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7)
- 2023(10467)
- 2022(8955)
- 2021(8146)
- 2020(6885)
- 2019(15356)
- 2018(14961)
- 2017(28530)
- 2016(15118)
- 2015(16330)
- 2014(15126)
- 2013(14886)
- 2012(13339)
- 2011(11780)
- 2010(11638)
- 2009(10845)
- 2008(10800)
- 2007(9655)
- 2006(8308)
- 2005(7235)
- 学科
- 济(59049)
- 经济(58984)
- 业(56520)
- 管理(53744)
- 企(50085)
- 企业(50085)
- 方法(29785)
- 数学(26289)
- 数学方法(26149)
- 财(23418)
- 技术(16953)
- 务(16517)
- 财务(16513)
- 财务管理(16491)
- 贸(16425)
- 贸易(16416)
- 易(16113)
- 企业财务(15886)
- 中国(14821)
- 农(14079)
- 业经(13866)
- 技术管理(12860)
- 制(12394)
- 出(12384)
- 银(9876)
- 银行(9840)
- 农业(9814)
- 融(9590)
- 金融(9590)
- 学(9475)
- 机构
- 大学(208210)
- 学院(206618)
- 济(91330)
- 经济(89920)
- 管理(86652)
- 理学(76329)
- 理学院(75639)
- 管理学(74695)
- 管理学院(74318)
- 研究(64349)
- 中国(50414)
- 财(42917)
- 京(41109)
- 科学(37681)
- 农(35067)
- 财经(34746)
- 业大(32029)
- 经(31891)
- 所(31043)
- 中心(30053)
- 江(29353)
- 经济学(28486)
- 研究所(28210)
- 农业(27722)
- 财经大学(26217)
- 商学(26041)
- 经济学院(25985)
- 商学院(25820)
- 北京(25057)
- 经济管理(23479)
- 基金
- 项目(144698)
- 科学(116453)
- 基金(109603)
- 研究(100400)
- 家(96889)
- 国家(96110)
- 科学基金(84120)
- 社会(68431)
- 社会科(65349)
- 社会科学(65334)
- 基金项目(59137)
- 省(56387)
- 自然(56049)
- 自然科(54967)
- 自然科学(54951)
- 自然科学基金(54112)
- 划(47072)
- 教育(45766)
- 资助(43218)
- 创(36854)
- 编号(36517)
- 创新(33497)
- 部(32535)
- 重点(32112)
- 业(29628)
- 发(29607)
- 国家社会(29307)
- 教育部(28509)
- 科研(28313)
- 人文(27999)
共检索到296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海峰 郭葆春
从退出威胁视角,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持股机构投资者数量两方面的衡量指标,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退出威胁显著促进公司创新效率提升。在异质性方面,研究发现,相对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公司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另外,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局限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司,在使用Heckman两步法检验后,主要结论仍然成立。在影响机理方面,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财富业绩敏感性在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发挥显著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既可为我国机构投资者优化对公司治理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方式,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新的依据,也为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异质机构投资者 退出威胁 创新效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静 刘星
本文基于中国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视角,关注了国有企业中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的经济后果。以2007-2017年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退出威胁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程度越高,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概率越低,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影响滞后性、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代理成本、外部经济环境产生了调节效应,即企业信息透明度越高、代理冲突程度越低以及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越强,则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许晔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有效降低了股价波动和股票错误定价,从而显著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层自利性越强,则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抑制效应越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为交易型、发生股权质押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更强;而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治理效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显著抑制了高管减持寻租,提升了企业价值,降低了高管减持时的择机性。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退出威胁 高管减持 机会主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爱群 刘耀娜
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透明度和融资约束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且当企业为非国企或工业企业、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股价越敏感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越明显;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
非控股大股东 退出威胁 创新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郭春萌 葛锐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如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可以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以及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偏差,可以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的上市公司更显著,而在“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中则被显著削弱。本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在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克兢
威胁是利益主体之间博弈常用的手段,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做出退让,进而影响博弈的均衡策略。在公司治理中,退出威胁是大股东实现其治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难以直接观察,学术界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引入公司治理研究框架中,以2007-2015年中国沪深A股17 080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外部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能存在的"治理假说"和"合谋假说",并基于卖空机制、股价财富敏感性和市值管理敏感性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假说"成立,即退出威胁可以有效发挥盈余管理治理作用,而且这一治理效应在可卖空及股价财富敏感性和市值管理敏感性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证实了退出威胁会对企业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揭示了资本市场压力传导到实体经济的路径,为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退出威胁 外部大股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康艳玲 王满 陈克兢 曹帅莹
外部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退出威胁作为切入点,考察外部大股东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退出威胁每上升一个标准差将提高3.941%的投资效率;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主要是依赖于管理层对于自身持股财富和股权质押爆仓风险的担忧;长期型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而短期型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投资效率 退出威胁 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温红钰
文章选择2014—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中的“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度量货币政策适度性,实证检验货币政策适度性与企业投资效率间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探究其治理效应及在货币政策适度性与投资效率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适度性与企业投资效率间显著正相关;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增强货币政策适度性与企业投资效率间的正相关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洋洋 王生年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效率变革是促进质量变革的有效手段,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以2012~202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增加,企业投资效率先升后降,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企业投资效率呈倒U型关系,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地,探究了倒U型关系的拐点。以自由现金流理论与宏观环境动态变化为基础的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在有充足自由现金流、获得政府补助以及面临较高环境不确定性的企业中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结论为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桂兰 许欢 杨亦民
基于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关系,以及限售股解禁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影响公司股利分配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公司股利分配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即衡量机构投资者投机性指标的股票加权流失率每提高1个单位,促使公司实施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的概率对数相应增加86.1%和85.4%;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上市公司选择混合股利的影响相较于股票股利没有显著性差异;限售股解禁事项的发生会加剧投机型机构者通过混合股利和高比例股票股利谋取自身利益的现象,即限售股解禁发挥了调节效应。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股利分配行为 限售股解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桂兰 许欢 杨亦民
基于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关系,以及限售股解禁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影响公司股利分配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公司股利分配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即衡量机构投资者投机性指标的股票加权流失率每提高1个单位,促使公司实施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的概率对数相应增加86.1%和85.4%;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上市公司选择混合股利的影响相较于股票股利没有显著性差异;限售股解禁事项的发生会加剧投机型机构者通过混合股利和高比例股票股利谋取自身利益的现象,即限售股解禁发挥了调节效应。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股利分配行为 限售股解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建英 吴红艳
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差异是否明显?本文基于对机构投资者类型的划分和对比,通过对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分组检验寻找到一种更明确的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机构投资者类型,即持股比例高且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型的独立机构投资者,这类股东能有效的监督被投资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从而提升公司业绩。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分组检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群鹏 程松松
现有研究强调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反应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其对企业内部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2012—201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市的1 061个样本企业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显著正相关,交易型机构投资者与探索式创新存在负向相关关系,与利用式创新之间关系不显著。最后,对相关结论进行了讨论,并对未通过检验的假设关系做出了解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丽娜
本文选择2009-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与非效率投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这两类非效率投资会对公司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较之过度投资来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情况明显更加广泛,且引发的经济后果也更加严重。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的对过度投资以及投资不足这两种非效率投资进行抑制,除此以外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所表现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晓芳 李琴 崔伟
文章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网络嵌入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网络嵌入对公司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网络嵌入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能够缓解公司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并提升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进而促进公司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网络嵌入对公司创新的积极影响主要在制度环境较高的地区、管理层短视程度较低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公司之中。文章深入挖掘机构投资者网络嵌入影响公司创新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情境,丰富了机构投资者网络经济后果及公司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积极推动机构投资者利用网络嵌入优势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