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4)
2023(4569)
2022(3839)
2021(3428)
2020(2808)
2019(6060)
2018(5879)
2017(11321)
2016(5467)
2015(6176)
2014(5937)
2013(5795)
2012(5229)
2011(4734)
2010(4512)
2009(4068)
2008(3964)
2007(3876)
2006(3452)
2005(2919)
作者
(16194)
(13741)
(13621)
(13084)
(8608)
(6580)
(6099)
(5341)
(5099)
(4751)
(4702)
(4460)
(4417)
(4284)
(4190)
(4173)
(4109)
(4068)
(4049)
(3939)
(3377)
(3270)
(3166)
(3163)
(3153)
(2972)
(2961)
(2901)
(2731)
(2722)
学科
(26884)
经济(26731)
(21665)
管理(20706)
(19686)
企业(19686)
方法(13731)
技术(12230)
数学(10117)
数学方法(10046)
业经(7955)
技术管理(7196)
中国(7089)
(7077)
理论(6498)
(5761)
(5740)
(5222)
贸易(5221)
(5120)
(4787)
农业(4707)
社会(3971)
产业(3943)
环境(3881)
(3726)
信息(3677)
(3661)
地方(3590)
企业经济(3554)
机构
大学(86919)
学院(85900)
(38623)
经济(37965)
管理(36953)
理学(32659)
理学院(32360)
管理学(31904)
管理学院(31723)
研究(26647)
中国(18163)
(17159)
(16196)
科学(15587)
财经(13739)
中心(12698)
(12603)
经济学(12599)
(12381)
(12289)
业大(11817)
经济学院(11545)
(11508)
研究所(11313)
(11118)
师范(11037)
北京(10403)
财经大学(10386)
商学(10051)
商学院(9949)
基金
项目(62338)
科学(51536)
基金(48013)
研究(45739)
(41718)
国家(41417)
科学基金(36997)
社会(33927)
社会科(31160)
社会科学(31148)
基金项目(25515)
(23738)
自然(22862)
自然科(22476)
自然科学(22474)
自然科学基金(22120)
教育(20978)
(19640)
资助(18342)
编号(17378)
国家社会(14694)
(14532)
(14303)
重点(13663)
创新(13365)
成果(13070)
教育部(13021)
(12788)
人文(12778)
(12175)
期刊
(38865)
经济(38865)
研究(24207)
中国(17129)
管理(13664)
学报(12834)
科学(12834)
(12158)
大学(10174)
技术(10161)
(10137)
学学(9564)
教育(9387)
财经(7260)
农业(7219)
经济研究(6958)
技术经济(6651)
(6346)
科技(6120)
业经(6045)
图书(5198)
(4814)
论坛(4814)
问题(4757)
(4652)
金融(4652)
(4441)
统计(4175)
商业(4020)
情报(3969)
共检索到120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彭恒文  石磊  
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新,已有的异质网络效应的技术创新模型仅仅通过对比仅有旧技术及新旧技术并存两种情形来研究技术创新,而尚未包括从新旧技术并存转为仅有新技术这一技术的更新过程。基于异质网络效应的研究思路,本文考察了消费者和厂商在技术创新、技术更新两阶段中的技术选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竞争对于技术创新及技术更新的作用,并比较了不同状态下的社会福利。基本的结论在于,由于异质网络效应的存在,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在技术创新、技术更新中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不确定,竞争能够增强技术创新、技术更新的动力,而标准化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福利的一个改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先萍  李正友  
技术进步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然而从就业角度来看,技术进步又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了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综合机制,并从社会福利角度探讨了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及结构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长英  王君美  
本文分析了两个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Stackelberg竞争时,一个技术拥有者如何向这两个生产性企业转让其提高质量的技术。我们的研究表明:第一,在固定收费合同下,技术拥有者偏好向后进入市场的企业转让其技术。但是,在特许权收费或双重收费合同下,技术拥有者会向两个企业同时授权其技术。第二,对技术拥有者而言,如果技术创新程度较低,那么特许权收费合同绝对优于固定收费合同,这与Kamien and Tauman(1986)的经典论断恰好相反。第三,如果技术创新程度很低,双重收费条件下的技术授权将会损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皮亚彬  
建立一个包含城市拥挤成本的非对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别从工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视角,分析区域一体化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社会总体福利改善,但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不同;区域一体化总体可以改善熟练工人的福利,但对不可流动工人的影响则取决于其区位。地方政府对区域一体化的偏好取决于其政策目标,若其目标是在"晋升锦标赛"中获胜,则总有地区倾向于市场分割策略;而以本地居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时,则两地区有机会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共赢。中央政府需要权衡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区域一体化水平提高经济系统整体效率的同时,也必然会经历一个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阵痛期,需要采取转移支付等措施来缓解区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世明  
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技术壁垒对进出口国的短期和长期福利影响。结果表明:不存在进口负外部性时,技术壁垒使所有贸易国的社会福利受损。短期内,进口大国的损失要小于小国,出口大国的损失要大于小国,出口国的损失要大于进口国,发展中国家的损失要大于发达国家。从长期看,大国的损失要小于小国,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小于短期的,发达国家则相反;进出口国福利损失大小比较,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大小以及符合成本的分担比例。当存在进口负外部性时,合理的技术壁垒能改善贸易双方的福利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传仁  韩先锋  宋文飞  
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2014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所有制差异视角下R&D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异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R&D强度只有超过一定门槛水平时,才能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R&D强度对企业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存在最优异质R&D强度区间,国有企业为0.09%~2.27%,民营企业为0.96%~12.74%,公众企业为0.13%~6.34%,在该区间内R&D强度对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效应最明显;当跨越最优R&D强度区间时,R&D投资对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具有负向效应,而对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技术进步均依然有促进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亮  董会忠  吴宗杰  
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不同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基于中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从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制两个角度研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异质性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和资本技术体现式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当环境规制值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有显著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建标  汪敏达  陈冠宇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把"双刃剑",笼统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可能顾此失彼。用实验经济学范式考察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与否的社会福利匹配,可以清晰地分离网络外部性的社会福利效应。知识产品的生产厂商定价较低时,保护知识产权会增加厂商收益,消费者福利无显著变化,社会福利增加;定价较高时,保护知识产权会降低厂商收益和消费者的福利,从而降低社会福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厂商制定高价提供了可能,网络外部性为必须消费者增加了效用,二者匹配的桥梁则是边界消费者,但边界消费者扩大网络效应又需要弱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臧旭恒  邢宏建  
本文在对网络效应和网络兼容特性进行异质性设定的基础上,从网络厂商和网络消费者的最优行为出发,通过模型构建和推演,对网络技术进步的实现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厂商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推出网络技术进步的惰性";如果厂商推出的是"可自发实现的网络技术进步",则厂商可以保留其旧技术平台,否则厂商需要关闭旧技术平台以利于推出新一代网络技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紫云  杨兰品  
本文从国有企业利润来源及分配角度,探讨了国有企业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通过假设估算出2003~2012年国有工业企业低效率造成的潜在利润流失程度,并且运用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有企业分配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会带来潜在的利润流失,潜损利润比平均可达51.448%,并呈现下降趋势;国有企业分配扭曲程度与短期和长期收入差距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对长期收入差距影响更大;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带来的巨额潜在利润流失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均会对社会福利造成损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苗珊珊  陆迁  
本文采用开放条件下大国经济剩余模型,从福利分配角度对中国大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技术进步福利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大米经济总剩余的增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由于大米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不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动具有不一致性,经济总剩余分配偏好于生产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苗珊珊  陆迁  毕玉平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我国稻米供给和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Akino和Hayami提出的福利效应模型,具体测算我国稻米生产技术进步的福利效应并进行分解,基本结论为:稻米具有较低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稻米技术进步的福利效应表现为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但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值远远大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值,从而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翠华  李建民  
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既有负的冲击效应,又有正的补偿效应,二者在各个行业的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强势不同,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利用1999—200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算法来分解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可以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就业创造效应带来的就业增加,可以补偿就业冲击效应带来的就业损失,因此,就业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维林  程倩  余泳泽  
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溢出传导效应打破了技术进步的独立性假设,而以往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较少考虑网络循环效应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来考察技术进步的网络传导效应,结合“空间—时变”随机前沿参数估计方法和国内国际循环外溢乘数的分解,实证考察了双循环条件下国家和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逐渐放缓态势,其中国际循环的网络效应在金融危机后受全球价值链收缩的冲击较大,而国内循环的网络效应则为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内生动力,制造业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对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推动世界技术进步的重要引擎。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全球开放环境下,一国经济发展中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而由于行业发展差异,自主研发及各种技术溢出渠道的作用在各行业之间差别很大,因而需将多种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纳入一个模型进行行业间异质性分析,以揭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背后的行业技术效率因素。利用我国2001-2010年33个工业数据估算进口、出口、FDI以及R&D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考虑行业异质的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R&D、进口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显著,而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进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