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6)
- 2023(6512)
- 2022(5538)
- 2021(5180)
- 2020(4340)
- 2019(9235)
- 2018(9048)
- 2017(16745)
- 2016(9114)
- 2015(9644)
- 2014(9062)
- 2013(8671)
- 2012(7572)
- 2011(6812)
- 2010(6785)
- 2009(6389)
- 2008(6020)
- 2007(5198)
- 2006(4390)
- 2005(3900)
- 学科
- 济(28218)
- 经济(28186)
- 管理(21750)
- 业(21029)
- 企(17308)
- 企业(17308)
- 学(12949)
- 方法(11751)
- 数学(9803)
- 数学方法(9631)
- 财(8154)
- 农(8138)
- 中国(7966)
- 业经(6375)
- 理论(6332)
- 制(5941)
- 贸(5549)
- 贸易(5546)
- 务(5513)
- 财务(5500)
- 财务管理(5490)
- 易(5392)
- 农业(5265)
- 企业财务(5235)
- 银(5207)
- 银行(5183)
- 行(4968)
- 融(4951)
- 金融(4948)
- 技术(4932)
- 机构
- 学院(120324)
- 大学(119321)
- 研究(42809)
- 济(41767)
- 经济(40812)
- 管理(39719)
- 理学(34362)
- 理学院(33902)
- 管理学(32985)
- 管理学院(32763)
- 科学(30307)
- 中国(29901)
- 农(27099)
- 京(24566)
- 所(23015)
- 业大(22216)
- 农业(21899)
- 研究所(21379)
- 财(20004)
- 中心(18989)
- 江(17877)
- 范(16292)
- 财经(16200)
- 师范(16001)
- 技术(15584)
- 院(15396)
- 经(14737)
- 州(14709)
- 北京(14562)
- 农业大学(14405)
- 基金
- 项目(85343)
- 科学(65369)
- 基金(60721)
- 研究(57870)
- 家(55752)
- 国家(55328)
- 科学基金(45632)
- 社会(35293)
- 省(34906)
- 社会科(33338)
- 社会科学(33328)
- 基金项目(31481)
- 自然(31279)
- 自然科(30585)
- 自然科学(30572)
- 自然科学基金(30011)
- 划(29550)
- 教育(27448)
- 资助(24746)
- 编号(22926)
- 重点(20230)
- 成果(18620)
- 发(18307)
- 创(18138)
- 计划(17754)
- 部(17663)
- 科研(17219)
- 创新(16980)
- 课题(16504)
- 性(16497)
共检索到172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静 王海香 薛婉怡 邓彩萍
【目的】枣树为虫媒花果树,探索枣花生物学特征与访枣花昆虫之间的适应性,辨析不同扰动生境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的差异,将有助于保护枣园中访花传粉昆虫,为枣树授粉受精率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以山西省太谷县小白乡的壶瓶枣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碘-碘化钾染色法、微量进样器法测定枣花的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以及泌蜜量;采用目测法、网捕法及粘板法相结合,调查人类高扰动和低扰动2种枣园生境中访花昆虫的数量及行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枣花花期分为蕾裂期、初开期、萼片展平期、花瓣雄蕊分离期、花瓣展平期、花瓣下垂期、雄蕊下垂期7个阶段。整个开花过程在24 h内完成。花药在开花当天中午12:00左右开裂,花粉活力在13:00左右达到最大,为68.35%;柱头在16:30发育成熟,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翌日13:00—15:00最强。枣花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 2个样地共采集到枣花访花昆虫3 090头,经鉴定隶属8目57科,共90种,包括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缨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啮虫目。其中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科数最多,分别占总科数的33.33%、19.30%、15.79%和14.04%;双翅目、缨翅目、膜翅目昆虫个体数最多,分别占总个体数的36.47%、24.72%和18.71%。3)高扰动样地访花昆虫共计43种703头,低扰动样地访花昆虫共85种2 387头,2个样地的访花昆虫均为膜翅目种数最多;高扰动样地中缨翅目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目,优势访花昆虫为取食花朵的昆虫;低扰动样地双翅目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目,优势访花昆虫为传粉昆虫,并且低扰动样地传粉型昆虫显著大于高扰动样地。4)枣花花蜜分泌时长约为12 h。低扰动样地13:00左右花蜜分泌量最多,访花昆虫在10:00—16:00数量最多,访花昆虫活动高峰期以及泌蜜量较多的时期与枣花花粉活力最强、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相一致;高扰动样地19:00—22:00花蜜分泌量最多,访花昆虫在7:00—10:00最多,昆虫访花多出现在清晨,错开了枣花花粉活力最强、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结论】低扰动样地访花昆虫种类及数量大于高扰动样地。高扰动样地优势访花昆虫为取食花朵的昆虫,低扰动样地优势访花昆虫为传粉昆虫,且传粉昆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显著大于高扰动样地。高低扰动样地访花昆虫与枣花泌蜜特性相适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向鹏 谷勇 吴昊
于2016年3月对云南铜壁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萼翅藤(CalyCopteris floribunda(roxb.)lam.)的访花昆虫的种类、访花频率、停留时间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萼翅藤访花昆虫仅有9种,分属于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缺翅目;大多数昆虫的访花频率均小于5朵次,且停留时间均不超过80 s;温度高于25.5℃或低于18℃,几乎会使访花昆虫停止活动。访花昆虫种类少、访花频率低、停留时间短是导致萼翅藤濒危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萼翅藤 访花昆虫 传粉频率 停留时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阮秀春 斯金平 吴健 黄文华 郭宝林 许元科
历时4 a,调查了我国27个县(市)雷公藤属Tripterygium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库,定期观察雷公藤母本及无性系表型性状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雷公藤的萌蘖性、生长势与造林成活率均存在差异,雷公藤T.wilfordii萌蘖性能明显优于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野生植株、种质资源收集库内母本及无性系后代均表现一致;在浙江丽水低海拔地区栽培,雷公藤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势也明显优于昆明山海棠。浙江类似地区雷公藤药材栽培应优先选用雷公藤,良种选育重点在雷公藤分布区内进行,既可提高良种选育效率,又可保证选育的良种适合丽水地区环境条件。表4参5
关键词:
植物学 雷公藤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琴 江世宏 李广京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昆虫的分类学研究中。笔者概述了核酸序列分析、RFLP技术、RAPD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同工酶电泳技术、SSCP以及DSCP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
鞘翅目 分子生物学技术 昆虫分类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涛 曾汉青 盛茂领 才让旦周 周卫芬 孙淑萍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林玉 杨丽英 王馨 谷安宇 杨斌 严世武 李绍平
对灯盏花的花部形态特征、开花物候、繁育系统以及传粉昆虫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初花3月,盛花4~5月;花序花期为10~15 d,管状花单花花期3~5 d,整个花序由外向内逐渐开放。灯盏花为兼性异花授粉植物,主要传粉种类为蜜蜂类昆虫,昆虫在12:00~15:00时访花频率最高。在自然界中灯盏花结实率较低,结实率为5.0%,人工辅助授粉能较大程度提高灯盏花的结实率,本试验研究中人工辅助授粉灯盏花结实率达32.9%。环境条件对灯盏花的授粉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雌雄异熟和天气条件都是影响灯盏花结实的主要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傅华君 范婷婷 杨蒙 万雅雯 丁雨龙 林树燕
[目的]研究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花期生物学特性、花粉形态等,完善竹子开花生物学相关研究及其理论体系。[方法]在开花翠竹林中选取样方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结合形态观察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探究翠竹花序生长规律,对花粉进行解剖观察,综合评估翠竹开花不同时期的群体与个体变化。[结果]翠竹属于成片开花类型,开花后部分竹秆死亡,在开花翠竹中,从笋芽到老竹均有可能开花,花芽在10月下旬开始分化,盛花期为次年3月下旬至4月初,一天之中上午时间段开花最多,开花顺序为一个小穗内由基向顶依次开花;小花为颖花,雌雄同熟,内、外稃各1,雄蕊3,浆片3,雌蕊1,果实为颖果;翠竹花粉粒外形近球形,外壁纹饰大多为细颗粒状,单个萌发孔。[结论]翠竹作为混生地被竹种,具有明显的成片开花特性,成花转变前期发育速度较慢,次年温度回暖后开花过程加快,成片开花后竹林趋于衰败,可结实且种子可育,具有一定的自然复壮能力。
关键词:
翠竹 开花特性 花粉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婉琪 吴正春 肖姣 国春策 杨光耀 于芬
[目的]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开花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解剖观察研究笔竹的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笔竹为连续开花型竹种,花期为1—5月,盛花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开花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分为老竹开花型、新竹开花型、不开花型3种类型;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极低,仅为0.12%,花后竹林更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花序由3~4枚小穗组成,每枚小穗上具小花8~10朵,小花含1枚外稃、1枚内稃、3枚浆片,雄蕊多数为3枚,极少数为6枚,1枚雌蕊,柱头3裂,羽毛状;整个花序的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各小穗上小花的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为混合花序;雌雄同熟,果实为颖果。[结论]本研究为竹类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笔竹 开花 生物学特性 林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谦 关铭芳 徐大高 纪春艳 邓铭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培养基(V8)比较适宜微小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子囊壳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碳源进行生长,其中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但这些碳源均不适宜分生孢子和子囊壳的产生;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硝酸钠、尿素、硫酸铵、酵母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利芬 项伟波 范彩廷 金鹏 周明兵 徐川梅
为了系统了解杨梅Myrica rubra开花生物学特性,以杨梅品种东魁Myrica rubra‘Dongkui’雌株和雄株为材料,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雌雄花的外部形态,采用石蜡切片、荧光及曙红染色等技术,研究其花粉活力及内部发育结构。结果表明:杨梅为风媒花,柔荑花序。雄花中每朵小花具有8~20枚花药,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以四面体型为主,少量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刚散粉的花粉活力达到90%以上。杨梅雌花序中的小花主要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等3部分组成,单心皮,1室,子房上位,直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图4参30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杨梅 花药 子房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昊 杨颖 刘梦格 王明霞 贾少奇
【目的】探讨大尺度空间上的多项环境因子对生防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的碳(C)、氮(N)营养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精确评估全球环境变化下天敌昆虫的分布规律及生防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21°N~34°N范围内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种群连续发生面积超过100 m~2的区域布设23个调查样地(陆生8个,水生15个),分别测定各样地中莲草直胸跳甲的C、N含量,并同时获取样地生境的地形、气候、养分等无机环境指标及空心莲子草的C、N含量,利用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讨异质生境对莲草直胸跳甲总C、总N及C∶N的影响。【结果】(1)水生生境中莲草直胸跳甲的总C(t=2.577,P=0.018)和C∶N(t=2.377,P=0.027)均显著高于陆生,而其总N之间无明显差异。(2)陆生环境中,回归分析和RDA均表明莲草直胸跳甲的总C、C∶N随年均降雨量和空心莲子草总C的上升而显著增加,其总N基本不受外源环境影响。(3)水生环境中,莲草直胸跳甲的总C随水体硝态氮及海拔的上升而显著增加,但其总N与水体总C之间呈凸型变化趋势、其C∶N与年均降雨量之间呈凹型变化趋势。【结论】莲草直胸跳甲具有较高的N内稳定性,无机环境对水生生境中莲草直胸跳甲的营养状况影响较大,而陆生生境中的莲草直胸跳甲则受到气候因素及其寄主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共同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刘云飞 吴宗汉 吴越 陈泉
本文对大袋蛾等昆虫的带电特性进行了定量测量 ,同时 ,由昆虫自身带电和与环境相互作用带电分析 ,给出了昆虫自身带电的分形特性。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上静止爬行和振翅对大袋蛾雄蛾带电量。讨论了昆虫带电的原因和规律
关键词:
昆虫 电荷 分形特性 影响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琼 李孟楼 杨忠歧
20 0 0 - 0 3从陕西武功采集花绒坚甲成虫 36 0头 ,每 5头 1组放入用杨树木块凿制的人工虫道内 ,在实验室中饲养 ,观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花绒坚甲成虫寿命 3年以上 ,3年内可连续发生 6代及 2 1对姊妹代 ,世代重叠。成虫 10月上旬开始在虫道内越冬 ,翌年 3月下旬开始活动 ,越冬成虫 1年产卵 2次 ,卵期平均 12 .7d,幼虫期平均 8.4 d,茧蛹期平均 2 5 .6 d。第 1次和第 2次产卵发育的成虫分别为第 1姊妹代和第 2姊妹代成虫。第 1姊妹代成虫部分于 8月上旬开始产卵 ,9月中旬产卵结束 ,9月下旬第 2代成虫羽化 ;第 2姊妹代成虫当年不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海君 金红玉 陈蔚 王雅玲 毛友纯 许云海 刘亚宾 戴金鹏
[目的]为探究天敌昆虫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可行性,明确长沙县黄花镇郭公渡郭公组入侵加拿大一枝黄花生境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方法]于2017年5-11月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片爆发区采用扫网法、样方法及目测法进行了昆虫群落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Hulbert种间相遇概率等多样性指数对昆虫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度与分析,以捕捉昆虫开展了寄主专一性测试和控害效果试验。[结果]研究区昆虫包含9目34科49种。通过实验室饲养,发现有9种昆虫取食加拿大一枝黄花,其中白条银纹夜蛾(Argyrogoamma albostriata)和菊方翅网蝽(Corythuche marmorata)的发生时期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时期相近,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效果明显。白条银纹夜蛾幼虫期平均每只取食加拿大一枝黄花约95.937 cm2;菊方翅网蝽吸食加拿大一枝黄花汁液,能有效控制其产量,严重时能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干枯。20科35种植物的寄主专一性测试发现,菊方翅网蝽食性广而杂,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但不宜作为生物防治物种应用,而白条银纹夜蛾幼虫在非选择条件下仅取食两种菊科测试植物,且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表现出明显的取食偏好,是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首选天敌昆虫。[结论]经过筛选研究,白条银纹夜蛾幼虫作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天敌昆虫,适合用于生物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菊方翅网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防潜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对科学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辉 张泽华 高松 农向群 丛斌
绿僵菌治蝗是一项低耗、无公害、可持续的生物治理蝗害措施,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蝗虫不同防治区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揭示了化学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评价了绿僵菌制剂在保护和调节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明确了目前的主要优势种害虫和可能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次要害虫,对建立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和其他害虫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