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7)
- 2023(13841)
- 2022(11588)
- 2021(10480)
- 2020(9033)
- 2019(19826)
- 2018(19677)
- 2017(37594)
- 2016(20154)
- 2015(22179)
- 2014(21493)
- 2013(21424)
- 2012(19556)
- 2011(17485)
- 2010(17857)
- 2009(16989)
- 2008(17017)
- 2007(15786)
- 2006(14156)
- 2005(13302)
- 学科
- 业(90044)
- 济(86331)
- 经济(86202)
- 企(82450)
- 企业(82450)
- 管理(79222)
- 方法(36652)
- 财(32742)
- 业经(29561)
- 数学(27861)
- 数学方法(27637)
- 农(27358)
- 技术(23268)
- 制(23221)
- 务(22483)
- 财务(22458)
- 财务管理(22423)
- 中国(22236)
- 企业财务(21291)
- 农业(19297)
- 贸(18089)
- 贸易(18078)
- 易(17677)
- 体(17290)
- 理论(16106)
- 划(15876)
- 策(15357)
- 和(15108)
- 体制(15064)
- 技术管理(14635)
- 机构
- 学院(291692)
- 大学(288421)
- 济(127465)
- 经济(125149)
- 管理(116595)
- 理学(99477)
- 理学院(98535)
- 管理学(97286)
- 管理学院(96740)
- 研究(96058)
- 中国(76632)
- 财(62748)
- 京(60549)
- 科学(55866)
- 农(50824)
- 财经(48392)
- 所(48348)
- 江(47037)
- 经(43917)
- 中心(43500)
- 研究所(43084)
- 业大(42247)
- 农业(39929)
- 经济学(39175)
- 北京(37797)
- 州(35939)
- 财经大学(35608)
- 经济学院(35307)
- 院(34878)
- 商学(33419)
- 基金
- 项目(188301)
- 科学(150710)
- 基金(138651)
- 研究(138410)
- 家(120604)
- 国家(119574)
- 科学基金(104191)
- 社会(91005)
- 社会科(86533)
- 社会科学(86512)
- 省(74985)
- 基金项目(72937)
- 自然(66462)
- 自然科(64983)
- 自然科学(64962)
- 自然科学基金(63951)
- 教育(62360)
- 划(61379)
- 资助(55899)
- 编号(53055)
- 创(45605)
- 重点(42614)
- 部(42316)
- 成果(42243)
- 业(42104)
- 创新(41789)
- 发(40936)
- 制(40414)
- 国家社会(38395)
- 课题(37499)
- 期刊
- 济(147310)
- 经济(147310)
- 研究(89536)
- 中国(63110)
- 财(53592)
- 管理(51587)
- 农(47737)
- 学报(43023)
- 科学(41950)
- 大学(33953)
- 农业(32557)
- 学学(32308)
- 融(29342)
- 金融(29342)
- 技术(28799)
- 教育(27351)
- 财经(25416)
- 业经(25097)
- 经济研究(23661)
- 经(22024)
- 业(20058)
- 问题(18931)
- 技术经济(18225)
- 贸(16623)
- 科技(15828)
- 世界(14732)
- 现代(14689)
- 财会(14471)
- 国际(14213)
- 商业(13894)
共检索到45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兰陵
文章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四类不同所有制结构类型纳入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溢出影响的分析框架,考察异质所有制结构的FDI技术效率溢出程度。利用2005~2010年30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分广义矩法(GMM)按照企业所有制结构分类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各类企业自身的生产制造能力提升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外资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按销售产值加权的溢出效率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且私营企业的表现最为突出。但是,按从业人员加权的技术溢出结果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是正面积极影响,私营企业...
关键词:
异质性所有制结构 技术创新 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晓娜 薛惠锋
文章根据行业污染密集度将制造业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三类,引入FDI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环境规制面板数据模型,并检验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环境规制、FDI水平溢出和前向溢出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均呈显著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呈抑制作用;重度污染行业检验中,仅有FDI前向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呈显著促进作用,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呈“倒U”型;中度污染行业检验中,FDI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都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呈抑制作用;轻度污染行业检验中,环境规制不仅支持“波特假说”,而且有利于增强FDI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成效。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FDI溢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青 胡雪萍
运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2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含港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这三类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三类制造业企业中均存在技术无效率,且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从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支出均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出口导向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青 胡雪萍
运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2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含港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这三类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三类制造业企业中均存在技术无效率,且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从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支出均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出口导向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洪心 郝慧慧
选取广东省2001-2010年16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结构视角,检验FDI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FDI总体上产生了正向显著的水平技术溢出效应,对民营及内资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I垂直溢出效应为负,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后向溢出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技术进步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星 惠宁 崔若冰 韩先锋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中文 何新城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溢出和不同区间下技术无效率参数的边际效益。研究发现:FDI技术效率溢出提高了装备制造业整体的技术效率,对装备制造企业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溢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使改变所有权性质,产业集聚仍然对技术溢出有促进作用,但显著性降低;行业规模扩大和R&D投入增加均有助于该行业技术效率的提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莉 胡逸群
选取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验证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并建立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FDI对我国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2) 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影响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景荣 樊坚强 张文卿 童明余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文海 孙扬帆 吴静玲 魏伶倩
随着全球局势的变迁,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学术界热议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这种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此外,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当制造业高度集聚时,该省份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显著提升了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主要通过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途径对中国制造业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不仅对对外直接投资和制造业创新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和补充,而且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南旭 王林涛
研究目标:从中间产品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根据作用机理,基于2016版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利用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及添加虚拟变量和交乘项的拓展模型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从中间产品视角看,技术溢出对行业生产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自主创新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二者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的交互效应在统计意义上不存在,但分别存在调节效应。研究创新:从中间产品视角探讨了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效率的综合影响。研究价值:为推动中间产品自主创新的政策研究及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通常假定他们的一部分技术会转移至东道国的企业里。但是,经验研究还不能为这种正的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且在统计上均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前向关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申君歌 彭书舟
本文将出口质量指数纳入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利用熵权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其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在控制内生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通过行业生产效率和出口多样化影响出口竞争力提升。区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后发现,行业技术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显著。另外,动态模型的估计是最有效率的。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后发现,重型制造业、同质性制造业以及中等技术类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显著促进行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冶
文章运用DEA及Malmquist方法,以我国2011—2015年15个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数据为样本,测算了该行业技术创新的效率。研究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动态看,我国汽车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下降"趋向,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来自于技术进步的驱动,而技术效率恶化却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启雷 张鹏 杨佩卿 雷雨嫣
文章基于2020—2022年的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和联立方程组模型,从产学研协同视角实证研究数字赋能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揭示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处理效应显著,且数字赋能与产学研协同有显著内生性,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提升了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