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9)
- 2023(5932)
- 2022(4655)
- 2021(4262)
- 2020(3686)
- 2019(8246)
- 2018(7777)
- 2017(15053)
- 2016(8090)
- 2015(8915)
- 2014(8729)
- 2013(8707)
- 2012(7860)
- 2011(6672)
- 2010(6987)
- 2009(6991)
- 2008(7584)
- 2007(6786)
- 2006(6094)
- 2005(5913)
- 学科
- 企(70865)
- 企业(70865)
- 业(63399)
- 管理(50855)
- 济(39050)
- 经济(38980)
- 财(22851)
- 务(20502)
- 财务(20497)
- 财务管理(20491)
- 方法(20387)
- 企业财务(19643)
- 业经(17763)
- 数学(13327)
- 数学方法(13265)
- 技术(12373)
- 企业经济(11895)
- 制(10795)
- 划(10469)
- 经营(10275)
- 策(10218)
- 技术管理(9779)
- 和(9631)
- 体(9344)
- 理论(9254)
- 体制(8739)
- 决策(8667)
- 计划(7987)
- 经济理论(7333)
- 人事(6684)
- 机构
- 学院(124839)
- 大学(121911)
- 管理(57934)
- 济(55400)
- 经济(54550)
- 理学(49998)
- 理学院(49576)
- 管理学(49161)
- 管理学院(48893)
- 研究(31998)
- 财(30765)
- 中国(28130)
- 财经(24384)
- 京(24138)
- 经(22110)
- 江(19293)
- 商学(19059)
- 商学院(18901)
- 财经大学(18301)
- 经济学(16502)
- 科学(15952)
- 北京(15073)
- 所(14915)
- 州(14830)
- 经济学院(14810)
- 中心(14722)
- 经济管理(14544)
- 工商(13641)
- 业大(13057)
- 研究所(12752)
- 基金
- 项目(75083)
- 科学(62865)
- 基金(59169)
- 研究(55043)
- 家(49658)
- 国家(49131)
- 科学基金(46016)
- 社会(38357)
- 社会科(36545)
- 社会科学(36532)
- 基金项目(31200)
- 自然(30728)
- 自然科(30170)
- 自然科学(30164)
- 自然科学基金(29757)
- 省(28516)
- 教育(25389)
- 资助(24103)
- 划(23062)
- 编号(20871)
- 业(19215)
- 创(17898)
- 部(17509)
- 创新(16442)
- 企(16363)
- 人文(16351)
- 教育部(16185)
- 制(16159)
- 重点(15945)
- 国家社会(15876)
共检索到18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于文成 王垒
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社会类化理论构建基于董事职能背景主导下的董事会功能偏好,实证揭示了中国国企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四类股东对董事会功能偏好和双重任务的差异影响,以及通过董事会功能偏好影响双重任务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四类股东对于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董事会功能偏好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两类董事会功能偏好对企业双重任务的作用完全相异;不仅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作用存在,而且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效应随股东性质、企业任务的不同而呈现强弱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于文成 王垒
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社会类化理论构建基于董事职能背景主导下的董事会功能偏好,实证揭示了中国国企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四类股东对董事会功能偏好和双重任务的差异影响,以及通过董事会功能偏好影响双重任务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四类股东对于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董事会功能偏好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两类董事会功能偏好对企业双重任务的作用完全相异;不仅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作用存在,而且董事会功能偏好的中介效应随股东性质、企业任务的不同而呈现强弱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神州
受中国文化影响,董事在决策时存在关系差序偏好,加上群体决策时的羊群行为,会影响董事会独立性,加剧对公司的掏空。本文以资金占用和盈余管理作为掏空的代理变量,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中存在某种可观测的关系结构会加剧掏空,且在关系差序偏好的作用下,随着关系结构的强弱,掏空的形式或掏空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董事长变更会导致关系格局发生改变,加剧资金占用;领取报酬的董事数量越多,羊群行为越易形成,资金占用额越大。
关键词:
关系 董事会 羊群行为 掏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杰 薛鸿博
基于2010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转型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权力配置特征是影响企业战略转型决策的重要变量。董事会中不同类型权力主体的行为偏好不同,其权力配置特征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职位性和知识性权力主体主要表现为政治行为,其权力的集中会促进战略转型实施;股权性和威望性权力主体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其权力的集中会抑制战略转型实施。此外,不同权力主体会根据自身利益与资源选择相应的转型模式,职位性权力主体偏好"地域扩张"导向的战略转型,知识性和股权性权力主体偏好"管理模式重塑"和"价值链延伸"导向的战略转型,威望性权力主体偏好"非相关产品市场进入"和"管理模式重塑"导向的战略转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弘 刘星 张鹤
有关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决策的研究很少考虑实际控制人性质和董事会保守程度的影响。立足于我国国情,本文提出"监督引导效应"和"‘政债’批判效应"的概念,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由于这两种效应的存在,国有属性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并购融资时避免使用债权融资。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将"认知失调理论"和"情感认知协调理论"应用于分析中,发现:董事会态度具有调节作用。董事会对并购融资方式的态度越保守,国有属性上市公司就越发减少债权融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将特定内容的媒体报道与并购融资决策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体现两种效应对国有属性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决策的显著影响。通过变量替换和处理效应评估,证明了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实际控制人 董事会 保守 并购融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龑 黄凯南
本文从网络嵌入视角考察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问题。研究发现:公司股票投资在虚拟董事网络上存在“近邻偏好”,即公司倾向购买网络上邻近公司的股票。董事网络上的双边邻近关系能够提供非正式信息渠道、带来更高投资收益;弱化精确双边关系后,公司对整体网信息获取与控制能力仍然伴随高收益。研究支持了解释“近邻偏好”的信息优势假说,并从整体网信息优势和金融资产的股票投资视角阐释了企业的金融化倾向。
关键词:
网络距离 股票投资 近邻偏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琦 王寅
本文从控股股东资产偏好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在股权集中型公司中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决策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因控股股东对流动性资产的偏好而形成的投资不足,但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取决于公司投资不足和控股股东资产转移两个方面的净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较好的投资者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投资不足,并抑制控股股东的资产转移动机,从而促使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所持有的现金予以较高的价值评估。我们还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较高的现金流权对应着较高的控制权,其结果是加剧公司投资不足,导致公司现金水平较高而现金价值较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伟
本文分别以董事长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以及教育背景这些个人特征作为董事长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从公司投资的角度考察了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或者外部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的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学历越高,以及当董事长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弱,董事长越更多地利用外部融资而不是内部融资来为其投资进行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弱;而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强,董事长越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资来为其投资进行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强。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有助...
关键词:
董事长个人特征 过度自信 融资偏好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力 谢振莲
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不是股利的形式,而是股利政策所能带来的真实收益。现金股利是直接的现金收益,股票股利则是间接收益,要通过股市交易转化为现金收益。如果股利政策不能给予投资者一个合理、适当的投资回报,不管是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都会受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垒 曲晶 刘新民
基于双重股利政策视角,借助2009-2016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双重股利政策的偏好选择及介入治理机理。研究表明,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都会发挥"选择治理"的功能,选择发放高股利的企业进行持股投资,并且相对现金股利更加偏好股票股利。在低投资环境中,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相对偏好现金股利;在高投资环境中,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都更偏好股票股利,但综合来看二者都更偏好高投资机会、高股票股利投资组合的企业。从异质机构投资者监督治理角度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股利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介入治理"作用,表现在企业引入期和成长期阶段,会加强对股票股利而减弱对现金股利的治理效果,而在成熟期和衰退期会加强对现金股利而减弱股票股利的治理;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仅在成熟期改善了现金股利政策。最后,股票股利的改善可推动企业未来异质机构持股的增加,而仅压力抵制型机构持股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现金股利的改善,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是改善上市公司"难分红"的内生动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牛建波 李胜楠
论文对2002-2004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行为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根据面板数据本身的特征选择适宜回归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在通过家族控股上市而形成的民营上市公司中,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通过兼并重组取得控股地位的民营上市公司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在考虑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投票权分离程度的调节作用后发现,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投票权分离程度的提高,年度内董事会召开会议次数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同时,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回归方法的结果还发现,如果不注意控制面板数据本身可能存在的非观测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会得出虚假的结论,这启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李维安
本文依据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迥异,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显著的选择偏好。具体而言,第一大股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利用公司治理的信号显示作用,在谋取私人利益的同时博取良好的市场声誉;同时,基于操控公司治理和管理的需要,第一大股东可能避重就轻,偏好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与之相对,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可能对上市公司治理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姝 李丹
本文以2008—2019年完全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对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如何影响国企创新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更换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衡量方法,并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以及滞后一期自变量控制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主要通过发挥监督治理和信息传递功能以提高国企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环境较弱、政府与市场关系较紧密的地区更加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新一轮国企混改不能仅停留于以往股权层面的多元混合,更应注重董事会层面的治理改革,以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独特优势。本文对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并为董事会结构治理、国企创新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姝 李丹
本文以2008—2019年完全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对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如何影响国企创新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更换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衡量方法,并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以及滞后一期自变量控制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主要通过发挥监督治理和信息传递功能以提高国企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环境较弱、政府与市场关系较紧密的地区更加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新一轮国企混改不能仅停留于以往股权层面的多元混合,更应注重董事会层面的治理改革,以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独特优势。本文对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并为董事会结构治理、国企创新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明安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控股股东持股的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非流通性"(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非流通性,也包括法律上可正常流通但控股股东不愿行使流通权而导致的非流动性)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获取租金的激励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难以实施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分置 全流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