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4)
2023(14137)
2022(12348)
2021(11556)
2020(9912)
2019(22694)
2018(22519)
2017(44208)
2016(23925)
2015(26601)
2014(26478)
2013(26455)
2012(24179)
2011(21935)
2010(21683)
2009(20136)
2008(20013)
2007(17670)
2006(15661)
2005(13893)
作者
(72034)
(59553)
(59406)
(56394)
(37882)
(28774)
(26881)
(23388)
(22574)
(21186)
(20250)
(19992)
(18958)
(18714)
(18275)
(18234)
(18100)
(17727)
(17156)
(17092)
(14992)
(14451)
(14443)
(13489)
(13396)
(13250)
(13226)
(13223)
(12015)
(11678)
学科
(95169)
经济(95055)
管理(71525)
(70300)
(58433)
企业(58433)
方法(46609)
数学(41072)
数学方法(40734)
(27184)
中国(25335)
(24985)
业经(20308)
(20109)
(19854)
(19292)
贸易(19283)
(18745)
(18398)
财务(18338)
财务管理(18314)
企业财务(17527)
(16451)
银行(16386)
地方(16325)
农业(16307)
(15879)
金融(15878)
(15612)
技术(15115)
机构
大学(351765)
学院(347682)
(140724)
管理(139710)
经济(137766)
理学(121398)
理学院(120105)
管理学(118178)
管理学院(117568)
研究(115281)
中国(87036)
(74417)
科学(71315)
(66629)
(60066)
(58721)
业大(54883)
财经(54205)
研究所(53368)
中心(51736)
(49264)
(48555)
农业(47677)
北京(47315)
(42630)
师范(42117)
经济学(41941)
(41172)
财经大学(40595)
(39848)
基金
项目(236228)
科学(184391)
基金(172679)
研究(167259)
(152310)
国家(151085)
科学基金(128774)
社会(105259)
社会科(99850)
社会科学(99820)
基金项目(92811)
(90531)
自然(86468)
自然科(84464)
自然科学(84436)
自然科学基金(82948)
(77326)
教育(75936)
资助(71419)
编号(67335)
成果(53502)
(52328)
重点(52279)
(49085)
(49026)
科研(45929)
创新(45794)
课题(45189)
教育部(44520)
大学(43843)
期刊
(151364)
经济(151364)
研究(102225)
学报(59743)
中国(59299)
(52989)
科学(52392)
管理(50673)
(49826)
大学(44195)
学学(42070)
农业(36269)
(33607)
金融(33607)
教育(30877)
财经(26989)
技术(26753)
业经(25007)
经济研究(24667)
(22844)
问题(20442)
理论(18282)
(18263)
科技(17103)
技术经济(17066)
(16781)
商业(16763)
实践(16611)
(16611)
图书(15972)
共检索到501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洋  王彦力  马杰  
市场异常是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违背,但现实中却广泛存在。不同机构投资者通过持有和交易股票,对市场异常现象产生的影响应不同。本文实证度量了四种市场异常现象,发现我国A股市场明显存在盈余惯性和投资异常的现象,但无法证明另两种市场异常价格动量和价值溢价是否存在。实证结果验证了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异常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但令人惊讶的是,保险公司通过大量持有总资产体量较大的股票,更能促进而不是降低投资异常现象。通过对比机构投资者的持有量与交易量对四种市场异常的影响,没有发现机构交易量比持有量更能度量市场异常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艳辉  唐家财  姚靠华  
笔者以2004年~2011年A股市场66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代表——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证券投资基金视为同质性机构投资者时,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企业R&D投入正相关但不显著;而将证券投资基金视为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时,并按照换手率特征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机会主义者,发现长期投资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短期机会主义者持股与企业R&D投入显著负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付萱  陆加徐  
本文基于市场心理及投资者行为特征,将投资者情绪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相结合,构建了两个基于不同指标和样本区间的投资者情绪指数,进而分别使用这两个指数建立区分高低情绪的标准,最终通过对检验方程的滚动窗口回归来判断投资者情绪的高低是否会对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与未来股票市场的超额回报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在市场上投资者情绪高涨的时期,当期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与未来股票市场的超额回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的时期,投资者信念的异质性程度则不会对未来股票市场的超额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背后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情绪的高低会影响卖空限制的强弱,而卖空限制则是投资者的异质信念能够对市场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奕均  胡奕明  
文章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好和机构行为与市场波动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于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且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和机构交易对于市场波动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机构表现出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回避态度。公允价值计量收益减小了市场波动,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和交易却显著加剧了波动,这与我国基金普遍存在短视和羊群行为的解释相吻合。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公允价值计量,限制机构投机,提高市场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续芹  叶陈刚  
依据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3年—2005年的数据,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是否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股价表现和经营业绩具有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市场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的作用却非常微弱。所以,尽管我国机构投资者经过了若干年的超常规发展,但其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晓萍  
基于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异质的视角,利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5~2012年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和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否、持股高低和持股期限等多个方面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资本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持股比例较高时机构投资者能有效降低资本成本,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持股比例较低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期限影响其降低资本成本的程度,持股期限越长,降低资本成本的作用越显著。对机构投资者异质投资行为的研究为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角色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证券市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新春  田存志  
基于修正的GARCH事件模型,本文选取五个关键时间点作为事件窗口,通过事件研究考察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进入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加剧了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在上海证券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最大;在深圳证券市场上,开放式基金的进入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最大。保险公司的进入对沪深两市波动性的影响最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廖昕   陈湘灵   张钰   余越  
股票市场中的“过度交易”现象会增加市场波动,进而加剧市场风险。本文抓取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沪深30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东方财富股吧发帖文本数据,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方式构建了1小时的社交媒体投资者高频情绪指标,深入探究了投资者情绪对我国A股市场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投资者日内过度交易行为,同时投资者情绪对机构投资者日内过度交易的影响强于个人投资者。进一步地,牛市中受投资者情绪影响产生的日内过度交易行为明显大于熊市;并且相较于中小盘股,投资者情绪对大盘股中个人投资者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研究结论对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引导监管机构机制设计、防范我国股票市场过度交易风险等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跃文  
机构投资者的组织形式和投资策略选择决定于诸多因素,除机构自身因素外,市场条件应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历史尚短,整个行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学习和模仿发达市场同行的阶段。大量实践表明,机构投资者的组织形式和投资策略选择决定于诸多因素,除机构自身因素外,市场条件应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不对我国股票市场条件的特殊性给予充分关注,只是简单模仿发达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经营模式,势必造成"水土不服"问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姚振晔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宋冬林  毕子男  沈正阳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4年第2季度到2006年第3季度为考查周期,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市场中,在市场整体下降或盘整时期,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率越低;而在市场快速拉升时期,则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场波动率也相应提高。从较长周期来看,机构投资者与市场波动性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也不能得出现阶段机构投资者加剧或减轻A股市场波动的结论。因此,不应单纯寄希望于大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来降低市场波动性,而应当着眼于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和政策透明度等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葛伟  余振  
本文利用200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一般上市公司季度数据,研究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与特征组合相对超额收益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当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变大时,持有盈余价格比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高、账面市值比低、价格高、规模大的股票的当期相对超额收益变大,知情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第二,当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变大时,持有股息率低、盈余价格比低、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低、账面市值比低、价格低、规模小的股票的未来相对超额收益变大,知情机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知情机构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由于其更关注当期利益,而忽略长期价值投资,不利于维护股市的稳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少安  邢宇  杨晨姊  
本文提出理论猜想:即使在同一个市场,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具有异质性,从而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也可能是异质的。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猜想,具体表现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QFII持股体现了对未来价值信息的追求,也促进了股票未来价值信息融入股价中,而受监管较少的私募基金既未体现出对价值信息的关注,也未能促进价值信息融入股价中。目前占比最高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持股不仅未能降低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反而增加了市场波动,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有一定缓解作用。相对而言,受监管最严格的社保基金持股在价值信息发现、提高股票市场的价格效率、降低股价波动三个方面均表现良好,注重价值投资而非热点信息炒作;受监管程度次之的公募基金在价值信息发现、提高股票市场的价格效率方面表现良好,但未能有效降低股票价格波动,其持股同时体现出价值投资和信息炒作投机行为;而监管宽松的私募基金持股既不能体现价值追求,也不能改善市场信息效率和波动水平。因此,应继续支持并鼓励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特别是私募基金的规范与监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汪佩霞  贾敬全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持股数量和持股份额不断增加,其对持股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角度研究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下这一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情况,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这一作用不显著;在国有企业中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都不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敏  杨桄  
在2005年开始实施询价制以来,我国A股IPO抑价率也高居不下,其中机构投资者对高抑价率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目前我国询价制中对询价诸多细节的规定,使我国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影响力高于承销商的定价影响力,这种由行政规制获得的权利,抑止了机构投资者发挥其自身专业判断、评估与定价力量来影响IPO定价的市场力量,而滋长了机构投资者以低定价来获取二级市场潜在巨大利益的动机,尤其是我国机构投资者家数少难以形成市场竞争时,更容易产生合谋对IPO低定价局面,从而产生IPO高抑价率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