量较多,且随着2012年4月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噪声交易者的数量明显增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丹  尹优平  
                                    
                                
                            
                            高频数据中的噪声和价格跳跃使得波动的估计缺乏一致性,本文提出用门限预平均实现波动的方法估计同时存在市场微观结构噪声和价格跳跃时高频价格波动,该方法是资产价格实际波动的一致估计,并有最优的收敛速度。模拟发现,门限预平均实现波动和常用的高频波动估计方法相比,有更小的均方误差。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门限预平均实现波动能减少波动预测误差,得到更为精确的风险管理价值。
                            关键词:
                                
                                    
                                    
                                        噪声  跳跃  门限预平均实现波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宇  
                                    
                                
                            
                            本文利用2001—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我国价格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几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而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为避免陷入通货紧缩,我国应继续加大投资计划,采取措施促进出口。
                            关键词:
                                
                                    
                                    
                                        外部冲击  公众预期  通货紧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煜  
                                    
                                
                            
                            中国持续10年上涨的房价在2008年出现逆转,市场预期与房价波动之间的互动机制引人注目。本文首先分析了预期与房价波动的内在机制;然后,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实,探讨了影响市场预期变化的根源,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市场预期与房价波动的关系进行检验。最后,从加强预期理性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预期  房地产价格  房地产业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冬蔚  
                                    
                                
                            
                            本文通过行业、规模、负债和成长能力的配对,建立起32家上证50成份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样本,然后运用合理的计量方法,首次估计出符合我国股市微观结构的噪声交易高频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噪声交易与信息不对称、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等市场质量指标之间的经验关系,发现:我国股市私人信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持久性;噪声交易提高了交投活跃程度,同时却扩大了执行成本和价格波动幅度;噪声交易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不大;噪声交易使实际价差缩小,进而削弱了市场有效性。由此可见,噪声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继续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增强价值投资力量、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强化交易监控,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股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英子  陈信华  
                                    
                                
                            
                            隐含波动率是市场参与者对期权基础资产收益的未来波动情况的一致看法。自1993年起,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开始编制标准普尔100指数期权的波动率指数(VIX),并在10多年以后推出了VIX的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这种类金融衍生品的创新特征非常突出,它的问世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在不受股票价格现行水平及其变动方向制约的条件下独立地进行隐含被动率交易,从而为抵补和分散收益风险、丰富资产组合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同时,它也使得投资者在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之间进行套购交易成为可能。中国的股指期货交易已成功推出,经过一段时间的顺利运行,中国的股指期权挂牌交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解和掌握波动率交易对中国资本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聂慧丽  张荣武  徐文仲  
                                    
                                
                            
                            信息和心理偏差的非完全同质性导致投资者形成异质的主观预期,因而市场中的投资者可细分为持有不同主观预期的群体。当原群体成员主观预期发生调整时,该群体成员可能就会转移到与其新预期相似的群体中,或者与其他投资者组成一个新的群体,从而引发群体间规模的此消彼长或新预期类型群体的产生,最终实现群体间的演化。据此,文章提出"个体—群体—群体"的演化路径,系统阐述了资产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现实市场中的群体演化必然引起不同资金流的合并或分化,从而导致市场资金流分布格局发生演变,进而推动资产价格波动。这一结论从社会互动这一独特视角进一步揭示了资产价格波动及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
                            关键词:
                                
                                    
                                    
                                        异质预期  群体演化  资金流  资产价格波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留彦  赵岩  陈瑛  
                                    
                                
                            
                            本文从实体经济和金融资产两个部门考察了近年中国的货币需求的变化。给定实际收入和利率,金融市场交易的活跃会增加货币的交易需求,这样货币流通速度会随金融交易活跃程度而反向变动。经验结果显示,2006年以后,36%的新增广义货币(M2)是由于股票交易额大幅上升引起的。这意味着新增货币不仅要满足实体交易增长的需要,还要满足金融交易增长的需要,超出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不会全部体现为通货膨胀。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和下降趋势,以及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关系不稳定的现象。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不应仅考虑商品市场价格变动,而忽视资产市场的交易需求。本文的结论还验证了,实体经济内部农业...
                            关键词:
                                
                                    
                                    
                                        股票交易  货币需求  货币流通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